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中(相關閱讀:《紅樓夢》中的璎珞,竟是來自西方的舶來品?探秘璎珞千年發展史 ),我們帶大家了解了璎珞在唐朝以前的發展。
唐朝後,璎珞不僅僅是作為一種飾品存在人們的生活中,更發展成瓷器的一種裝飾紋樣。接下來,就跟着J先生回溯千年,看看宋元以後璎珞是什麼樣的吧~
璎珞紋樣
宋朝:璎珞?長命鎖?宋朝時期,戰亂頻繁,紛争不斷,但是在重農興商、尊崇文化的理念下,不僅經濟、文化極為繁榮,而且民間的手工業發展十分昌盛。
北宋 清明上河圖
由于這一時期,人們普遍遵從周禮、秦漢以來的漢文化傳統:“重頭飾,輕項飾”,所以,在隋唐時期較為流行的璎珞,到了宋朝時佩戴者極少,這一點從宋代時期的各種繪畫作品中便可得到印證。
南宋時期的《歌樂圖》
比如南宋時期的《歌樂圖》,描繪了南宋宮廷歌樂女伎演奏、排練的場景。圖中女子皆披褙子外衣,高髻上飾以角狀配飾,但頸上幾乎沒有任何的裝飾物。
宋代的《宮妓調琴圖》
再如,上圖中宋代的《宮妓調琴圖》,在其頸部也未見任何裝飾物。
雖然,璎珞在成年女性中十分少見,但是,在一些孩童的繪畫作品中,常常會看到形似璎珞的飾品。
這種形似璎珞的飾品,名為長命鎖,通常為金、銀、玉石、紅繩等材質制作而成,呈鎖狀,上面刻有吉祥文字或圖樣,古人常常将其佩戴在孩童身上,有驅邪避災之用。
【清平樂】足銀鑄模花絲長命富貴鎖 | 珠寶匠官網在售
遼代:契丹貴族最喜愛的飾品之一到了遼代時,璎珞成為契丹貴族十分喜愛的配飾之一,而這與佛教的興盛有很大的關系。
遼代 水晶金珠璎珞
在契丹建立政權之前,并非信奉佛教,而是信奉薩滿教。
立國後,由于受到中原文化的影響,自遼太祖開始,遼王朝便世代信奉佛教,上到皇室貴族,下到黎民百姓,皆崇佛禮佛,造像建廟。
遼代 華嚴寺
璎珞作為佛像的裝飾品之一深受歡迎。遼代的百姓為了表達對佛教思想的崇信,常常會佩戴各種樣式的璎珞飾品。
“歐亞草原上的遊牧民族,自古就有繁飾的傳統,首飾和服飾多以金銀制成,尤以頸部裝飾最為講 究,下垂至胸,華貴奪目。’’
遼代 木雕彩繪水月觀音菩薩像 現藏于美國納爾遜藝術博物館
由于受到契丹族獨特的審美情趣的影響,這一時期的璎珞,多選用琥珀和瑪瑙等材質。款式多為項璎珞,還有少量的臂璎珞和胸璎珞。
在組件上,多選用形體較大且雕刻精美的的琥珀飾、瑪瑙管形飾、T形飾和心形飾。
遼代 琥珀璎珞
在遼代早期,璎珞形制較為簡約,通常為單挂式,在項飾中常常出現T形和心形墜飾。
遼代 瑪瑙、金墜、水晶璎珞
遼甯法庫葉茂台7号墓是目前發現的較為完整的遼墓之一,墓主為契丹貴族女性,在其胸前就曾佩戴一水晶琥珀璎珞。
水晶琥珀璎珞
這條璎珞采用單挂式,由250顆水晶珠和7件琥珀飾相間穿成,其中,7件琥珀配飾均采用高浮雕制作工藝,2件被打造成心形樣式間隔其中,水晶與琥珀紅白相映,熠熠生輝。
到了遼代中期,随着工藝技法的不斷提高,項璎珞無論是從形制上,還是組件數量上,都較早期更為複雜多樣。
琥珀璎珞
除了早期較為常見的單挂式璎珞外,這一時期,還出現了許多樣式更為華美的多重式璎珞。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陳國公主驸馬合葬墓中出土的璎珞,幾乎囊括了遼代中期璎珞的所有類别與形制。
陳國公主墓 單股單挂式
在陳國公主墓中,共出土3組單股單挂式琥珀璎珞,每一組均由65顆琥珀串珠和1件浮雕琥珀飾件以銀絲穿綴而成,這3組璎珞形制大小基本相同,唯有琥珀墜飾的紋樣有所差異。
除了單挂式的璎珞外,陳國公主墓中還曾出土2套多重式琥珀璎珞,公主與驸馬各一套。
這2套多重式琥珀璎珞,是由琥珀珠和琥珀浮雕飾件相間串聯而成,除了紋飾以及大小不同之外,其形制與穿連方式基本相同,樣式十分華麗。
多重式琥珀璎珞
到了遼代晚期,制作璎珞的材質與紋飾較之前更為豐富,出現了水晶、綠松石、黑瑪瑙等材質。
遼 璎珞金錾花草紋瑪瑙
相較于前朝,遼代時期的璎珞最大的不同之處就在于:璎珞并非隻有女子才能佩戴,佩戴璎珞的男子也十分的常見。
比如,在與遼太祖阿保機同出一脈的耶律羽之墓中,就曾出土大量的木腦管、水晶球和琥珀配飾,複原後,為單股單挂式璎珞。
遼代瑪瑙水晶璎珞 出土于内蒙古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耶律羽之墓
元朝:樣式華麗繁複到了元代,璎珞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蒙古族十分喜歡黃金與珍珠制品,尤其注重寶石的鑲嵌,追求一種金碧輝煌、珠光寶氣的效果。
劉貫道 《元世祖出獵圖》
璎珞作為一種樣式華麗的頸飾,深受蒙古族的喜愛,尤其是在宮廷中的舞女和侍女中,十分常見。
元代 瑪瑙純金璎珞挂飾
在元·陶宗儀《元氏掖庭記》中,曾記載:“帝在位久怠于政事,荒遊宴,以宮女一十六人......戴象牙冠,身披璎珞”。
在山西永樂宮三清殿北壁的元代壁畫中,“天女”的頸部上,便佩戴了一條華麗的璎珞。
佩戴璎珞的天女
這一時期的璎珞,樣式更為華麗繁複,出現了披挂全身的“網狀璎珞”。
比如,現藏于首都博物館元大都遺址出土的青白釉水月觀音像,菩薩外披袈裟,下着長裙,周身披挂的網狀璎珞。
這一璎珞采用U形的連接方式,一改前朝弧度平緩的特點,在璎珞的底部綴上形狀各異的流蘇,樣式極為華麗。
明清時期:淡出曆史到了明清時期,璎珞多與長命鎖、如意、護身符等吉祥物一同搭配使用。
這一時期的璎珞,不僅制作工藝較前朝更為精湛,而且樣式更為華麗繁複,鑲嵌的寶石也更為華麗珍貴。、
明早期 骨雕藏傳佛敎骷髅璎珞
但到了清朝末年,随着服裝的簡潔化,人們傾向于佩戴簡單的首飾,這種繁複華麗的璎珞慢慢的消失在人們的生活中。
明 琉璃璎珞項飾
雖然,作為項飾的璎珞不再流行,但作為紋樣的璎珞,卻有了較大的發展。
鬥彩璎珞紋贲巴壺
進入明朝以後,璎珞紋樣開始出現在青花器、琺華器、五彩器上。
比如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明嘉靖五彩魚藻紋蓋罐上,在罐蓋上面便繪有璎珞紋。
到了清代時,璎珞紋樣更為普及,結構更加新穎别緻,還出現了許多以璎珞為主題的裝飾紋樣。
下面這件清代康熙年間的青花璎珞紋贲巴壺,為仿藏族的銀質贲巴壺燒制而成,壺上繪制的璎珞紋,不僅層次分明,而且造型極為獨特。
随着時間的流逝,即使到了今天,我們仍能在瓷器中看到璎珞紋的身影。
參考文獻:
1、遼代璎珞佩飾研究 周琳
2、珠光翠影 中國首飾史話 王苗
3、璎珞與華鬘白話文
J先生說:
璎珞,雖然是一種來自西方的舶來品,但随着曆史的發展,它已經成為中國首飾史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随着時代的變遷,璎珞慢慢地消失在人們的生活中,但人們對于美的追求與向往,自古至今,卻從未變過。
注:本文部分圖片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小編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