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紅熱,是A組溶血性鍊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中醫稱之為“爛喉痧”。一般來說,A組鍊球菌也稱化膿性鍊球菌,可侵及人體任何部位,以侵及上呼吸道最常見。并且,猩紅熱尤以冬春之季發病為多。患者和帶菌者是主要傳染源,經由空氣飛沫傳播,也可經由皮膚傷口或産道感染。那麼,具體來說,猩紅熱有哪些表現?日常生活中,又該如何預防猩紅熱呢?
一、猩紅熱有哪些表現?
1、發熱:這是猩紅熱最常見的表現,也是很重要的提示。如果家裡有發熱的寶寶,一定要記得查看寶寶身上是否有皮疹的出現,一般猩紅熱患者會有全身彌漫性猩紅色皮疹和疹後脫屑的現象出現。
2、咽峽炎:極易與口腔疱疹性咽峽炎混淆,多數是由于細菌感染導緻的扁桃體周圍膿腫、鼻窦炎、中耳炎、乳突炎、蜂窩織炎等。少數患兒可出現身體其他部位的遷徙性化膿病竈,但是結合發熱、皮疹的特點多數可鑒别。
3、少數病人可出現變态反應性疾病:如心、腎、關節等部位發生的相關并發症,預後較差,可出現心内膜炎、腎炎、關節炎等。
4、全身中毒症狀:由于鍊球菌能産生紅疹毒素,故可使機體出現全身中毒症狀,如發熱、頭暈、頭痛、食欲缺乏、納差等不适。
二、日常生活中,該如何預防猩紅熱?1、勤通風和消毒。在猩紅熱傳播的高發季節,居室要經常開窗,以利于更好的通風換氣。同時,使用的餐具應該煮沸消毒,包括常玩耍的玩具也需要消毒,或在戶外暴曬也行。
2、勤帶口罩。由于猩紅熱是呼吸道傳染性疾病,故有效的阻斷傳播途徑是預防猩紅熱的主要辦法。因此,當周圍出現猩紅熱病人時,家長要密切關注兒童戴口罩的情況。當然,疾病流行期間,應避免到擁擠的公共場所,尤其是兒童。
3、加強學校衛生。在猩紅熱流行期間,小學和幼兒園應該積極開展衛生大掃除、開展測量體溫等情況,發現可疑者應立即隔離觀察,去醫院就診。同時,桌椅等應該定時進行擦拭消毒等。
當然,猩紅熱雖然是傳染病的一種,但是它是可防可治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不用過于擔心,更不用恐慌。出現猩紅熱的上述症狀時,應積極就診,盡量做到勤防、勤治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