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中國(東亞)之後,歐洲成為新冠肺炎的第二個重災區。
關注疫情的朋友,有沒有留意到,歐洲出現了一個“新的國家”——北馬其頓,而之前我們熟悉的“馬其頓”不見了。
世界疫情局部數據 來源:新浪
其實,“北馬其頓”正是之前那個馬其頓,隻是它被迫改名了。
【知其然版】
為順利加入歐盟和北約,馬其頓2018年6月與希臘達成更改國名協議。協議規定,馬其頓國名将更改為“北馬其頓共和國”。根據相關法律,該協議需得到兩國議會批準。
2019年1月11日,馬其頓議會通過憲法修正案,同意将國家名稱改為“北馬其頓共和國”。25日,希臘國會也通過(馬其頓)更改國名協議,歐盟和北約均對此表示歡迎。(新華網)
現今,北馬其頓已獲得歐盟候選國資格,并正式成為北約成員國。
注:Skopje即北馬其頓首都斯科普裡,圖中為台譯(帶有北馬其頓的圖太少了)
【知其所以然版】
為什麼是希臘讓“馬其頓”改名呢?
還改了個“北馬其頓”——有“南馬其頓”嗎?
我們先來回答第二個問題,看希臘地圖:
“南馬其頓”倒沒有,不過有東馬其頓、西馬其頓和中馬其頓——在世人眼裡,這三個大區相對于北馬其頓而言,就是“南馬其頓”,但在希望眼裡,馬其頓隻有(境内的)東西之分,不存在什麼南馬、北馬。
正是因為希臘境内也有“馬其頓”,所以外面再來個“馬其頓”——難免讓人生疑,“這孩子怕不是親生的吧?”
其實跨界民族/地區有這種情況并不罕見(比如中蒙),更複雜的問題在于“希臘打心底裡覺得,北邊這個真的不是/不是真的馬其頓”。
這就要扯一扯馬其頓的曆史了……
綠區為希臘馬其頓地區,即希臘方面認定的“真馬”;紅區為現今的北馬,即改名前的馬其頓共和國。來源:維
馬其頓,作為一個人類學概念,是伊利裡亞人、色雷斯人和希臘人的共同後裔(可理解為古希臘人的一支)。古時,馬其頓屬于希臘文明的邊緣地帶,被核心區的希臘人視為蠻夷。但蠻夷勇武善戰,打敗了希臘,并碾壓世界。這就不得不提戰功赫赫的亞曆山大,他建立一個橫跨歐亞非的帝國。
然而,曆史的吊詭之處就在于,武力的征服者,卻常常在文明上被人征服——這個我們很熟悉。馬其頓就是在征戰的過程,拜服于希臘文明,并徹底地完成希臘化。
所以,文化概念上,馬其頓是個希臘存在。想想我們曆史上的大清,不難理解。
而如今的“北馬其頓”,獨立于蘇聯時期的南斯拉夫共和國——在羅馬和拜占庭帝國之後,這裡就成了斯拉夫人的土地。
所以,在希臘眼裡,南馬(希臘人)才是地道的馬其頓,北馬(斯拉夫人)根兒上就不純正。
“馬其頓“的國際地位:綠區,在雙邊外交中使用“馬其頓共和國”;紅區,使用“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紫色,态度未知;白區,無外交關系。來源:維基百科
按理說,我(馬其頓)自己家的事兒,管你希臘怎麼看呢?
可問題在于:一方面,馬其頓本就“身不正名不順”——因為希臘鬧脾氣,馬其頓一直是以“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之名加入聯合國的,甚至還不得不更改國旗(将馬其頓之星/又名維吉納太陽抽象化,見下圖);另一方面,馬其頓又想加入歐盟和北約,而希臘正是拿其國名作為攔路石,甚至不惜對馬其頓施以經濟制裁。
希臘說,不讓我反對可以啊,你把國名改改——讨價還價之後,馬其頓就接受了“北馬”這個稱号。
當然也有反對派:馬其頓方面——在120個席位的議會中,投了贊成票81名(剛過2/3),主要反對黨并未出席并抵制投票;而希臘方面——示威者走上雅典衛城表達抗議,他們認為北邊的國名中根本就不應該出現“馬其頓”一詞。不過,這都是少數派。
上旗幟:希臘馬其頓大區;中旗幟:前馬其頓共和國國旗(1991~1995);下旗幟:現北馬其頓共和國國旗。
好了,談到wan此xiao處hua——内蒙古北邊的,你們要不要也考慮改下
ps:ios的輸入法裡,至今國家匹配仍是馬其頓……
你輸個“北馬其頓”看看有沒有國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