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本田CBR400R争論的焦點貌似就在售價上了。
我大概看了下隻要發聲的全部是吐槽一個國産車,憑啥敢賣得比進口R3貴,隻比哪都看起來不差的進口Ninja400便宜個進口稅錢呢?
反正就是各路調侃吧。
當然這隻是一家之言,我其實當價格出來以後确實是有過一些短暫驚訝,不過很快我就想通了。我自己小群裡我也在跟大家說:這車你們就算再嫌棄它,但是信不信,這車不愁賣?
我早就說了,網上發聲的肯定是少數,你們BB你們的,真正要買車的人大概率他們根本就不在意你們怎麼說。
傳承正好,借今天試車的機會,聊聊車型曆史吧。這才是這台車的靈魂,非要比配置比性能你就輸了。
1983年,本田推出四缸CBR400F,CBR400是本田第一款本田官方正式起名叫“CBR”這三個字母的車型。時間過得好快~39年了。
這台車最大的特點就是油門連接了一個調節閥,能夠在一定轉速切換兩氣門和四氣門,大名鼎鼎的V-tec技術就是源于此。
1986年,本田推出CBR400R(NC23),這時車子就完全改成了裝備全整流罩的仿賽車型了。
緊接着推出的CBR400RR一定是家喻戶曉。
1990年,CBR400RR推出NC29,我還記得我小學的時候家裡還貼過這台車的海報,我第一個知道日本摩托車的車後座下面還有馬桶空間的就是這個車。當時對什麼車架,什麼進氣方式,什麼點火方式完全一無所知。
CBR給國内車友印象最深的當然就是NC23和NC29這兩代車型了,1992年,CBR400RR停止更新。
之後2013年,本田再次更新了CBR400R,這時候的CBR400R就換成雙缸發動機了。2016年又進行了個小改款,眼神變得非常犀利。
2022年,本田更新了最新版CBR400R,國内車友吐槽很多的一點就是今天我測評的這台CBR400R跟海外版本是有不少差距的。
最直觀的就是海外版本是昭和SFF-BP倒叉,前刹為296mm雙盤,最大功率少了1Kw,最大扭矩也少了1牛米。
我們這些不買車的,或者閑得無聊天天嘴炮的,或者總要找點什麼問題和差異的,肯定在乎這些微不足道的數據,但是真正買這台車的車主想要什麼呢?
誰會像你們這樣閑得沒事去對比這數據那數據,我兒時的夢想,就是那一抹紅,什麼藍色雅馬哈,什麼綠色川崎,滿街都是的GSX,還是250,都特麼狗S。
我就新手,我騎車純粹是為了實現夢想,就想在還能騎車的時候買到當年海報裡的那台最新款車。
我又不飙車,更不想崩誰,你們說的那些什麼出力特性、彎道性能、什麼減震刹車我體會不到也壓根沒時間精力去甄别。
我就知道本田很牛逼,但是CBR500R好貴,現在我能買到樣子老像的CBR400R,日常代步耍帥拍照一樣不耽誤,我有什麼理由不買?
至于什麼春風?啊?沒聽說過,這麼土味的名字,能跟我記憶中的本田比?
所以說,别那麼激動,人家有能力買自己喜歡的東西,祝福就完了,存在即合理。
定位個人認為,本田就是抓住了消費者這個心理,這就是品牌溢價能力。
愛馬仕一個破皮帶幾萬,LV一個破箱子幾十萬,那按這個道理買這些東西的腦子都有毛病?省省吧,各有各的用途,我們不買和買不起的多多琢磨下啥時候我們也能眼睛都不眨一下買一個扔一個。
到那時什麼都想通了。
既然都叫簡評了,車子的動态和靜态我就快速帶過,因為車子還是本田的味兒,就是一堆看起來真的很不怎麼樣的料,造出來一台我實在是挑不出無法饒恕的優缺點的車。
靜态表現
整體外觀CBR400R跟CBR500R外形真挺像的,我不怎麼愛找不同,可能現款最大的區别就是CBR500R是昭和的倒置前叉,CBR400R是渝安的正置前叉。
CBR不就是需要這麼一個帥氣的家族外觀嗎?
描述的話我就不多說了,獨一無二,喜歡就是喜歡。
今天我隻借到白色的車,反正如果我要買肯定還是選本田紅,不然我買它幹啥?
全車漆水真别說,非常出色,特别紅色。
油箱上的貼紙是烤在清漆的,但是車頭的貼紙并沒有,這一點還是很人性化的。直接撕了換500的不香嗎?
焊工方面我個人不是很滿意,可能最近看出色的焊工看得有點多。
你還真别說,裝配一緻性這一塊還挺到位的,左手手把從CB1000R開始一直到CB400F、X,各個都是這樣。
特别要表揚一點,這個排氣前段我是真喜歡。
我知道不少人都說這台車就是400F換殼,呵呵~
說反正就一張嘴,最多就廢點口水多用點力敲鍵盤嘛。
兩台車我都是騎過坐過的,400F手把明顯更高更寬更,騎行姿态也更直立,腰部壓力是很小的,腳踏也比較居中,總之就是一台稍偏運動的街車坐姿。
400R的坐姿明顯比400F更低趴,畢竟是分離手把,怎麼可能跟街車一樣?
說換殼的,我個人建議自己來試試,别聽風就是雨。
摩托車之間最大的區别,不就在于坐姿嗎?
确實,看細節,無論儀表、手把、油壺、卡鉗等等非常多的細節,F和R明顯都是通用件。本田豐田這些品牌真的是把成本摳到了極緻。這是能力問題,一碼歸一碼,用“換殼”兩個字就說它摳,牛頭不對馬嘴。
座椅及落腳老朋友了,我172cm、70kg的标準身材,騎CBR400R是這樣的。
如果坐得很靠後,那麼可以雙腳前腳掌同時着地,如果往前出溜一點,幾乎可以雙腳全腳掌踩實。
座高親民,目标明确,就是好騎,盡量營造落腳安全感。
座椅材質較軟,說Q彈也不為過,比我自己的UHR還要軟。
後座的镂空,反正我覺得很好看,之前400F我就這麼覺得。
後座綁帶,一如既往得容易掉,習慣就好。我這處女座确實有點看不過去。
第一視角所有組裝件都是如此的似曾相識。
但毛病在哪……?
儀表也是F、X上那個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負顯儀表。
就是沒毛病,我最近試的這麼多國産車,但凡搭配全彩TFT屏的,除了高金代工的蘭美達G350,就沒一個能把時速、轉速沒延遲、不歡樂,油表準,不反光,關鍵信息顯示清楚這幾點最基本的功能同時做好的。
那CBR400R這個儀表咋樣?看起來又落後又沒有設計感,但是裝一個儀表最應該有的實用性,絕對拉滿。
這就要看個人選擇了,如果不滿意,那麼十多萬的CBR650R同樣也是這個樣子,是不是心理就要平衡多了?
沒辦法,我是小翅膀,我就有這麼高傲。
手把及按鍵,哎,我還是挑不出毛病。依然是F和X的通用件,手感完全一樣,我最不滿意的左手轉向開關較遠的問題依舊。
前刹牛角開口角度可調好評,但是離合器拉杆角度不可調。
雙閃好評。
超車燈跟遠近光切換大燈做在一起,豪爵AFR125小踏闆就是這樣。
我印象裡400F是沒有這樣的超車燈鍵的,好難得遇到一個不是通用件的。
但是這樣的手把按鍵設置比500R、CBR650R這些要正常多了,那些按鍵真的是反人類。
作為一個名義上的仿賽,CBR400R車把轉動角度很大,必須好評,角度小了無論是誰掉頭挪車都不方便。
車把高度說實話雖然不是特别低,但是絕對是能夠營造一個跑車感覺的,相較于平時咱們說的街跑還是略低一些。
後視鏡鏡面依然是F和X的通用件,雖然前移了,但是視野依舊非常的好,人見人愛。
我還是拍了個視頻,各位看看實際表現:
目前看來,國産車的整體燈效水平,不敢說全面超過,但絕大多數都比進口車燈光效果要好,近光鋪路效果不錯,遠光也很給力,這幾句話我覺得我都可以複制粘貼了。
全車LED燈源,非要說多麼有設計感的造型嘛,隻能說還是通用件。
動态表現
真的能把車造得像本田這樣均衡和中庸也真的是奇迹。奇迹得來我都不想一條條寫了,因為依然不亮眼、沒毛病。
怠速時車輛震動很小,雜音很小,後視鏡抖動比較厲害。
車子起步很輕松,發動機質感極其細緻,大概在3500轉的時候有一個共振點,但是我個人覺得這台車至少要4000轉才算是有勁,所以3500轉的這個共振點幾乎在日常騎行過程中不會對人造成額外紛擾。
超過3500轉以後震動會明顯減小,斷油轉速為10500轉,高轉震動控制尤其需要專門提出表揚。
動力非常的線性,沒有什麼性格,像CBR650R、CB1000R那種很雞賊的動力調校,都不能在這台車上看到。
要論絕對動力,肯定是沒有現款Ninja400那麼猛,就是一台可以說柔順的出力特性。百公裡加速的話,因為吊轉速彈離合都很輕松,5.5-5.9秒應該是一個合理的成績。
這基本跟目前國産500級别車型加速水平差不多了,非常好。
操控性的話,192Kg的整備質量一定不是一台輕車,但是左邊變向等操作完全是感覺不出來這個重量的,我個人覺得份量最沉的時候就是我坐在車上往後倒車的時候,實際推車還真沒感覺那麼重。
前懸架可能是這台車被吐槽最多的地方了。
這套渝安正置減震确實表現比較一般,支撐性中等偏下,路面小颠簸過濾的還是可以,但是遇到中大型颠簸或者減速帶還是比較容易觸底。
同時如果速度較快,大概70 的速度過彎,這套減震支撐力不足的問題還是比較大,彎中前後輪都有跳動的情況發生,但是慢慢騎的新手朋友很有可能會愛上這個感覺。
制動手感表現很一般,前單向雙活塞卡鉗帶浮動盤,前刹行程較長,甚至我可以捏來壓住我手指才能捏死。
制動力來得比較線性,同時由于前懸架較軟,一把重刹刹死車子有較為明顯的點頭現象,但是絕對制動力還是很強,車子還是能按住的。
這麼低級别的硬件配置,能營造出這種刹車力道,沒啥好說的。
輪胎是正新的S1,不過本田這套S1似乎跟市售的S1抓地力有些不同,明顯是偏滑的。輪胎尺寸是前120後160,依然跟400F一個規格。
這一點我覺得依然是個槽點,當然好看是好看,不過160的後胎明顯是限制了這台車的靈活性,我就算磨到腳踏,後輪離邊緣還有點遠,我自己還奇怪。
反正如果想增加運動性,個人建議可以把後輪換成150的,但是新車朋友們随意,畢竟外觀還是更重要。
離合器表現很好,滑動離合力度偏輕,跟Ninja400一個級别,新手和女車友應該是人見人愛。換擋杆檔位清晰,空檔很好找,行程也不長,不用離合換擋也是相當順暢,必須大好評。
我二檔8000轉直接退一檔,後輪絲毫不滑,極其優秀。
總結簡單試了CBR400R大概半天時間,确實是一台優點缺點都不怎麼突出的車,簡單歸納一下吧,希望别和人雲亦雲的人結論過分相同。
優點:
1.前臉貼紙可以撕下來換成500R的,整車漆水非常好。
2.滑動離合表現極好。
3.發動機運行品質極好,動力線性,作為一台跑車高轉震動表現極好。
槽點:
1.前減震極其拉胯,不止外觀。
2.刹車手感很一般,個人建議可以先從鋼喉開始換起。
3.後輪160的尺寸明顯對車輛靈活性起了負面作用,并且抓地力明顯不如市售版S1。
你非要讓我說下這個級别性能的第一,我不管别人怎麼說,截止2022年10月,國内這個級别性能最強者依然是春風450SR。
CBR400R确實是非常中庸和均衡,沒辦法,誰叫本田有信仰呢?
關于價格,我确實覺得定價高了些。售價公布之前我一直是預測41800,不過後來一想,比R3多了最該加上的滑動離合,排量還大了78cc,45000的定價也不是完全說不通。理性來說,如果我要買,我還是覺得45000的落地價比較符合個人心理預期。
反正,不管我們怎麼評論,該買,還是得買。
這,就是信仰的力量。
老規矩,如果您覺得我的測評對您選車有所參考,那真的非常榮幸,可以的話,能夠點贊、評論、收藏、轉發那就更加感激了,非常感謝您的支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