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沒有基礎的新人,且僅有十畝的稻田作為起步的養殖場地,想搞養泥鳅孵化苗,該如何進行操作呢? 我們請到了省水産技術推廣站胡火根老師來講解,以下是胡老師的解答:
總共十畝稻田,之前也沒有養過泥鳅,建議你第一步先養泥鳅,而不是先搞孵化。
現在的泥鳅苗,有專門的繁殖場,這個苗從專業的繁殖場拿過來養就可以了。
如果你确實要做繁殖場,他需要具備很多條件。
1、要做一個繁殖場,十畝的話,面積小了。
2、繁殖場水質條件要好,要挖成适合泥鳅養殖環境的池塘。
所以建議現在不要去搞繁殖,現在就是按照你十畝的稻田,利用稻田,開展稻田養殖,再進行挖溝,中間種上水稻。
環溝四周挖2—3米寬,80公分—1米深,挖成比例1:1或1:1.2,然後從中間要留一個大概2—2.5米寬的區域,讓機械下田能夠作業。這是第一步挖環溝。
挖好了環溝以後,把四周用網圍起來,防止蛇、青蛙、老鼠等跑到田裡去吃泥鳅苗。這是要把基礎設施搞好。
然後中間,還要建設防鳥網。泥鳅容易被鳥類給吃掉。如果沒有做過,建議到别人做過泥鳅養殖的地方去看一看。在南昌縣,有好幾處地方都有人養,都可以去學習一下。
稻田放多少泥鳅苗?稻田裡養泥鳅苗,不要放的太多。一畝大概放1.5-2萬尾。3-4公分苗就可以了。按照畝産50-60公斤的産量來計劃。
然後利用水稻和泥鳅共生,這樣既能種植水稻,又能養殖泥鳅。
建議養泥鳅,養我們本地泥鳅。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鄱陽湖能夠捕的到的。
另外還一種是叫台灣泥鳅,這種泥鳅也可以養,但是它的價格要低一點。它的生長速度也快。
台灣泥鳅的苗,購買的時候相對方便一些。本地泥鳅苗也有賣,像高安、東鄉都有苗供應。給你養到一兩年以後,你自己摸索了以後,就可以把規模擴大,有些田就可以改造成池塘。比如可以擴大成幾十畝,一百來畝,甚至上百來畝,就可以考慮來搞個繁育基地。
搞繁育基地一定要取得繁殖資格,要通過當地主管部門批準。
所以建議新手先養起來,養殖是沒有門檻的。育種是比養殖要難的。
整理自江西農村廣播,由戴晨柏、蔣彩虹等編輯,轉載請注明出處!雲衆地服務宗旨:一個有态度、專注農業種植技術的農業自媒體,幫助農民科普種植技術知識,解決農民種植的難題。若有不足之處,望朋友們發表評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