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給大家介紹一個在我們身邊既熟悉,同時又感到有點陌生的漢字:“圕”。說它熟悉,是因為我們經常看到它;說它陌生,可能您還真不一定知道怎麼讀?
圕,是不是有點面熟?
認識漢字“圕”“圕”的讀音為:tuǎn。這個漢字可不是什麼古老的漢字,而是近幾十年人工合成的漢字,使用率還是可以的,在圖書行業用得還是比較多的。很多人會誤以為漢字“圕tuǎn”是漢字圖的繁體(圖),仔細看“圕”和“圖”還是不同的。
兩個漢字可不同
“圕”:圖書館看到漢字“圕tuǎn”,可能立馬會想到一個地方:沒錯,就是圖書館。圕是“圖書館”一詞的縮寫形式,由我國近代著名圖書館學家杜定友先生于1924年發明的。這個漢字在剛開始創作的時候是個多音節讀音:就讀作tú shū guǎn,後來改為拼音tuǎn。把圖書館三個字的讀音連起來讀一下是不是形成了“圕”的讀音:tuǎn
圕,表示圖書館
“圕”,漢字在實踐運用中孕育而生。有人會問,這些人是不是閑着沒事,為什麼會造這樣的一個漢字來表示圖書館?大家知道,我們現在大多數使用的簡體字是近幾十年才開始普及開來的,之前還是以繁體字為主。繁體字的特點就是筆畫多。 原來“圖書館”三個字的繁體字有41畫,而把它濃縮成一個漢字“圕”,隻有13畫,足足省區了28畫。
繁體字最大的一個特點:筆畫多
漢字優化良好案例:砼時代在發展,漢字改革我認為也是有必要的。與“圕”類似的情況其實也有不少,咱不信舉一個身邊的例子“砼”。 你有沒有發現馬路上拉混凝土的工程車上寫着一個漢字 “砼”。砼(tóng),一個石,一個人,一個工。耷眼一看就知道描述的是在工地上幹活的相關事情。
砼,混凝土
砼,表示混凝土,是著名結構學家蔡方蔭教授1953年創造的。當時那個年代工地幹活寫“混凝土”,确實挺麻煩的。于是這個形象的漢字就被創造出來,既簡單,而且還很實用。現在已經是一個很接地氣的漢字了。
點擊加入免費漢字文化圈
“圕”的結構解析:回過頭來,我們再看這個漢字“圕”。自從這個漢字第一次提出被通過後,于是全國各地的圖書館廣泛使用。你看是不是在圖書館也會看到這個漢字?至于這個字為什麼會是這樣一個結構,我們聊一聊。
圕的分解
圕,裡面是一個書,指的是書籍。外面的一個方框是取自于漢字“圖”的外面的框。用方框來代表全體,另外方框還含有疆域的意思,也可理解為圖書館的館舍,比喻擁有知識,可以坐擁百城之意。
漢字的意義
“圕”該被放棄,還是被接受?第一種觀點:很多人對這類漢字嗤之以鼻,認為是對文化的亵渎,隻有堅持原汁原味的才能繼承傳統。認為後期的網絡漢字,人工合成的漢字都該被放棄。
第二種觀點:漢字不應該固守成規,也要改良發展。試想想自古有多少漢字躺在《中華大辭典》中,睡了幾千年也沒利用價值。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漢字,不應該被“掐死”。
我的觀點:我贊同第二種。漢字的發展曆程也是一個不斷改革的曆程。從最開始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體,很多漢字的形狀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很多漢字也是在古代從沒有到有的過程,慢慢地被人所接受,并且得到了推廣。假如我能活到1000歲,那麼1000年後我看到的漢字可能是更多的新漢字,現在我們熱捧的漢字到那是可能被封存在“古老的字典中了”。
聊城王崗愛講字
結束語:隻有人的思想變通,漢字才會變通,才能更加豐富漢字知識的多元化。一起做一個漢字文化的傳播者、創新者吧。(有不同意見請交流,别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