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5年12月12日,“揚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鄭闆橋去世。
鄭闆橋1693年出生,原名鄭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闆橋,人稱闆橋先生,江蘇興化人,祖籍蘇州。從出生到死亡經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
鄭闆橋一生隻畫蘭、竹、石,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其詩書畫,世稱“三絕”,是清代比較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鄭闆橋出身于書香門第,鄭闆橋三歲時親生母親汪夫人因病去世,鄭闆橋三歲時親生母親汪夫人因病去世,少時随父立庵至真州毛家橋讀書。至八、九歲已在父親的指導下作文聯對。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十四歲又失去繼母郝夫人。乳母費氏是一位善良、勤勞、樸真的勞動婦女,給了鄭闆橋悉心周到的照顧和無微不至的關懷,成了鄭闆橋生活和感情上的支柱。他44歲時乳母費氏無疾而終,是三位母親中照顧他時間最長,年齡最大的一位。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二十歲左右考取秀才。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娶妻徐夫人。是年秋鄭闆橋首次赴北京,于漱雲軒手書小楷歐陽修《秋聲賦》。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至真州之江村設塾教書。雍正十年中舉人,乾隆元年中進士,五十歲起先後任山東範縣、濰縣知縣計十二年。
鄭闆橋為什麼愛畫竹子呢?1746年,鄭闆橋53歲時到山東濰縣做知縣,濰縣原來是個繁華熱鬧的地方,因連年災害,民不聊生。鄭闆橋不但開倉放糧,赈濟災民,并且以工代赈,帶領災民修水利,挖河道,修建城池,給災民提供了一條活路。但是修建工程花去官府當地财政收入的很大一部分,引起了部分貪官污吏、惡豪劣紳的不滿,在他們的彈劾誣陷之下,鄭闆橋不得已辭官還鄉,靠賣畫為生。此時鄭闆橋已經娶妻,并且生了三個孩子,靠他賣畫的微薄收入,日子過得相當清苦。
生活的壓力,加上對現實的不滿,鄭闆橋得了氣瘀之病。一天刮了很大的風,他沒有出去賣畫,無聊的躺在床上看着窗外。由于風很大,地上有些小草被連根拔起刮走了,但是他種下的竹子卻屹立在狂風之中,雖然随風搖擺,但始終站立不倒。鄭闆橋忽然豁然開朗,自己為什麼要跟現實較勁呢,既然改變不了現實,不如改變自己,像風中的竹子一樣。風來了也要搖擺幾下。他又想到自己從濰縣辭官回鄉時,濰縣的百姓擋在道路上挽留自己,後來家家挂上自己的畫像,還為他修建了生祠。這是何等榮耀!這世上又能有幾人得到百姓如此愛戴?自己問心無愧,清者自清,何必為了不屬于自己的事情自尋煩惱呢?他覺得竹子就是自己要學習的榜樣,從床上爬起來開始繪畫,畫出了傳世的《竹石圖》,從此後便愛上了竹子,一生不棄。
在鄭闆橋不再為塵事煩惱之時,便寫下了流傳至今的“難得糊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