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我方特邀作者趙立波
紮實的地方履曆六十一歲的田文鏡兩鬓已經花白,在服務康熙朝将近四十年期間,勉強才做到監察禦史、内閣侍讀學士的職務。按照正常升遷路線來看,承載仕途的船已經到了橋頭,提拔重用沒有了遐想空間。誰也沒能想到,雍正帝的繼位,讓他在一年之後便迎來了政治上的春天,此後八年裡,更是成了強力執行雍正新政的封疆大吏,一時成了影響整個大清新政改革的風向标,田文鏡也成了從政大器晚成的典型。
田文鏡字仰光,漢軍正藍旗人,雍正五年後,因為政績突出被轉入正黃旗。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以監生身份繞過科舉這一從政障礙,外放福建長樂縣縣丞,相當于今天的副處級。苦熬九年後,才調任山西鄉甯縣擔任知縣,在這一幹就是十三年,雖然仕途停滞不前,卻積累了大量的基層行政經驗,對當時清朝政治在基層延伸落實存在的問題有着清楚的了解。直到康熙四十四年才升任直隸易州知州,勉強走進清朝中高層級别官吏序列。
轉年,田文鏡被内調清政府行政機關,出任吏部員外郎、刑部郎中、監察禦史、内閣侍讀學士之職。多崗位曆練,進一步熟悉清代組織人事、司法和監察工作,雖然未能得到重用,卻給日後仕途走進快車道提供了豐富的任職資曆和經驗。
雍正重用田文鏡純屬偶然,清代為防止皇子結交大臣形成黨派而規定他們不能與外臣來往,雖然有效抑制朋黨集團,卻使得一旦成為接班人後一時之間難以快速組成一個順手的政治班底。
田文鏡憑借監察禦史的職位經驗得以讓他被雍正認識。雍正元年,山西發生嚴重荒歉,導緻大量饑民被餓死卻被藏匿不報。田文鏡奉命去華嶽告祭,路過山西,看到饑民餓殍慘不忍睹,當地政府卻不進行赈濟,擔任禦史的他回到北京立即給雍正上告。雍正得知山西實情後非常震驚,立即命田文鏡去山西赈災,并署理山西布政使。這件事情很大程度上成了雍正新政改革的主要契機和方向,為雍正十三年全面開啟改革有着很重要的偶然聯系。
田的舉措挽救了七八十萬災民的生命。雍正感慨到:“如此能幹之人,為何至今未聞一人贊許?”帶着相見恨晚的心情,雍正在第二年将其調往河南任布政使,幾個月後升任河南巡撫,田文鏡終于正式成為地方封疆大吏。
田文鏡做事雷厲風行,相當激進,在數十年的政治生涯中一直沒有展示能力的舞台,雍正是他最大的伯樂,帶着報效的感情,在河南進行推進雍正新政“清厘積牍,剔除宿弊,吏治為之一新。”《清史稿》所謂宿弊就是官場普遍存在的陋規、利益集團、虧空、州縣司法腐敗和土地侵占等等問題。由于田文鏡敢于解決官場最棘手難題,做事隻講原則不講情面,隻講立場不講私利,一時之間引起了官紳等廣泛群體不滿,接連爆發了針對田文鏡的幾個反制措施,是當地利益集團對他代表雍正改革的反對和抗議,要借當時最具輿論話題逼迫田文鏡下台,直指雍正“用人失誤”等矛頭。
在風波中,田文鏡能夠得到雍正多次力挺,最主要的原因恐怕還是能夠做實事,與那些科甲出身的官吏相比,他更務實,更有成績。在河南推進的各項改革,很大程度上将雍正改革思想落地生根,但卻觸犯了當地的利益集團,這也是田文鏡受到攻擊的主要原因。
田文鏡在河南理政的第四年,雍正對這段時間田文鏡的工作給予了高度肯定和對朝中上下對田文鏡的巨大争議進行定調:“及為巡撫後,三年以來,整饬河工,堤岸堅固,河訊安瀾,年豐歲稔,紳衿畏法,正己率屬,地方甯谧,而每事秉公潔己,謝絕私交,實為巡撫中之第一。”雍正這段肯定田文鏡,正是田工作中剛剛經曆重大政治危機。
田文鏡到河南不久,就發生了封丘罷考,他手腕強硬嚴厲鎮壓。當時主管河南學政的是張廷璐,縱容考生罷考,田文鏡不忌憚他是内閣大學士張廷玉弟弟,如實奏報了他的情況,而開歸道陳時夏“竟不坐堂問訊,将諸生傳至内衙書堂”,“稱為年兄,央其赴考”。按察使則“将罷考一事,置若罔聞”并推诿說:“我隻管人名盜案,餘事非我職掌。”此後的田文鏡果然得罪了張廷玉和朱轼等大臣,因政事屢受掣肘,雍正非常明白田文鏡的孤立原因,指出:“田文鏡辦理盡心,朱轼、張廷玉不過因張廷璐之事歸怨田文鏡,欲使所奏不行耳。”
此後,田文鏡在河南越發孤軍奮戰,随着推行新政的力度不斷加大,反彈勢力也在不斷跟進,田文鏡在兩年内就彈劾罷免河南中高層官員達二十二名之多。雍正在鼓勵田文鏡的朱批裡說:“覽爾題參黃振國之疏甚屬可嘉,如此方不負朕委任之意。……能照此秉公執法,一無避忌,放膽為去,保爾永遠平安。”雍正認為,越是孤立,越是不被廣泛贊譽的大臣,往往都是因為不善于矯飾和不搞沽名釣譽所緻,而那些人緣、口碑好的官員未必可靠。田文鏡不是科舉出身,卻能屢次得到重用與雍正實用的選任用人原則有着重要關系。
在雍正看來,科舉出身的官員雖然文化較高卻顧忌太多,且遇事不善變通,迂腐無能。有的官員到處取悅而獲得虛名,故争議較少。對于因大力行政而陷入風口浪尖導緻的孤立無援,雍正往往會給以站台。雍正曾對沉下李維鈞說:“朕當年即是孤臣,并無恃援。”田文鏡在河南的遭到廣泛反對時,雍正舉例廣東巡撫楊文乾為例說:“楊文乾不過同省四人合力排陷,如田文鏡内外合力排陷豈止四人……但田文鏡實能争氣,全朕之公明二字。”在給田文鏡的批示中,頗為動情地安慰他說:“朕就是這樣漢子!就是這樣秉性!就是這樣皇帝!爾等大臣若不負朕,朕再不負爾等也。勉之!”
雖然知道田文鏡在地方推行新政時用力過猛,雍正隻是告訴他:“徐徐此地黾勉,措施不可過猛”、田文鏡則時時檢讨甚至痛哭流涕說:“臣目中惟知有皇上,臣意中亦惟知有皇上,君臣大義如父子天性,間不容發。”、“總之此心惟知有君,則凡事悉秉至公,無人不可以共事。”雍正也表示頗能理解。
田文鏡的完美收官雖然田文鏡在用人上出現多次失誤引起較為嚴重的失誤,但是雍正認為這在所難免。雍正看來,田文鏡孤身一人在河南行政,每一項任務都面臨挑戰當地盤根勢力,他沒有自己非常順手的人事班底,一旦執行不力,或被執行的手下更為偏激不當,問題馬上就要被放大。而這些都将成為攻擊田文鏡一類臣下,有時多層夾擊,落井下石,以達到逼迫田文鏡罷手或被罷職的目的。
對此,雍正特意加強了田文鏡班底調整力度。在任命河南道沈廷正時對他警示說:“你若不實心協助你上司,稍有他處,請托瞻顧,壞朕地方吏治,奪弄田文鏡,你一負恩,朕加罪必倍之!慎之!”
在雍正持續介入後,田文鏡在河南推行的墾荒和攤丁入畝追讨積欠有了明顯成效。
此後不久,田文鏡被提拔為河南總督,加兵部尚書。轉年任河東總督,并加太子少保。一年後又兼任河北總督,成為了雍正十三年期間最受重用的三總督之一(另二總督為鄂爾泰、李衛),達到政治事業的頂峰。其中的“河東總督”是雍正典型的因人設崗,讓田文鏡專管山東、河南兩省内黃河事務。可謂用人不受任何形式拘束,用人的靈活性:“朕用人原隻論才技,從不拘限成例”。
雍正七年後,田文鏡身體日漸衰弱,此後精力日趨不濟,雍正不但經常賜予藥物還派禦醫對其進行治療,勸他:“卿年齡已高,諸凡當量力而為,不可勉強。”
在田文鏡生命最後一年,懇切提出離職,雍正覽折“良用怅然”,此前雖然多次提出退休,雍正都沒同意,這次深知田文鏡已病入膏肓,讓他在任所調養,職務暫交給副總河孫國玺協助處理。此後一個多月,田文鏡再次上書離職,雍正勉從所請,不幾日,田文鏡在河南去世。死後家無餘财。
雍正皇帝對田文鏡死後的加谥、立碑、祭奠、入開封賢良祠等等進行追悼,可謂備極哀榮,成就了雍正新政君臣完美收官的一段曆史。
參考資料:《雍正帝及其密折制度研究》楊啟樵著、《雍正帝》馮爾康著
皇帝的逆襲:他成功擺脫傀儡身份,卻說生生世世不願再為帝王
這位英雄本可以比劉邦朱元璋還成功,卻一念之差把江山白白送給别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