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YQ得到有效控制、人們的心情大為好轉之時,5月17日上海午夜,多地的人們紛紛反映,在空氣中似乎聞到了陣陣咖啡的味道。提到咖啡,大家肯定不會陌生,我們把它當作提神醒腦、愉悅精神的重要飲品之一,按理說聞到這種味道,大家的心情會好上加好,可是很多人表示并不舒服。
一方面是在人們差不多都已經睡熟的午夜,比較濃郁的咖啡味将一些人從睡夢中驚醒,影響了睡眠。另一方面,據部分當事人介紹,這種咖啡味道并不“高級”,沒有咖啡飲品普遍具有的那種比較濃郁的芳香,反而摻雜着一定的焦糊味道,感覺就像是非常廉價的或者加工失敗的咖啡味道。
于是有人懷疑是否是哪裡的工廠出了事故,把什麼有毒有害的氣體洩漏出來了,而且有人将目标直接定為闵行區普樂新村附近的一家香精加工廠,說是這家工廠發生了爆燃事故,一些化學原料通過沖擊波釋放了出來,并沿着風向進行傳播。在接到報案之後,當地生态環境部門就此展開了深入調查,以事發區為圓心,對周邊的所有企業進行了摸排,結果并沒有懷疑的“燃爆”事故發生。
咖啡香味的成因
大家知道,咖啡香味的産生,是由相應的化合物質共同作用下的結果。咖啡豆在烘焙之前,其中含有水、蛋白質、碳水化合物、酯類、檸檬酸、奎甯酸、生物堿、綠原酸等幾百種化學成分。我們所喝的咖啡,都是在咖啡豆烘焙之後,用不同的工藝再次加工而成,在烘焙時,上述化學物質的一部分消失了,還有一部分經過高溫環境發生了一系列的化學反應,使得各種化學物質的占比發生了變化。不同的咖啡豆、不同的烘焙方式,最後生産出的咖啡豆産品的口味也不一樣。
拿咖啡的苦味來說,主要是咖啡豆中的咖啡因以及糖、蛋白質發生過度變性之後帶來的結果,一般情況下烘焙時間越長,苦味越重。而咖啡的酸味則主要由奎甯酸、檸檬酸、蘋果酸等酸類物質的含量和占比情況所決定,一般情況下烘焙時間越長,則酸味越淡。
另外,決定咖啡香味的物質,主要由咖啡中含有的上百種揮發性芳香類物質以及各種氨基酸共同作用的結果。一般情況下,咖啡中的果香味和花香味,多是由醛類物質、酮類物質彌散的味道;咖啡中的焦糖味和烘焙味,多是由呋喃和呋喃酮物質彌散的味道;而帶有堅果味和燒烤味,多是由吡嗪、酚類物質彌散出來的味道。
除此之外,咖啡中還含有一種特殊的醇類物質-糠硫醇,這種物質有個比較有趣的特性,在濃度較高時,會有一些硫磺的臭味和難聞的刺激性氣味,但當濃度較低時,與其他揮發性芳香類物質混合起來,可以散發出濃郁的咖啡香氣。在咖啡中,還有其他一些物質有相同的效果,比如短鍊醛、二酮類等化學物質,可以說這些物質是咖啡香味的“催化劑”。
上海午夜“咖啡香”來源的幾種猜測
知道了上述咖啡香氣的主要來源以及作用機制之後,我們就可以簡單分析一下上海午夜飄出的“咖啡香味”的幾種可能。首先要明确一點,這種“咖啡香味”并不一定是由咖啡烘焙所直接彌散出來的,因為多種揮發性的化學物質,在一定濃度和配比情況下都可以生成類似的味道。
因為筆者沒有在事發現場,從媒體報道中也沒有更多的信息,所以隻能假設幾種情況供大家參考。第一種,如果來源是香精加工廠或者類似的企業,生産原料中有與咖啡組成相同的揮發性化學物質,那麼在事發地較近的距離,洩漏出來的氣體物質濃度會相對很高,那麼就不太可能聞到咖啡香,而應是臭味、刺激性氣味,這一種情況沒有表現出來,事後生态環境部門也沒有檢測出燃爆等異常,燃爆這一點可以排除,但不能排除類似企業“偷摸”加工洩漏的可能。
第二種,一些運輸相關化學品的車輛産生了輕微的洩漏,這些化學品并不是危險品,而是一些企業生産的原料。在運輸時,洩漏點會随着車輛的移動而發生變化,因此洩漏的物質并不會産生明顯的聚集,因此有可能産生類似咖啡的氣味,也符合多地居民聞到這種氣味的事實。
第三種,排水管道彌散的味道。在城市的下水道中,包含着各種生活污水、廚餘沖洗廢水以及其他一些居民生活排放的廢水,在不同的廢水組成、管道内不同的環境以及不同的微生物作用下,在某些時段會通過廢水井或者其他洩漏部位飄散出氣味來,而這種味道多是刺鼻的、腐爛的不适氣味,在一些特殊的情況下,特别是在氣體濃度較低的情況下,會讓人們的嗅覺器官産生類似香味、甜味的情形。
第四種,焚燒特殊物質的産物。不排除有些區域的居民或者組織,在出行受到嚴格管控的情況下,會将一些廢舊物品、原材料、過期的物質“偷摸”地進行焚毀,繼而飄散出一些特征性的味道來,待焚燒完畢,味道自然逐漸減退。
當然還有其他的一些因素能夠産生同樣的結果,而進行篩選的原則,有一條很重要,那就是排查味道的變化情況,如果是短時間内存在的,那麼以上的第一、第二和第四種都有可能。而如果是長期存在的,那麼第三種可能性較大。現在當地的生态環境部門仍然在進行深入排查,估計不久就會得出結果。
讀者朋友們,你們認為最有可能是什麼原因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