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總是伴随着蟬鳴,這幾天杭州持續高溫,而知了的叫聲也愈發的強烈,園林綠化工作人員開始忙着抓知了。
為什麼要抓知了?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自古以來,知了都在文人墨客的詩詞中寓意着高潔的品質,在很多人童年記憶裡是不可磨滅的“夏日金曲”,但事實上,知了是害蟲,不對知了的數量加以控制的話,它們會汲取樹木中的養分和水分,讓樹木枯死。
今天,記者來到城東公園和上城區園林綠化發展中心的工人們一起抓知了。
在杭州比較常見的知了種類是黑蚱蟬,除了雙翼,它通體都是黑色的,特别擅長隐覓在樹體和枝幹間,而它們最喜歡的樹木就是柳樹、櫻花樹、楓楊、桂花樹。上城區園林綠化發展中心人員朱兵說:“知了一般6月底出來,7月中下旬達到高峰,我們也是在這個時間段抓知了的”。
知了的一生分為三個階段:卵——若蟲——成蟲。
在知了的第一階段中,知了會将卵産在植物當年新長出的嫩枝的枝幹裡,從鮮嫩的枝幹中汲取養分,吸食汁液,卵的形狀是細細長長,為白色。
成長的第二階段,被稱作“若蟲”也叫“知了猴”,這個時候,它們會從樹上掉落在地上,生活在地底下,緊緊圍繞在樹木的根系的周圍,靠吸食植物根莖部位的汁液生長,在這個階段它們要是地下生活3至5年。
到了第三個階段,它們在地底下韬光養晦後,開始出動,用粗壯的前足,在植物根部的地面上鑿出一個個的洞,然後順着植物的樹幹往上爬,這時的它們還沒有翅膀,也不會飛,但當它确認安全後,就要開始變身了。變身的過程也是大家所說的“金蟬脫殼”。
經過“脫殼”後,它們就成為我們現在能看到的樣子,朱兵說:“它們發出的叫聲為的是求偶,隻有雄性知了才能發出叫聲,雌性知了是不會叫的”。
知了是昆蟲界壽命最長的,但它們真正在陽光下生活隻有短短的3到4周,整個生命周期90%的時間都在地下。
雖然它們在陽光下生活的時間很短,但是它們的繁殖力非常強,雌知了将卵産在一根細嫩的枝條上,就能有100多粒卵,每一隻雌知了可以産卵500-600粒,這些藏在樹枝裡的卵可存活長達10個月,并會在第二年6月中旬孵化為若蟲,開始入土生活。
朱兵說:“我們每年抓知了,不是為了消滅它們,是為了控制它們的數量”。知了的天敵有喜鵲、烏鴉、啄木鳥、貓頭鷹等一些小型肉食鳥類,但它們大都不生活在我們城市裡,所以必須人為幹預。
講起抓知了這也是個技術活,綠化工人們每人拿着一個長約九米的綠色長杆,杆子的頂部黏上小孩子玩的黏黏球,靠粘性把知了粘下來。
綠化工人秦師傅說:“抓知了這很考驗眼力,看到後要從知了的背部去粘,不要粘它的頭,它看到就會飛走,要快準狠”。秦師傅抓知了已經很有經驗了,要是一整天沒有其他工作安排,他可以抓100多隻。
那抓來的知了能不能吃?對于吃知了,不少人是本能抗拒的,但這并不妨礙知了本身是一道美食,而且營養價值還很高,全身都是蛋白質,尤其是蠶蛹。
園林綠化工作人員還是要提醒大家:在抓知了的過程中,不要踩踏綠化草地,敏感體質的人群也不要吃知了,以防出現過敏症狀,嚴重者會出現呼吸困難、胸悶等症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