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書信很慢,車馬很遠,日子裹在淡淡的煙火裡,一生,仿佛也隻夠愛一個人……”唯美詩詞裡那些詩意浪漫的慢生活,其實也象征着一種綠色環保的低碳生活。
低碳意指較低(更低)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為主)的排放,而低碳生活就是一種低能量、低消耗、低開支的生活方式。
如今,低碳生活這股潮流逐漸在我國很多城市興起,并潛移默化地改變着人們的生活方式。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返璞歸真地去進行人與自然的活動。
當今社會,随着人類生活發展,生活物質條件的提高,随之也對人類周圍環境帶來了影響與改變。
而低碳對于普通人來說是一種生活态度,它給我們提出的是一個“願不願意和大家共同創造低碳生活”的問題,我們應該積極提倡并去實踐低碳生活,在生活中注意節電、節氣、節能、減排……反映在具體行動上,可以植樹,買運輸裡程很短的商品,堅持爬樓梯,減少機動車出行……這些點滴既是一種生活方式,同時更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環保責任。
漫談低碳生活
文/張勝榮
四月,氣溫回暖,草長莺飛,正是踏青賞花時節,但不時來襲的沙塵卻讓綻葉吐蕊的嬌豔花朵瞬間失色。
人與自然,唯有和諧相處,才能相安無事。其實,我們的祖先早就明白這個道理,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它的精髓是讓人們認識自然,敬畏自然,順應自然,與自然和諧共處。比如要人們遵循自然規律,依據二十四節氣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懂得休養生息,《禮記·月令》篇和《呂氏春秋》裡就有禁止在樹木生長旺季伐木的禁令,勸告人們“不竭澤而漁”,戒殺詩有雲:“勸君莫食三月鲫,萬千魚仔在腹中。勸君莫打枝頭鳥,子在巢中待母歸。”古人尚且知道與自然和諧相處之道,現代人更沒有理由不保護環境。
低能量、低消耗、低開支的低碳生活方式,讓人們在返璞歸真中體驗到一種更加健康、安全的生活,已被越來越多的家庭所接受。
在當下都市快節奏的生活中,如果能讓自己慢下來一些,過着簡單樸素的生活,反倒更能與自然和諧共處,“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生活雖清苦,也有種寄情山水,怡然自得的樂趣。
我小時候生活在農村,那時雖已不愁吃穿,但生活條件遠遠不及現在,我們沒有各種新奇的玩具,沒有五花八門的零食,也沒有網絡遊戲可打,整日奔走于田間地頭或村道小巷,風吹日曬卻無比快樂,身體好像也格外結實。
那時父親在外地,母親持家過日子一貫節儉,一台黑白電視隻準我們周末看,晚上等我們姊妹幾個寫完作業,就催促我們老早關燈睡覺,她則借着月光或摸黑掐麥辮換錢補貼家用。那時家裡沒有冰箱可儲存食物,夏天母親會将馍馍和西瓜放空桶子裡吊在井中,想吃時可随時用辘轳絞上來,日子過得簡單卻舒心。
我母親經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是:家從細處來,富是攢下的。這種“細”的生活之道與當下的低碳生活理念不謀而合。在母親潛移默化的影響下,我也養成了勤儉持家的習慣,相比之下,愛人反倒顯得有些大手大腳,我倆常常在用水用電這些瑣事上意見相左,他喜歡晚上打開家裡所有的電燈,人躺在客廳沙發上玩手機,電視卻開着無人看;我喜歡把洗過衣服的廢水收集起來沖馬桶,他每次乘我不備将這些廢水倒得一幹二淨。我嫌他鋪張浪費,他笑話我摳門,倆人說說笑笑間,誰也說服不了誰。後來我接觸到低碳生活的理念,便常常在他耳邊唠叨,在我的影響下,他也慢慢養成了出門随手關燈、拔插頭的習慣,還将家裡的燈全換成LED節能燈,去超市購物也是盡量減少用塑料袋。值得一提的是,在家用汽車基本普及的今天,我家居然是“無車族”,我愛人的理由是他對開車沒興趣,我自己又膽小不敢開車。有時出行不方便時我也會随口唠叨幾句,但轉念一想:家中無車,就沒有排放尾氣的煩惱,我倆每天用“11”号上下班既鍛煉了身體,又減少了“碳足迹”,還為環保做了貢獻,又有什麼可抱怨的呢?
當然,我們不能因為一味追求低碳環保就讓曆史的車輪倒退回去,而應該是一邊發展,一邊重視生态,在搞好經濟建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時,把對生态的破壞減小到最低點。目前,世界各國都在大力倡導低碳生活,我國更不例外,倡導和踐行低碳生活,已成為每個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
總之,低碳生活就滲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體現在日常的點點滴滴中,我們要在不降低自己生活質量的前提下,盡可能地将對生态的破壞減小到最低點。追求低碳生活,從我做起,從生活的點點滴滴做起,每天減少自己的“碳足迹”,力争成為一個“低碳族”。
“環保夫婦”
文/李小芬
沙塵天氣來襲,我決定坐公交出外。愛人調侃:“你的車是擺設嗎?刮風不開,下雨不開,沙塵天也不開。”我哈哈一笑:一元公交挺方便的啊。沙塵天開車不便,還消耗能源。他也笑道:“響應你的低碳生活,我爬樓梯回來的。”
是的,我們是“低碳夫婦”,齊頭并進的一對。
起初,我是那個貫徹執行低碳生活的人。我讓他節水節電,淘米水灌到廣口瓶裡發酵用來澆花。一次次叮囑他,電腦暫時不工作時要關掉顯示屏,充完手機及時拔電源等。但他總是說,你累不累啊,生活就圖個便利,都像你這樣當“苦行僧”,我們怎樣享受經濟發展帶來的便利?我耐心和他講道理。全球氣候越來越暖,對地球環境及人類健康帶來很多不利影響。不僅國家号召、提倡和普及低碳,我們個人也要将低碳生活落實在每個細節中。我知道其實把低碳貫穿在生活中有難度,因為在某種程度上,低碳意味着節儉,也意味着給自己找一些麻煩。比如,洗臉的水沖廁所,洗菜的水澆花,說來不難,但它會打破家務活的節奏,操作起來并不那麼順當。還有,馬路上的汽車越來越多,光我一人減少出行少排放有什麼用呢?年輕人喜歡點外賣,商家配一次性餐盒,确實消耗材料,可是這事好像跟我也沒多大關系。可若是人人都這樣想,改善環境靠誰去做呢?
愛人仿佛受到觸動,也學了我的樣子。廢舊電池不亂扔、垃圾分類,每晚關WIFI電源。“點滴之水,彙以江河。我們做不到極緻,但可以慢慢改變。一些生活方式成了習慣,你就會享受到它帶來的質樸與快意。”我總是一遍遍給他強化。比如去飯館吃飯,我會拉着他坐公交與走路相結合,既減少了開車的廢氣排放,又鍛煉了身體,我還可以想拍天上的雲就拍天上的雲,想看地上的花就看地上的花。讓時間慢下來,與藍天白雲花草樹木為伴,不是一件很美好的事嗎?
漸漸地,愛人也受了我的影響,去超市買洗衣液,知道選擇低泡,少漂洗節約用水。去飯館吃飯,他會自己帶水杯,不用一次性水杯。最讓我意想不到的是,這幾年他的消費理念越來越節儉,不像以前那樣愛買衣服了,且多以棉質為主。
其實,低碳生活對我們普通人來說是一種态度。若将低碳概念根植于你的内心,你一定會想到買節能燈,或者一頁A4紙兩面用了再扔掉。去超市購物也不會嫌麻煩,自己帶環保布袋,而不是圖省事,兩毛錢買一個塑料袋。久而久之,它變成一種自然而然的習慣,你願意主動去約束自己。
地球是我們人類共同的家園,環境保護是我們每個人義不容辭的使命。記得當初妹妹問我:“你總是說低碳低碳,意思就是節約水電嗎?”我點頭又搖頭,其實低碳的範圍從大的方面來說,提出的是世界可持續發展的老問題,反映了人類因氣候變化而對未來産生的擔憂。從小的方面來落實,是指生活作息時所耗用的能量要盡力減少,從而減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所以,我家的照明燈開得很科學,夜晚兩個人都在書房,開電腦或看手機,别的房間盡量節電。在單位,我也是那個最喜歡關燈、關電腦顯示器的人,常在大白天“啪”的一聲關掉走廊的燈。
人人都知低碳好,輪到自己亦難做。“保護環境,從我做起”不是一句空話,我們都應當把環境保護作為生活中的一部分,從現在開始,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積極地為環境保護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綠色出行帶來的快樂
文/鄧迎雪
最近這半年,綠色低碳出行給我帶來了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獲和快樂。
事情還要從去年初冬我拿到體檢報告說起。那天,我在醫院長椅上思索了許久,是該減重和鍛煉身體了,也許隻有這樣才能重拾健康。
我的改變從選擇低碳出行開始。平時在單位長時間久坐,上下班也以車代步,回到家要麼看手機,要麼閱讀寫作,很少鍛煉身體。我決定讓自己的生命運動起來。
其實家離單位并不遠,步行也隻需半個多小時。選擇低碳出行後,我早晚上下班步行,中午騎自行車。
以前開車,對于路上的景色我往往匆匆而過,無心他顧,有時遭遇堵車,耽誤時間不說,還讓人急躁、心煩意亂。如今我遠離了堵車大軍,行走在幹淨的人行道上,心情閑适美好。城市綠化極好,花草樹木繁茂,鳥鳴清脆婉轉,我近距離聆聽鳥的歌唱,欣賞一路花花草草,看看身邊走過的芸芸衆生,感覺自己的生活也生動起來。
等走到單位,身上已微微出汗,經過早上鍛煉,人也變得精神起來,一天的工作有了一個好的開始。
時間不長,我就感受到低碳出行給我帶來的變化。由于每天都步行一個多小時,我走路的速度明顯加快了,腳步也變得輕盈,不再像以前那樣,走兩步就氣喘籲籲。
有天,家在郊外鄉下的堂姐打來電話,她家種了一畝多地的金絲皇菊,采摘出售了一部分,地裡還有不少。眼看天氣就要上凍,他們去城裡做工了,那些菊花已棄之不采,讓我有時間盡快去采摘食用。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麼美好浪漫的事情我連忙答應。
堂姐家距市區有二十多裡地,放在以前,我肯定是開車前往,這次我決定騎自行車過去。郊外,樹木、河流、村莊猶如一幅甯靜淡然的水彩畫,韻味悠長。菊田裡,金色黃的菊花在清冷的時光裡盡情綻放,菊香陣陣,讓我的内心充滿采菊東籬下的喜悅。那天,我來回騎了三個多小時的自行車,感覺有些疲累,第二天腿還有些酸,但想想騎行所帶來的快樂,感覺一切都很值得。
從那以後,連着好幾個周末,我都是騎車外出采菊。
今年春上,我向父親提議周末去野外踏青,父親欣然應允。
周末,我牽着土狗多多,和父親一邊閑話家常,一邊向郊外走去。春天的田野風景如畫,翠綠的麥田、金黃的油菜花交相輝映,極目遠望,心曠神怡。那天,我們走了二十多裡路,真算是一場遠行了。第二天,我的腿微微有些疼,但隔天那疼感就消失了,看來我徒步的能力真是增強了。
後來一連好幾個周末,我和父親都是徒步郊外,自然每次都是收獲滿滿。
當我遠離城市喧嚣,選擇低碳出行,人生擁有了許多難得的收獲,不僅生活返璞歸真,身體越來越健康,和世界的距離也越來越近。我想,今後,我會繼續低碳出行,把這種健康又環保的生活方式保持下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