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現象
有這樣的一個故事,日本曾經做過一個實驗,他們把一批女模特和一般的大學生混在一起,然後安排一同去參加了一個公司的面試,面試的結果是這樣的,面試官在面試大學生的時候,對他們提出的一些問題,學生們沒辦法回答,他們往往會覺得這些學生太笨了,但是對于那些模特們,面試官的主觀态度,是他們可能由于面試緊張,所以不知道說什麼,然後在那次的面試中模特通過率竟然大于學生。
同樣的我們如果,去跟一個客戶去談生意,如果他的外表和他的豪車,會讓我們覺得老闆非常的有實力,那麼我們也會輕易的選擇跟這樣的老闆合作。
其實上面的情況我們也聽說過,或者我們在現在的生活中我們也會這樣做,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判斷思維呢?其實這就是所謂的“暈輪效應”。
效應的定義
暈輪效應又稱成見效應、光圈效應等,指人們在交往認知中,對方的某個特别突出的特點、品質就會掩蓋人們對對方的其他品質和特點的正确了解。這種錯覺現象,心理學中稱之為“暈輪效應”。美國心理學家H.凱利、S.E.阿希等人在印象形成實驗中證實了這一效應的存在 。
暈輪效應除了與人們掌握對方的信息太少有關外,主要還是個人主觀推斷的泛化,擴張和定勢的結果。它往往容易形成人的成見或偏見,産生不良的後果。故在人才選拔、任用和考評過程中應謹防這種傾向發生
效應給我們的啟示
其實暈輪現象能給我們生活很多的啟示,比如我們如果應聘一家公司,面試官給你承諾我們的工資在行業算是比較高的,很多人一聽工資高,剩下的都覺得不重要了,其實有可能勞動方式,薪酬模式,工作時長,等等都是我們不知道的,僅憑一點工資高我們就選擇這家公司。
同樣我們在選擇跟一個老闆合作的時候,不能覺得這個老闆有錢我們就跟他合作,萬一他是個老賴,不講信用怎麼辦?跟他合作能不能實現共赢,他會不會是一個個人主義者,對一個人的了解,我們一定需要理性的思考和看待問題的全部面,這樣我們才不會看走眼。
【副業創業團隊-劉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