田海波養殖的稻田-澳洲小青龍迎來收獲季。(張昊桦 陳朝霞 攝)
記 者 陳朝霞
通訊員 張昊桦 厲迪桑
秋高氣爽,海曙區鄞江鎮歡田家庭農場負責人田海波沉浸在豐收的喜悅中。今年5月投入的109畝“稻田-澳洲小青龍養殖示範基地”如今迎來了收獲季,這幾天紛至沓來的“回頭客”讓他很欣慰。
令人詫異的是,田海波此前從未涉足水産養殖。2007年他大學畢業後,做過設計和外貿工作。2011年,看到當時浙貝母市場行情不錯,他毅然回到鄞江鎮老家當農民,種起了貝母,這一種便是8年。
投身養殖業,源自去年海曙區農業農村局和浙江萬裡學院商學院合作開辦的培訓班。“當時,我前往嘉興、湖州、麗水等地參觀‘稻漁共養’項目,對此産生了濃厚興趣。”田海波說,正巧海曙區農技站将澳洲小青龍作為“稻漁共養”主要推廣品種,他又報名前往浙江省淡水水産研究所綜合試驗基地考察,深入學習澳洲小青龍的育苗、養殖以及越冬培育等知識。
去年年底,田海波說幹就幹,投入約100萬元,開墾了8塊稻田,為應對澳洲小青龍育苗對養殖用水的較高要求,還新建了8個溫室大棚、1個淨水池,開始育苗。
讓田海波沒想到的是,今年4月,一場大風吹倒了農場内還未加固完成的溫室大棚,澳洲小青龍的育苗基地近乎“全軍覆沒”,這讓他有了放棄的念頭。“育苗基地受損,不僅導緻幼苗投放時間延後,而且其規格、産量也會受到影響。”田海波說,經過一個晚上的思考,他安慰自己,創業開局不利不能成為自己放棄的理由,“大不了失敗了,再回到老本行種田去。”
今年5月初,田海波往稻田裡投入22萬尾澳洲小青龍,正式建立109畝稻蝦共生示範基地。“澳洲小青龍口感Q彈爽嫩,要養好,關鍵在于水質控制。另外,飼料也很重要。”田海波主動請教省、市專家,積累了不少經驗,“飼料方面,除了使用菜籽餅外,我采納了技術人員的建議,每三四天投入新鮮帶魚、鲳魚等動物性飼料,給田間的澳洲小青龍‘加餐’;每個星期再喂食胡蘿蔔絲,補充維生素等營養。”
功夫不負有心人。9月底,田海波農場的澳洲小青龍單隻平均重量達到81克,在海曙區6家示範基地評比中位列第一。田海波介紹,“純天然綠色無公害”是澳洲小青龍的一大亮點。稻田套養澳洲小青龍後,一般用有機肥、菜籽餅等代替普通化肥為水稻提供養分,同時有機肥成為澳洲小青龍的飼料;而澳洲小青龍的排洩物又能為水稻提供養分,形成生态系統循環。在稻田防蟲害方面,所有試驗田采用物理防治方法,避免打農藥影響蝦苗、水稻及水質。
“目前,我們澳洲小青龍的禮盒裝已銷售了1800盒,顧客口碑好,市場反響不錯。”田海波算了一筆賬,“澳洲小青龍平均畝産約75公斤,每畝收入有1萬元,過陣子晚稻豐收,還将獲得一筆收入。”
田海波表示,試驗田的成功保證了創收,同時也提升了周邊種植戶對于稻蝦共生養殖的興趣。近年來,随着農業種植勞動力、土地租賃、物資成本的提高,單純種糧農戶收益下降,而“稻漁共養”成為打破這一僵局的嘗試,“我會和周邊農戶一起優化技術,讓明年秋季的澳州小青龍産銷再上新台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