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聯,起源于桃符(周代懸挂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木闆)。
我們都知道神話故事中的“年”是一個兇猛的野獸,所以當時家家戶戶都會懸挂紅色桃木雕刻的“桃符”來辟邪。
《後漢書·禮儀志》曾有記載:桃符長六寸,寬三寸,桃木闆上書“神荼”、“郁壘”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戶,名仙木,百鬼所畏。”
所以,清代《燕京時歲記》上說:“春聯者,即桃符也。”
當時在公元964年五代歲尾除夕的時候,後蜀國國君孟昶突發奇想,讓其手下的一位學士辛寅遜,将桃木闆上寫上兩句話,作為桃符挂在了他住室的門框上。
桃木闆上寫的兩句話為:“新年納餘慶,嘉節号長春。”
這兩句話據說是中國的最早的一幅春聯,也就從這個時候開始,人們開始逐漸的使用帶有祈福、祝願内容的桃符。
剛開始大家還是普遍在桃木闆上寫對聯,後來到了明代初年,朱元璋當上皇帝之後,因為他特别喜歡排場熱鬧,便在除夕之前頒布了一道禦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戶戶都要用紅紙寫春聯,貼在門框上,以迎接新春,初一的時候,朱元璋便微服私訪,挨家挨戶查看春聯,看到好的便大大贊賞。
由此可見,“春聯”的得名和推廣,是朱元璋采取行政命令的辦法,頒布禦旨才得以在家家戶戶推廣開來的。
春聯可以說是由中國古代骈體文衍生出來的一種新文體,主要借鑒了中國詩歌傳統的文學形式,但是又與古代的骈體文和詩歌不同,是一種特有形式的獨立文體。
要說春聯最顯著的特征就是,在其形式上成對成雙,上下兩聯彼此相“對”,并且在内容上互相照應,緊密聯系。從嚴格意義上來說一副對聯的上聯和下聯,結構上必須要完整統一,語言鮮明簡練。
具體的要求便是:上下聯字數要相等;上下聯詞組要相同,詞性要一緻;上下聯平仄要相調;切忌“合掌”
上下聯字數要相等
這是最基本的一條注意事項,上下聯字數不僅要相等,還要保證字體間的間距也要相等,這樣貼出來的春聯才是工整的。
上下聯詞組要相同,詞性要一緻
什麼是上下聯詞組?
比如說“新春富貴年年好,佳歲平安步步高。”這樣一幅春聯,新春、富貴、年年好——佳歲、平安、步步高,這就是上下聯詞組相同
什麼是上下聯詞性一緻?
就是說詞的類别性質,如名詞、動詞、形容詞等,要對等排列,既要相同,又要相對。
“新”“佳”都是形容詞;“春”“歲”“富貴”“平安”都是名詞;“年年”“步步”都是副詞,“好” 和“高”都是動詞。
上下聯平仄要相調
所謂平仄,就是指上下聯的節奏一定要一緻,單音節對單音節,雙音節對雙音節,多音節對多音節,讀起來才能夠朗朗上口。除此之外,還要注意的就是上下聯平聲仄聲要相互呼應,一般應是“仄起平落”,即上聯末句尾字用仄聲,下聯末句尾字用平聲。 在現代漢語四聲中,分為陰平、陽平、上聲及去聲。對聯的上聯,必須是仄聲結尾,即上聯的最後一個字必須是現代漢語中的三四聲字,下聯最後一個字必須是一二聲字。
切忌“合掌”
所謂“合掌”,其實就是語義的重複。
比如說你上聯是“生意興隆通四海,财源茂盛達三江。”這個對聯讀起來确實沒有什麼毛病,對仗也工整,但是其中的“通四海”和“達三江”其實是屬一個意思,這種就叫做合掌。例如,有些春聯中用“震乾坤”對“驚世界”,“發祥光”對“騰瑞氣”,也都是語義重複,都屬于“合掌”的通病。
那麼春聯我們搞懂了,貼春聯的問題又來了,我們大多數都是買的春聯,在家的時候怎麼區分上下聯?是從左往右貼還是從右往左貼呢?
一般有以下四種區分方法:
一是按音調平仄。春聯一般都比較講究音調平仄,上聯最後一個字為仄音(注音第三、四聲),下聯最後一個字應是平聲(注音第一、二聲)。
二是按因果關系。“因”為上聯,“果”為下聯。
三是按時間先後。時間在前為上聯,時間在後為下聯。
四是按空間範圍。一般是小者在前,大者在後。
還是分不清上聯下聯應該貼左邊還是右邊?
這裡有一個貼春聯的小訣竅:看橫披的第一個字!第一個字在哪邊,哪邊就貼上聯;最後一個字在哪邊,哪邊就貼下聯!
這是因為古時候的橫披,是從右往左寫,人正對大門,上聯就應貼在門右邊。現在由于書寫方式的更改,春聯中的橫披大多從左往右寫,這樣一來上聯就應貼在門左邊。
一轉眼2019年馬上就要過去了,我們也要開始準備一些年貨了,作為春節必備的對聯當然不能少,下面給大家推薦這一款鼠年專屬春聯,擁有多種規格,符合大家各種各樣的審美
再也不是簡單的紅紙黑字春聯,背景采用了多種印花方式,看起來十分的精緻,大多避開了我們平時生活中經常遇到的那些詞語,新的詞語新的句子,代表了新的一年有新的開始
一套帶有對聯、帶有橫批、帶有福字等等,二十幾塊錢,也就是一包煙錢,貼在們上卻能夠極大的撐門面,後面的印花完美的表現出了新年的氣氛,确實是非常值得購買的一套對聯,不管是自己用,還是出門送朋友,都非常合适
喜歡的朋友點擊下方圖片即可購買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