諧音聯就是利用語音相諧一語雙關,起到妙趣叢生的效果。如:
上聯:因荷(何)而得藕(偶)
下聯:有杏(幸)不須梅(媒)
宋人呂蒙正對當時嚴重的貧富不均現象憤憤不平。某年春節,一位窮苦人請他代寫一副春聯,呂寫道:
上聯:二三四五
下聯:六七八九
橫額:南北
春聯貼出後引來了無數人圍觀。衆人始覺其“怪”,繼稱其“妙”。這副春聯妙就妙在它的“聯外之意”:上聯缺“一”,下聯少“十”,正是“缺衣少食”的諧音;橫批“南北”亦即意味着“沒有東西”。作者以獨特的修辭手法寫盡了窮人的生存窘相。
明代翰林學士解缙,從小聰穎超群,文思敏捷。他十九歲便中了進士。一天,解缙參加同僚的宴會,有一大臣,權傾當朝,對解缙的才華十分妒忌,處心積慮地想奚落他一番,就提出讓解缙對句,陰陽怪氣地出了上聯:
二猿斷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對鋸。
借用“鋸”與“句”的諧音,諷刺、挖苦解缙。解缙一聽,并不示弱,于是對道:
一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蹄。
同樣是用雙關的修辭手法,借用“蹄”與“題”的諧音,用“老畜生”回敬“小猴子”,以牙還牙,對的工整,罵得在理,将老權臣辛辣得譏諷了一頓。
明朝才子唐伯虎與好友張夢晉一日相聚豪飲,皆大醉;二人做成一副諧音聯,妙趣橫生:
上聯:賈島醉來非假倒;
下聯:劉伶飲盡不留零。
賈島是唐代詩人,劉伶是西晉文人,皆能飲。“假倒”、“留零”諧音便生出妙趣來。
清朝大興“文字獄”,金聖歎被打入死牢,兒子前來探視他。看到兒子,金頗為高興,迫不及待地要求兒子跟自己對對子。他先出了上聯:
蓮子心中苦;
以“蓮子”諧音“憐子”。兒子泣不成聲,哪裡還有心思對對子。金大罵:“哭哭啼啼,沒出息的東西。”兒子不解:“您明天就要上刑場了,還對這些有什麼用呢?”他撫摸兒子的頭,微笑着說:“是呀,明天就要死了,現在不對,還等什麼時候對呢?”言罷自己對出下聯:
梨兒腹内酸。
以“梨兒”諧音“離兒”。金聖歎臨死所作的這副諧音聯,讀來令人心酸。
清末,有一對同窗好友,一位河北人,姓薛;一位江南人,姓婁。後者先發迹,薛南下向他求職。婁說,我出一上聯,你先對上再說吧。說完吟道:
江南日暖難存雪;
“雪”、“薛”諧音,隐“薛”。姓薛的洞明其意,悻悻北返,另謀生計。後來姓薛的得志,姓婁的潦倒。婁反倒北上向薛求助。薛說,你以前出的上聯,我對出來了:
塞北風高不住樓。
“樓”、“婁”一樣諧音,也是拒人門外之意,婁回想往事,大慚而去。兩個勢利朋友的為人不可取,但其所對的這副諧音聯卻無懈可擊。
另外還有一些諧音聯寫得也很有趣。如:
上聯:畫上荷花和尚畫;
下聯:書臨漢帖翰林書。
此聯順讀倒念,讀音不變,對得十分巧妙,耐人尋味。
上聯:東不管,西不管,酒管;
下聯:興也罷,衰也罷,喝罷。
清代江南一酒館生意蕭條,有書生為題此聯,生意漸好, “管”諧“館”,“罷”諧“吧”。
上聯:貓兒竹下乘涼,全無暑氣;
下聯:蝴蝶花間向日,更有風來。
“暑”諧“鼠”,“風”諧“蜂”。
上聯:月朗星稀,今夜斷然不雨;
下聯:天寒地凍,明朝必定成霜。
“不雨”諧“不語”,“成霜”諧“成雙”。
上聯:士農工商角徵羽
下聯:寒熱溫涼恭儉讓
“工”一本義,一諧“宮”;“涼”一本義,一諧“良”。
上聯:葉落枝枯,看光棍如何結果
下聯:刀砍斧劈,是總督也要拔根
光棍對知縣:“督”諧“蔸”。
上聯:史筆流芳,雖無成功終可法
下聯:洪恩浩蕩,不能報國反成仇
說明末史可法與洪承疇:“成仇”諧“承疇”,諷洪承疇。
上聯:風墜雀巢,二三子連窠及地
下聯:月穿雞屋,四五聲金膀啼鳴
明年富對塾師:“連窠及地”諧“連科及第”,“金膀啼鳴”諧“金榜題名”。
上聯:木屐為鞋,足下果然無履
下聯:椰瓢作盞,尊前委的不鐘
傳明胡唯庸、袁柳莊戲對:“無履”諧“無禮”,“不鐘”諧“不忠”。
編輯整理:清風劍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