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秋收紅薯的故事

秋收紅薯的故事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9-29 18:35:58

秋收紅薯的故事(番薯的故事)1

與番薯有關的潮汕俗語很多,比如“強人自有強人敵,番薯怕霜霜怕日”、“糜番薯,穢衰甸”、“肚飽豬腳柴柴,肚困番薯膠膠”,講的都是樸素的道理。

番薯在潮汕也很有些故事,有的甚至可以上升到文化的高度。比如說為什麼蕃薯葉有“護國菜”的封号,又比如說“番薯戲”的來曆。

話說南宋末代皇帝趙昺逃難到潮州一座寺廟,番薯尚未長成,僧人隻好采摘番薯葉,做成菜湯招待這位落魄天子。

饑腸辘辘之下,皇帝覺得無比美味,遂封之為“護國菜”。

秋收紅薯的故事(番薯的故事)2

結果我們都知道,南宋最終沒有護住。靠嶽飛、辛棄疾、文天祥這些人都沒護住,靠幾根番薯藤就更加不靠譜了。

與此相似的故事是朱元璋的“珍珠翡翠白玉湯”,不同的是人家是開國皇帝,宋帝昺是亡國之君。就算這樣,護國菜的美名終究在潮州流傳下來,并且發展成一道真正的美味佳肴。

這個故事充滿民間故事色彩,顯然是經過深加工後才逐漸傳播開的。

和那些所謂的“乾隆長壽雞”、“乾隆生菜包”、“乾隆燒餅”一樣,無非是編個故事,擡高身價罷了。套路大同小異,一定是皇帝流落民間、微服私訪,饑餓難耐之際,聞到一陣香味,循着香味找到美食,然後龍顔大悅。

後人便添油加醋,附會了一些内容,摻雜了一些文化,然後端出美食連同故事一同兜售給顧客。

秋收紅薯的故事(番薯的故事)3

據記載,番薯原産于中美洲,後傳至呂宋(今菲律賓)。番薯傳入中國的時間是明朝萬曆年間(1594年)。所以說,宋帝昺能吃到三百年後才出現的番薯葉,是典型的關公戰秦瓊。

“番薯戲”說的是舊時潮劇團清苦的生活。話說上世紀40年代,一個叫“老玉梨香”的潮劇團在揭陽演出,戲金不過是番薯大米各一百斤,入場觀衆拿番薯當門票,番薯大的坐前排,番薯小的坐後排,這就是所謂的“番薯戲”。

今年番薯唔比舊年芋”,是一句婦孺皆知的潮汕俗語,意思是說今時不同往日,這裡面也有一個故事。

從前有兄弟兩個,老實的阿芋與精明的番薯。阿芋到地主家做工,地主約法三章,說年底要回答三個問題,答對給錢,答錯沒錢。阿芋答應了。到了年底,地主出題刁難,阿芋答不出來,隻好空手回家。番薯聞知,便決定明年替哥哥到地主家做工。地主故伎重演,番薯滿口答應,但聲明如果回答得出,要雙倍工錢,地主也答應。到了年底,地主出題發難,他一腳跨進門檻,一腳留在門外,要番薯猜他究竟要進來還是要出去。番薯說,你要出去,一把把地主抱到外面。地主說,你怎能抱我呢?番薯說,你這麼照顧我,抱你一下合情合理。地主又提出另一個問題,你知道天有多高麼?番薯笑着說,天有兩個屁股高,你不是常說你媳婦在洗衣服時屁股翹得半天高嗎?那翹兩個屁股不就是頂着天了嗎?地主無話可說,隻得指着自己的腦袋,提出最後的問題,我的腦袋有多重?番薯一聽,拿來一把刀和一把秤,說,你的腦袋剛好十八斤重,不信可砍下來稱一下。說完就提刀向前,吓得地主連連後退,驚歎道:今年番薯唔比舊年竽。番薯帶着雙份工錢得勝回家。

秋收紅薯的故事(番薯的故事)4

這個故事有很多版本,比如著名說書人陳四文老先生的《隻知其一不知其二》,裡面的哥哥叫“其一”,弟弟叫“其二”。《揭陽民間故事》裡面,也有類似的故事,地主的問題有一道是:怎樣在屋子裡把蚊帳洗好曬幹。弟弟的做法是端一盆水把蚊帳澆透,然後拿釘耙到屋頂扒瓦片,地主無奈認輸叫弟弟罷手。

民間故事,由于人多口雜說來說去,很容易形成二次創作,演繹出各種版本。這種攀親帶故、移花接木的例子很容易讓人想起另一句俗語:番薯藤接稻稿草。

故事内容也許有變化,但結局和道理沒有變。

秋收紅薯的故事(番薯的故事)5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