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文化曆史悠久,在漫漫長河裡創造了無數具有鮮明特色的藝術形式,在古西安保留了被譽為“中國古代音樂的活化石”的西安鼓樂。它的内容豐富,人數龐大,演奏的曲目衆多結構複雜,是西安文化衆多項目裡的一個奇迹。
曆史溯源
西安鼓樂,也稱長安古樂追溯其曆史淵源,從結構、樂譜、曲名、使用樂器等方面分析,與唐代燕樂中的大曲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西安鼓樂有可能源于唐,起于宋而興于元、明,盛于清,特别是明、清以來戲曲音樂的影響,逐漸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大型民族古典音樂形式。長安鼓樂至今保存着最傳統的鼓樂演奏形式、結構、樂器、曲牌及譜式。
藝術特色
西安鼓樂是以打擊樂和吹奏樂混合演奏的一種大型樂種,内容豐富、樂隊龐大、曲目衆多、結構複雜,是中國古代音樂乃至世界民間音樂發展史中的奇迹。
長安鼓樂分僧、道、俗三個流派,各派有着不同的風格。但不論哪一種派,其演奏形式都是兩種,即行樂和坐樂。行樂,顧名思義,即在行進中演奏,拌以彩旗、令旗、社旗、萬民傘、高照鬥子等,樂器用高把鼓、單面鼓、小吊等打擊樂器和笛、管、笙若幹;用高把鼓的,風格溫雅莊重;用單面鼓的,風格活潑悠揚。行樂有時還有“歌章”,内容與祈雨有關。
行樂比坐樂簡單,它的演奏以曲調為主,節奏樂器隻起伴奏、擊拍作用,多用于街道行進和廟會的群衆場合。行樂又分同樂鼓(又稱高把子)、亂八仙(又稱單面鼓)兩種演奏形式。
坐樂,顧名思義,是在室内圍繞着桌案坐奏的,曲調是一種有固定結構的套曲,即花鼓段坐樂全套和八拍鼓段坐樂全套,坐樂常常是藝人們比賽技藝的場合,稱為鬥樂、對壘、支桌子、擺開,所以坐樂較為精緻,手法亦甚多樣。坐樂大緻可以分為城鄉兩種,城市坐樂叫“八拍坐樂”或“耍鼓段坐樂”,農村坐樂則叫“打紮子坐樂”。
樂譜:現今各長安鼓樂社使用的樂譜,依然是古代的半字譜,全為手抄傳本,依然保留有明代的傳本。有的音符,與敦煌莫高窟發掘的唐樂譜相同。
曲牌:綜觀整個樂曲名稱,保留着唐、宋、元、明、清各種曲牌,可以說是一部中國音樂發展史。自唐、宋已降,中國音樂許多音樂因素(律、調、曲、詞、樂譜、樂器、結構、旋法等)都在這個古老樂種中留下了遺迹殘痕,稱長安鼓樂為中國古代音樂的“活化石”是一點也不過分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