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生老病死是大自然的循環規則,不管你是皇帝還是平民,都躲不掉生老病死的常規,人們常說:錢乃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所以在生死面前,沒有高尊低貧富貴賤之分,無一人幸免。既然逃不掉生死的法則,我們在晚年的時候,還是可以去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為自己養老。
老人養老的方式現在多種化,,最常見的就是養老院,然後是兒女養老,除過上面兩種方式外,有的老人想安靜,兒女又不能在跟前盡孝的,就選擇了保姆方式,另外還有組團、和社區等......多種養老的模式供老人自己選擇。
人在不同的階段,心态是不一樣的。年輕的時候,我們覺得隻要自己努力奮鬥,有了房子和金錢,養老就不會成問題,也不用依靠兒女。另一方面,作為父母,習慣了向兒女付出,而不會索取。父母毫無保留地為兒女付出,當父母老了需要兒女養老時,兒女也會去會孝順父母的。
有的兒女有孝心,懂得你養我小,我養你老你養我小的道理,盡心盡力地照顧父母的晚年。也有的兒女,不懂得感恩,不願意孝敬父母,吝啬為父母付出金錢和精力。下面就看一看兩位六旬老人的親身經曆,養老院養老和兒女們養老,兩者之間的差别。
65歲魏大媽的經曆:
我今年65歲,自從退休後,我就過着很悠閑的晚年生活,家中有兩個兒子,還有孝順的兒媳,雖然老伴兒走得早了點,但兒子兒媳都比較孝順
原本是打算退休後和老伴兒一起回農村去生活。年齡大了,年輕人的很多習慣我們這輩都看不慣。為了家庭幸福和睦,距離産生美,眼不見心不煩,若是跟兒子兒媳們住一起怕家庭不會太和諧,容易發生矛盾。
願望是美好的,可事事難料。三年前老伴兒突然查出肝癌晚期,兩個月後就去世了。他得走對我是很大的打擊,天天鬥嘴的兩個人,沒有人和你争論了,突然安靜,心裡空了。
老伴兒走後,我本打算一個人回農村老家去住,反正我也比較喜歡安靜,城市的生活讓我覺得太壓抑太吵,加上老伴的離開,心裡有點落魄。
兩個兒子都不讓我回去,說我一個人在家身邊沒人照顧,他們不放心,還是跟着他們一起往,你願意在誰家想住多久就住多久,住到到百年歸山的那一天。我看着兩個兒子說:“我老了,不能給你們幫忙,減輕負擔,住一起隻會成為你們帶來累贅。”
“媽,不會的,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我們高興。你一輩子為我們辛辛苦苦地付出,晚年的時候就應該是我們來照顧你,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現在是時候了。”
最後我就選擇和小兒子一起住,兩個孩子都有了自己的家,我一個老人長時間跟他們住一起,為了不讓兒子和兒媳之間有矛盾,我盡量能做的我都做了,不該說的話就不說,如果願意孩子們我也幫忙帶着。孩子是兒媳自己帶着,怕我寵壞他們,現在又是科學育兒,他們就自己去培養。既然我跟他們住在一起了,能幫一點是一點,不僅僅是因為自己的孩子所以才幫,而是為了自己的晚年着想。
人和人之間剛開始接觸時展現的都是最好的一面,但是相處的時間久了,長期以來習慣壓制不住,就會暴露出來,每個人習慣都不一樣,如果在一起相處的人看不慣,以後就會發生矛盾,所以最好的就是不要無事生非。
我是農村出來的,老舊的習俗,思維的認識和眼界都不如城市人,兒媳婦是大城市來的,家風很講究。我是大老土,她是大家閨秀,本以為跟兒子兒媳長時間住在一起,會發生很多的矛盾,還好兒媳是個比較通情達理,很好相處的的人。
雖然是我主動承擔了家務,閑時帶帶孩子,但兒媳從不覺得我是應該的,反而覺得我很辛苦,平時給我買衣服,過年過節給我發紅包。都說婆媳是仇人,我們卻過成親人。
當然,在一起相處久了多少會有一些小矛盾,牙和舌頭也有相碰之時。我們之間也不是一次矛盾都沒發生過,往往在語言方面辯論幾句,過後我們又和好如初。當時兒子還給我倆上了一課,他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媽三十年熬成婆,媳婦三十年後也如此,隻有家庭和諧,你們的晚年才有會幸福”
我覺得兒子說得有道理,我也是女人,都是媳婦熬成婆,現在又何苦去為難兒媳,兒媳也說:“是的,現在我對你好,将來我也會幸福,有模範婆婆帶着”。我們相視而笑,心裡更甜蜜。
在兒子家養老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偶爾會發生小矛盾,可兒孫都在身邊,我一個孤寡老人也不會寂寞孤單了。一個家,需要家人的相互理解和換位思考,才會更和諧更美好。
66歲崔大爺的經曆:
我家中一兒一女,現在都結婚生子了,女兒遠嫁,兒子在丈母娘家,說好聽點娶了個媳婦,跟上門女婿沒區别,一年到頭不回來,偶爾電話問問。
都說女兒是父母的小棉襖,我跟老伴兒是不同意女兒遠嫁,一來是為了自己,二來是為了女兒,遠嫁的女兒,不僅回娘家不方便,在婆家受人欺負了也沒人保護,所以當初一直勸女兒不要遠嫁,可最後女兒死活都不聽話。
遠嫁的女兒,就第一年回了一趟家,後來生了孩子,說是回家路途颠簸,孩子小東西多不是很方便,就不回來了。年後我和老伴兒過去了一趟,看看女兒和外甥,希望過年時候能回家看看我們二老。兒子更不用提了,一打電話就是通話中,或者不在服務區,稍後再拔,無義不孝子啊!
都說養兒防老,女兒也是傳後人。我和老伴兒一年一年等,眼看着身體越來越差,不知什麼時候就默默地離開了。有時候在心裡犯嘀咕,不知道我們老兩人還能不能活到兒女們回來陪我過年的那一天。
每年兒女都以各種理由說回不來了,再等等,等孩子大點、等我手裡有錢了,一定回來陪我們過年,望眼欲穿的老伴直到去世了也沒等到自己的兒女。
他們回來草草地安葬了老伴兒,然後就要離開,我跟兒子談起我養老的問題,兒子和女兒卻異口同聲地說:“爸有養老院、保姆,自己選,喜歡哪種養老方式就選擇哪種養老方式。社區也有,條件差但錢少”
“兒子,我想和你們在一起,如果住的時間久了,女兒我再到你家住住,可以嗎?”
“我跟着我過有點不太可能,丈母娘家不方便,給你出點錢還可以,如果我們回來照顧你的話,家就要散,你忍心看我沒有家嗎?”兒子臉上沒有表情地說着。
女兒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我沒有義務給你養老,跟哥一樣一月1000塊錢你到養老院去。”
聽完兒女的話,我無言以對,生活費我自己有,不多,不是事業單位退休,但有一定的退休工資,就兩千塊隻有去社區養老院。目前我也沒辦法,隻好到條件差的社區養老院,不管怎樣,至少身邊有人可以看着我,就算我老死的那一天,至少有個人可以通知一下兒女。
社區養老院裡面的環境差到了極點,滿地的垃圾,随處可見老人吐的痰,味道比垃圾站的還難聞。飯菜就更不用說了,米飯跟饅頭硬得難以下咽,牙口不好的老人根本就沒辦法咀嚼,隻能餓着,服務人員态度也不好,沒有尊重老人的愛心。在裡面呆了一年,我消瘦了,身體也差了,傷風感冒時常有。别人兒女好歹一個月還去看看老人一次,我是從住進來到現在無人問津,兩個孩子從來都沒有過來看一眼,裡面認識的老人都以為我是五保戶,孤身一人。
結語:
同是老人,晚年養老形成了鮮明對比,一個幸福滿滿,一個凄苦憐憐。
不管是老人也好,年輕人也罷,人與人之間都是有一定的利益牽扯,他們的付出無論是金錢、身體,還是精神,都是相互的關系,這也是生活的一部分。都說出生容易,生活不容易,能承受生活的難才能吃生活的苦。
老人的養老也是這樣,不管是兒女養老,還是去養老院,想要更好地安度晚年,就得用同等的東西去換取,你付出了多少,就能收獲多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