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收到了一位焦急家長的求助:
雙減了,明面上說是給家長和孩子減壓,可是我這血壓是蹭蹭蹭的一個勁兒的往上升啊。以前沒有政策的時候,一開學就等着老師往群裡發任務:這學期要用的教輔材料有哪些哪些,語文要這個版本的,數學要那個版本的。現在倒好了,熬過了老大的作業轟炸,等到了老二了,突然家長群真的安靜了下來,偶爾老師發言,也全是報喜不報憂。孩子倒是真的沒有壓力了,回到家屁股往沙發上一放就等着吃飯了。想着給孩子買點教輔材料吧,好家夥,同一套材料能有四五個不同的出版社,私信老師問問買哪個版本的材料,結果老師硬是一口咬定不用買、不推薦、不需要。玩了大半學期了,從别的地方弄來了一張卷子給孩了做了做,心立馬就涼了,讀題讀不明白,每個字都認識,拼音也很熟練,但是放到一塊兒去,就不知道這句話是啥意思。
雙減了也有一段時間了,身邊第一批享受“不背書包回家”的小朋友們估計現在也已經塊把家裡的父母逼瘋了。雖然是透過電話,但是那位父親的焦急與無奈幾乎就要狂嘯而來,仔細問了問,家裡的寶貝其實隻是一年級而已,似乎現在的急迫有些言之過早,但是那位父親的擔心也确實不無道理:“咱們都是通過高考出來的人,咱們知道最後考試的嚴酷,現在是輕松了,以後呢?現在是不考試了,難道高考也可以做遊戲?”
想來雙減以來,如此糾結的父母也不在少數,但是一方面是學校嚴格的執行雙減政策,另一方面卻是孩子們的大範圍“撒歡”。面臨雙減,身為父母真的無可奈何了嗎?
一、基礎問題是關鍵
“夯實基礎”這四個字估計很多家長都已經聽的煩死了,可是究竟什麼是基礎?
曾經也給班裡的孩子布置:“回家多練練基礎題。”可是過了一段時間,孩子的成績不升反降,一問才知道,原來孩子回家以後給媽媽說要補基礎,媽媽覺得很有道理,拿出孩子的考試卷子一五一十的開始分析:第一大題看拼音寫漢字扣了一分,第二大題比較組詞扣了兩分,第三大題古詩詞默寫扣了五分,後面的課内文閱讀扣了兩分,試卷反過來,課外閱讀一下子扣了十分,行,看來薄弱環節就在課外閱讀了,自此以後這位媽媽給孩子買了一堆的課外閱讀題,每天寫完作業就做閱讀,可是習題沒少做,下一次的測試總分更低了。
試卷上不是反映出來了嗎,扣分最多的明明是最後的課外閱讀啊,可是為什麼補了半天沒有用呢。
因為課外閱讀根本就不是基礎題。真正的基礎題是前面的字詞部分,試想,一個孩子連課内的古詩詞背誦都沒有掌握好,怎麼可能能對課外的文章進行深層次的思考和體會呢?就好比一個廚子,剛學會如何燒火,你就給他一堆食材,讓他做個佛跳牆出來,說到底就是強人所難。
尤其是年級小的孩子,1-3年級本身就是一個習慣重于成績,基礎大于全面的階段,在這個時期,你要做的是教給孩子,生火的時候要用幹燥的木柴,吹風的時候要從這邊進行,而不是急匆匆的告訴他高湯至少要煲三個小時中間要保持小火不能太大。
對于語文來說,基礎知識就是字詞句以及一年級的拼音,說句實在話,試卷前面的部分隻要扣了分就是基礎有問題,偶爾失誤可以理解,但是每次考試前面都有零星的失分,那一準就是基礎不紮實。吃飯的時候咬到舌頭很正常,但是一日三餐每次都含着血吃飯就是有問題,不是舌頭有古怪就是牙齒該看看了。
而數學方面,最基礎的就是算術,引用學校數學大咖的一句話就是:“無論幾年級,口算一天都不能落下。”把計算能力當做一種烙印深深的埋藏在血管深處,讓一些簡單的計算成為一種習慣,就像是一說白雪公主立馬想到七個小矮人,看到“你像隻魚兒在我的荷塘”這句話的時候會情不自禁的帶着曲調,一開始是1 1=2的不假思索,然後就是11 20=31的毫不猶豫,再然後就是15*15、25*25……用句比較雞血的話說就是:總有一天,你會哭着感謝今天的你自己。
至于英語,想來每個為了英語而痛過的人都知道,自古華山一條道:背單詞。就像是砌磚,手裡得有磚才能蓋房子,别在地基還沒有打好的時候就開始瞎捉摸:我的裝修是歐式的還是中式的好呢?朝陽的房間要不要落地窗呢?親,答應我,先多準備點磚好嗎?否則你連施工圖都看不懂。
二、能力培養不可少
上面所說的是基礎知識比較薄弱的孩子們,但是低年級的孩子相對來說學習都是比較輕松的,一是這些1 1=2是幼兒園或者父母早就教過的,另外就是低年級所需要學習的東西本來就少。
基礎知識沒有問題的孩子可以開始向着更高的層次進階。
語文方面建議提高閱讀能力的培養。閱讀說來簡單,但是卻真的很重要,現在很多考公考編的輔導機構把培訓的重點放在了申論上,甚至提出了得審論者得天下的口号,足以看到閱讀的重要性。
閱讀不簡簡單單為讀,讀隻是将文字信息轉換成腦電波輸入到腦海中,而在讀前面還有一個閱。何為閱?古代的皇上批折子,會在折子上寫個“閱”,意思為“朕知道這件事了”。所以說,閱的意思是将輸入到腦海中的文字信息進行理解、分析。閱讀能力的強弱可以影響人的一生,就好比說人人都說《百年孤獨》這本書好,推薦榜裡也常見它的身影,可是真正能讀下來并且發出一聲感歎的人卻少之又少,有多少人買了這本書以後,看了不到一頁就被裡面的人名給吓退了?很多人說看不下去的原因是人名太長了,根本記不住。讀書要記住人名才能讀下去,是最累的方法,這種讀書往往看了後面往前面,真正的閱讀是要靠理解,要把人物關系潛移默化的理解到心裡去,就好像你回家以後聊天,你出口的是:“我老闆的女兒今年考上了大學。”而不是“理查德家的路易斯在公元兩千多年的時候前往聖彼得堡進行學術的進一步深造和人生的進一步升華。”
培養孩子的閱讀不一定非要做題,雖然不能否認,做題是提分最有效的方式,但是我更推薦的是課外自主閱讀,不是為了讀而看書,而是為了閱,為了取悅自我,讓自我感受到文字世界的刺激。
很多孩子到了三年級以後會遇到數學的分水嶺,就像一開始那位家長的抱怨:孩子根本就不會讀題,你要是讓她計算5-3等于多少,她會,但是你要是說小明有5個蘋果,小紅有3個蘋果,小明比小紅多幾個蘋果,她就得想很久很久。
這其實不是孩子不會算,而是孩子不明白題目究竟是啥意思,尤其更過分的是,很多題目會給你一些幹擾信息,比如說:“小明有5個蘋果,小紅有3個蘋果,小花有1個蘋果,小明比小紅多幾個蘋果?”題目中的小花就是幹擾信息,雖然對大人來說,這題簡單的就像是撿錢,但是對于閱讀能力欠缺的孩子來說,這就是絕對要掉進去的陷阱。提升閱讀能力其實就是提升讀題的能力。
三、興趣愛好可培養
雙減究竟減的是什麼?是壓力?是學習的時間?是付出的努力?無論是什麼,孩子們的可操作時間無疑是明顯增加了,在基礎夯實能力提升了的下一步,就可以将時間還給孩子,讓他們對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培養,當然刷抖音打手遊并不在其中。
曾經的中考或許能将大部分孩子都塞進高中,但是以後的高中或許就隻會接納百分之五十的生源。曾經見過一個男孩子,從小就讀學習一點都不感冒,但是卻對美食格外擅長,别人喜歡逛商店去遊樂場,他最愛的卻是去菜市場。每到周末的早晨,還要早起給全家人做早餐,自己樂在其中從不抱怨。而這個孩子的母親則更希望孩子能在學習上更用心一些,用各種輔導的課程安排占滿了他所有的時間。又過了幾年,孩子勉強上了一所普通住宿高中,在逃離了母親的控制後三年中放飛自我,自然考不上人們心目中的好大學。
等再次有這孩子消息的時候,已經是去年了,他終究是在高中畢業後再次回到了廚房,隻不過當時臉上一題學習就皺眉的神情已經變成了拿着鍋鏟的自信。都說技不壓身,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技都是琴棋書畫,如果孩子對某一項有着特殊的愛好和天賦,順其自然沒有什麼好丢人的。
雙減政策歸根結底是為了解放,在下一次風雨突變的到來之前堅持住,畢竟養娃前日,崩潰不在一時。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