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這些分布在全球各地的王室究竟過着怎樣的生活?他們對于自己的國家而言,又是一種怎樣的存在?
當地時間9月8日,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去世,終年96歲,她的長子查爾斯繼位,成為英國新國王,引發國際輿論廣泛關注。
除了在國際社會擁有超高知名度的英國王室,全球還有20多個國家至今仍保留着君主政體。這些從悠遠曆史中走來的王室,構成了一道道神秘且獨特的風景。
如今,這些分布在全球各地的王室究竟過着怎樣的生活?他們對于自己的國家而言,又是一種怎樣的存在?
他們擁有至高權力
據統計,全球共有約26個王室家庭,君主的稱号包括國王、女王、天皇、埃米爾等,是40多個國家的元首。每個國家君主的權力存在差異。一般而言,全球王室的君主分為兩類,一類是直接握有政治實權的國家統治者,而另一類則是統而不治的國家元首。
君主擁有至高權力的國家包括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卡塔爾、約旦、摩洛哥等。
2015年,時任沙特國王阿蔔杜拉的去世受到國際社會高度關注。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時任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等政要臨時改變行程赴沙特吊唁,英國白金漢宮和唐甯街還降了半旗。
老國王阿蔔杜拉影響力如此之大,與他手握的權力不無關系。與英國等君主立憲制的國家不同,沙特是一個政教合一的君主制王國,國王享有絕對統治權。國王可行使最高行政權和司法權,有權任命、解散或改組内閣,有權立廢王儲,解散協商會議,有權批準和否決内閣會議決議及與外國簽訂的條約、協議。
拜登今年7月訪問沙特時,會見國王和王儲。圖源:GJ
沙特王室成員也往往占據政府中的高級職位,涉及國家安全、情報、内政、外交等諸多領域。例如,阿蔔杜拉國王在位時,兼任沙特首相、武裝部隊最高司令和國民衛隊司令。而現年36歲的沙特王儲小薩勒曼也擁有相當大的權力。
沙特王室非常龐大且内部派系衆多,一些王室成員的奢華生活令人驚歎。薩勒曼就曾經豪擲1800萬英鎊,包下馬爾代夫的三個小島的五星級度假村近一個月。據媒體報道,當時與薩勒曼同行的有100多名保镖、一艘豪華遊艇和一間漂浮的“海上醫院”。
沙特專家估計,沙特王室的淨資産高達萬億美元,他們的“來錢”渠道主要為每月的俸祿、在石油、軍火等大宗貿易中的抽成以及商業代理等。
他們手握部分實權
還有一些國家的君主手握部分政治實權。這些國家包括泰國、摩納哥、不丹等。
泰國王室起源于1782年。在1932年之前,泰國曼谷王朝的君主都是擁有專制權力的統治者。1932年後,泰國成為君主立憲制的國家,此後曆代國王都隻是國家的象征性元首。即便依據憲法,泰國的國王和王室沒有實權,但泰國憲法賦予國王的諸多權力,使這個角色往往能在關鍵時刻或危機關頭發揮一錘定音的作用。
泰國憲法規定,國王不僅是國家元首,還是軍隊最高統帥,具體職權包括人事任免權、法案簽署權、外交權、重大法令頒布權等。
歐洲的摩納哥公國是二元制民主立憲制國家,親王為國家元首,對外代表國家,擁有最高行政權,且有權簽署和批準條約。而該國的政府首腦,即國務大臣,則由親王任命,可代表親王執掌包括外交在内的各項工作,并對親王負責。此外,摩納哥的國家立法權和預算權由親王和議會共同掌管。
他們凝聚國家力量
還有一些國家的君主,随着時間的推移,逐漸成為具有象征性意義的國家元首。盡管沒有實權,但他們并沒有被時代所遺忘。英國、日本、西班牙、荷蘭、比利時等國的君主,便是這樣的存在。
英國王室擁有悠久的曆史,在這個君主立憲制的國家,英國王室隻作為凝聚國家力量的象征。但在伊麗莎白二世在位的70年間,她的存在對英國、英聯邦而言意義重大。英國《倫敦周刊》認為,女王作為國家元首的地位受到憲法承認,她是提供國家認同、國家團結和自豪感的重要角色,給人以穩定、連續之感。
英國出售王室相關紀念品每年帶來不菲收入。圖源:GJ
“同時,女王在位的70年間,英國王室也一直是英國國家軟實力和外交影響力的來源之一。”《倫敦周刊》報道稱,“女王在位期間進行了大量國事訪問,為國家安全、影響力和貿易帶來好處。”
英國咨詢機構“品牌金融”的報告顯示,英國王室每年為英國創造約1.5億英鎊的貿易額。
始于公元前660年的日本王室,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王室之一。1947年,憲法剝奪了天皇的所有政治權力。依據新規定,天皇的角色是作為“國家和人民團結的象征”。當今的日本天皇德仁是日本第126代天皇。自他繼位後,日本正式進入令和時代。
瑞士專欄作家烏爾斯·肖特利多年來一直關注當代亞洲的政治與社會變化。在他看來,盡管日本天皇沒有政治實權,但卻是日本社會契約的重要組成部分。日本的君主制提供了穩定且統一的國家社會結構。當國家面臨挑戰時,天皇會在影響政府決策的諸多方面發揮關鍵作用。
比利時國王夫婦帶着兒女出席國慶活動。圖源:GJ
擁有1000多萬人口的比利時雖然國土面積不大,但這個國家卻被劃分為三個語言區和三個行政大區,有荷蘭語、法語、德語三種官方語言,民族成分相對複雜。在這樣的情況下,比利時國王身為一國君主,在凝聚民心、促進國家團結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比利時還是當今世界唯一奉行“人民君主制”的國家。在比利時民衆遇到困難的時候,他們可以寫信向國王求助,國王會酌情予以幫助。比利時王室還有專人負責處理民衆的求助信件。
存廢話題再引争論
在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去世後,英國社會開始為王位易主産生的不确定性而擔憂。
“女王的去世給一個不确定的世界帶來了更大不确定。對于部分英聯邦國家而言,他們過去與英國連接的最後一環消失了,這的确是一個時代的終結。當女王轉身離去,英國王室的凝聚力還能存在多久?”英國《衛報》這樣問道。
其實,不止是英國王室。進入21世紀後,在全球範圍内,就不斷有聲音就君主制和王室存在的意義展開讨論。
德仁天皇繼位後,日本公布新年号“令和”。圖源:GJ
英國牛津大學辯論社曾就君主立憲制的必要性進行辯論。反對者表示,君主立憲制既不民主,也毫無代表性,是舊時代的産物,也是精英主義的溫床。
但在《倫敦周刊》看來,君主和王室是具有促進民族團結、用軟實力為國家帶來切實利益的存在。英國民調公司今年6月的調查顯示,有62%的人認為應該繼續實行君主制,隻有22%的人認為英國該有一個民選的國家元首。隻是,君主制的支持率呈現出了下滑趨勢,在2012年7月,這個數字為75%。
在當今社會,君主和王室的存在究竟是一種傳承,還是一種象征,就不同國家和不同君主而言,眼下似乎難有定論。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場關于王室命運的讨論,或許還會這樣一直延續下去。
出品 深海區工作室
撰稿 弦子
編輯 深海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