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諾是誰?從何而來?她是鬼還是人?
這些在《禁忌女孩》裡都沒有交代,但完全不影響故事發展,甚至還更添張力。
既然是轉學生,那故事背景必然發生在校園。
校園并非快樂天堂,而是踏足社會成人禮前的一個煉獄,看盡人性最醜惡的百态。
這類故事老早被日本著名推理小說家湊佳苗于《告白》、《贖罪》、《少女》等玩得天花亂墜。
2018年泰國的《禁忌女孩》以“校園版富江”示人便獲得高度的關注。
尤其是今年推出的第二季《禁忌女孩2》上映Netflix不到5天就沖上了收視前5的成績。
自有堪比日本同類題材的血腥狂暴與複仇方式,赤裸裸展現了校園内師生最醜陋的人性真面目。
那些題材在泰國校園或許每個人或多或少都經曆過。
女主角娜諾的“教育”方式在戲劇性上或帶點離經叛道,卻是深人發省。
甚至不難讓你心中“暗爽”,若當年有個娜諾一樣的大佬幫你出頭,那将是何等痛快的事情!
也會讓你憶起求學時期的陰暗一面,校園并不是個粉飾太平的地方。
當中,娜諾的精彩表現确實會令你眼前一亮,甚至成了此劇的最大賣點。
集純情與邪惡于一身,那魔性盡現完全演活了個代表性角色。
可以看到不單是殺紅了眼的制裁,還有更多校園問題的奇思異想。
《禁忌女孩》是由泰國頗具規模的影視頻道GMM25制作,故事則由SOUR Bangkok公司根據泰國校園真實案例來統籌劇本。
這家公司是一間隻有一名男性的“女力”廣告公司。
将廣告執行方式直接平移到影像來進行,不僅讓内容叙事跳脫傳統且兼具美感,畫面節奏與更是明快流暢。
全女力組成的優勢也反映在影集的情緒營造上。
這或許是為何,娜諾不須交代背景就能帶給觀衆說服力的原因。
劇情的真實性讓觀衆産生了共感,于是我們就能被采用私刑處罰壞人的娜諾說服。
但有一點必須說的是,觀看《禁忌女孩2》絕對是個“矛盾”的體驗。
這是一部為數不多的續集拍得比前作好的絕佳例子。隻是集數太少了!
《禁忌女孩2》之所以能第一季棄劇也無妨,全因這是個個獨立故事,你跑掉了一兩集都沒有問題。
而即使第二季在某些角色上有連貫,基本上也同為獨立故事,無需跟着次序去看。
畢竟部分集數實在太不濟。
《禁忌女孩》中有不少故事皆改編自泰國校園的真人真事。
這些校園黑暗面,不單是霸淩,更是狼師、迷奸、草菅人命等,原來孩子求知的環境如此險象環生。
所以從這部片子播出來後,沒人會說内容太扯,因為這就是真實的泰國校園故事。
娜諾是魔鬼的化身,她隻是來惡搞一下這世界那些以為自己是魔王的家夥。
女主角Kitty表示故事有參考過“富江”的成份,其演出可與之堪比,手法卻有夠稚嫩。
但第一季中的學生所謂報複與欺淩的方式,其實極為“小學雞”。
像是第一季的《道歉》、《獎》、《陷阱》等集數,你深明劇情想諷刺些什麼,可在表達上卻稚嫩得讓人啞笑。
第一季的感覺就是有點劇情跳脫,明白娜諾的角色本是帶有科幻色彩,這群泰國學生惡毒的程度讓你想象不到。
相比之下,第二季感覺接地氣多了。
透過不同類型的校園案件,劇情也不全然隻有複仇,偶爾來點惡搞或小情小愛,輕重合宜的觀影感受使觀衆一口氣追完卻不感覺麻痹。
像是《排名》、《社交之愛》等集數根本難以想像在現實中會出現。
偏偏劇情又不至于變得如日韓同類題材般大膽透徹,總覺得全劇想要破格創新,投鼠忌器。
第一季其實隻有幾集值得一看。
像是第1集《醜陋的真相》寫虛僞老師的真面目,報複再報複的劇情反轉尤為精彩。
第4集《上流社會》描述專收富家子弟的高中校園内,從學校收錢就願意把上課的教室改名成為娜諾專用辦公室如此荒唐的開場直球對決,到後面的富豪子弟惡整仆人的情節展開。
透過各種面向讓我們思考金錢至上的價值觀的扭曲,且收尾極令人毛骨悚然。
第7集《魔牆》則是第一季我心中的登峰傑作。
那些不甘心不公平地隻能寫在廁所牆上的塗改液,如果有一天都成真了會發生什麼事呢?不要問很可怕,去看看你就會知道了。
第8集《失而複得》是在校園這個場景最“正常”的一集,也是娜諾最有“人情味”的一回。
與男主角點到即止的關系,如同青春劇般舒服。
大結局的兩集《摯友》道盡學生時代欺淩怎樣影響一個人的一生,帶點娜諾“成撒旦之女之始”的意味,是全季最可觀的一集,不難讓你憶起年青時夢魇般的“集體回憶”。
相比之下,《禁忌女孩2》簡直是另一個高度。
相較第一季的多元,相隔3年等到的第二季就顯得更“專一”一些。
劇情盡管也是娜諾在校園内不斷挑動人性陰暗面,可玩起來明顯高招更多。
而一衆學生的欺淩方式也相當有看頭。
為了粗暴而粗暴,為了見血而見血。
既然這是個帶點科幻、脫離現實的故事,何不玩得更盡興、以突顯故事的主題呢!
《禁忌女孩2》第二季雖然隻有8集,可除了第2集《真愛軟件》外,每集的故事情節與鋪叙手法俱更勝第一季。
又或許是因為在Netflix上架,不受限制,尺度也頗為大膽一些。
而故事安排了另一位擁有魔力的由裡與娜諾“決戰”,也讓劇情增添創意。
自打從由裡出場後,雖然好像與娜諾沒有太多交集,但卻讓情節的可觀性倍數急增。
而不少細節透露更有出人意料的扭轉。
直到由裡的出現,我才稍微理解為何第二季會選擇不同于第一季的全然單片發展。
新角色的出現,除了颠覆原先娜諾是“唯一的制裁者”外,由裡相較于娜諾更激進的做法也成為第二季的另一重點。
由裡本身(曾)是人,但因死後沾了娜諾的血而擁有了不死之身與異能,與娜諾的關系亦敵亦友(多少參考了女生間常見的較勁情節)。
第二季中,每集須在有限的時間内放入兩條線,既要陳述故事本身,從第3集後還要兼顧娜諾與由裡的互動與人設建構。
等同第一季娜諾作過的事到第二季都必須讓娜諾與由裡各作一次,因此可想而知對編劇的挑戰能力是有多大。
第二季第6集《釋放》無疑是全劇最“神”的一作。
談學生要打破校園定下墨守成規的校規,不如一同解放起來“革命”。
打從娜諾進入校園開始,畫面比例便變成壓迫感的4:3方框,更用上黑白呈現。
這是兩季以來頭一次如此操作。
唯獨是不按常規出牌的娜諾,不斷打破校規才讓畫面倍添色彩。
劇情壓迫力十足,道盡泰國學生于校園被受壓迫情況,刻畫到壓迫過度所暗藏的危機。
學生時代我們總曾被無稽的校規、自以為是的老師所累,我們又可曾想過這一切是對或錯?學校就一定是權威沒有任何問題嗎?
當然,這是針對泰國學校所說。
這一集最能點題,無論各範疇俱為全劇最出色的一章。
此外,第二季所揭示的主題也更大膽。
像是第5集《由裡》甚至于片頭都要打出警告字句。
第5集《Sotus制度》滅絕人性的“玩新生”手法,方式實在是遠較第一季内容上的大膽。
第3集《米妮與四具屍體》談到有錢人可以隻手遮天,那種極緻陰暗的表達手法,也遠比第一季的相同故事來得震撼。
既然想拍個大膽的題材,甚至用上“富江”來作對比,何不拍得更大膽更暴力些,對所表達的主題才會更明顯,否則隻會白白浪費了故事的背景。
這當然也得歸功于第二季有5位導演加入的原因。
雖然,末段鋪排出由裡來跟娜諾來場“Battle”,雙方交流不多,對于老粉來說有點失望。
但同時也從極端的環境中,以不同程度地“教學”手法去令觀衆反思問題症結。
若和平不能解決辦法,就得用以暴易暴的複仇行動去解決,那把尺又應該怎樣量度?
要消滅一個魔頭,先要成為另一個魔頭。
當我們看得夠爽時,會否骨子裡都住着娜諾?
就像《唐人街探案3》裡的秦風一樣。
這種感染力于第二季展現得淋漓盡緻。
演員方面,全劇雲集了多位泰國著名青春偶像,不少更是在泰劇中常見的面孔。
尤其第二季卡司加碼。
《天才槍手》的披納若·蘇潘平佑、《365天的愛》的彭帕克·西裡古爾、《風之戀》的帕特裡夏·德查諾·古德、《腐父無犬女》的皮查雅·提帕拉……
但真正的功臣還是“Kitty”之稱的琪洽·安瑪達雅混,如果沒有她的超神演出,不單大家會在第一季棄劇,相信第二季也拍不出來這樣好的效果。
這個天使與魔鬼集一身的女子,每集都是個欲望的化身,盡把人性最陰暗的絕處挑動。
要演活這個角色,她成功把娜諾的多樣性格結集于一身,妩媚的眼神或是每個男生年少時都會“中招”成為裙下之臣。
可她那善媚與邪氣十足的目光,又會令你不寒而栗。
盡管目前看不出娜諾與由裡間到底有何火花,但對團隊想認真發展這系列的野心倒是略見一二。
多了另一個由裡,兩人的發展與沖突顯然将會是接下來的重點所在。
即使能理解團隊渴望将《禁忌女孩》發展成長壽劇的想法。
但矛盾點或許也出現在此:新篇章導緻第一季與第二季在叙事上銜接落差,又或是刻意制造懸念把更多爆點留到第三季。
是真的不想看到娜諾“削弱”,由裡“增強”的那一天啊!
——END——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