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奉新百丈山是百丈寺與中國俯角禅守“天下清規”的發源地。如今已經有了一千多年的曆史了。如今百丈寺是中外聞名的佛教勝地,是中國十大佛教古寺廟之一。本期的江西文化帶你了解江西奉新百丈寺簡介和不為人知的信仰故事。
百丈寺地處江西省修水、銅鼓、宜豐、奉新四縣交界的贛西北山區,坐落于國家4A級景區百丈山風景名勝區内,總占地面積約1200畝。是中國佛教禅宗古寺廟之一,“禅林清規”(即“天下清規”)發祥地。最初為“鄉導庵”,後因大智禅師懷海在此住持修行改為“百丈寺”。百丈寺東、西、北三面均倚山,寺院卧其中呈“太師椅”之勢。迄今已有1200年曆史,在中外佛教界享有盛名。
唐大曆間(766-778),由鄉紳甘貞創建,初名為“鄉導庵”。當時唐朝極度盛行佛教,倡導因果輪回。佛教為當時“國教”。後延請大智禅師懷海在此住持修行,遂改名為“百丈寺”。懷海到達百丈寺後,勤研佛經,探究禅理,盡改僧尼雲遊在外,沿門托缽,不事勞作之習,開創農禅并重的實踐,強化叢林組織形式,終于在百丈寺為禅宗另立一種規式,撰寫了“诏天下僧悉依此而行”的《禅門規式》又稱“百丈清規”。
從此百丈寺聲名大振,香火極盛,四方僧人前來朝聖者絡繹不絕,在中外佛教界極負盛名,有“三寺五廟四十八庵”之說。大智懷海禅師影響甚大,沩仰、臨濟、黃龍、楊岐諸宗皆出其下。
唐宣宗登基時禦賜“大智壽聖禅寺”匾額。
到南唐,曾遷寺于原寺址的西北面,不久被毀。
宋代元豐年間,又在原址建起寺院。張元盡曾為它寫過文章。
明清兩代達到了鼎盛時期。北門大殿規模宏偉,院内有淩雲亭、師表閣、大雄寶殿等主體建築物。後來幾經興廢,寺院幾乎傾塌殆盡,現大雄寶殿與僧寮二棟尚存。大雄寶殿為同治六年(公元1868年)修建留下,長10米,寬12米,高4米,是寺院中的正殿。大雄寶殿古樸、端莊,從現存的大雄寶殿可以看出當年百丈寺的規制。
清鹹豐十一年(1861年),太平天國李秀成,率領大軍路過奉新,再次焚毀百丈寺,隻留有一座大雄寶殿、僧療。
1949年後,百丈寺僅存大雄寶殿及右側的兩棟客房,殿内正中的如來佛像在“文化的大革命”期間被毀,隻留下巨石砌成的佛像座及東側地藏菩薩座基。改革開放後,百丈寺又重新進行了維修,有大雄寶殿、玉佛殿、三聖殿及伽藍殿等建築。
2004年當代佛門泰鬥,百歲高齡本煥長老集億元善款重建百丈寺祖庭。重建工程于2009年9月順利告竣,寺廟占地1200餘畝,建築面積4萬餘平方米。2011年8月31日舉行了開光慶典。
傳說故事
在百丈山西北處,有一座皇娘墓。傳說是當時唐宣宗在百丈寺當沙彌時,天天早上在大門口打掃衛生,大門外經常有一個村姑給種地的爹娘送飯路過。
這一來二往,宣宗見村姑清純秀麗,樸實可愛。村姑見宣宗眉宇高貴,氣度不凡。二人就産生了感情。後來唐宣宗回宮即位後仍念念不忘這個在他落難時給他帶來了溫暖和快樂的小村姑,就下聖旨派人将村姑接進宮來享受榮華富貴,誰知迎親的儀仗隊浩浩蕩蕩進入村姑家裡說要帶她走的時候,這種大場面把村姑吓壞了,以為自己犯下了大罪,跑到後山崖邊跳崖而死。消息傳到宣宗那裡,唐宣宗悲痛不已,下旨當地縣官給這村姑修了一座“皇娘墓”。
關于百丈寺還有一段關于唐朝一個皇帝唐宣宗的傳說,當時,宮中宦官專權,宣宗李忱尚未即位,李忱遭其侄武宗之猜忌,處境險惡,遂決定出外避避災禍。有一天,他遇見一名高僧,談及此事,高僧留下“退至百丈”四個字便走了。
于是李忱翻閱地圖,發現奉新有座百丈山、便曆盡辛勞,不辭萬水千山,來到百丈山,一來到此處,見高山聳立,峰巒疊翠,山花吐豔、景色迷人。便寫下一首詩“仙花三月不間色,靈境無時六月寒,更有上方人來到,晨鐘暮鼓碧雲端”。
于是留下來參禅修行,後來他回到朝廷當了皇帝。野狐岩的故事:野狐岩石位于百丈寺後山,相傳有一老者在回答:“大修行者還落因果嗎”?老者錯答為:“不落因果”。因此五百多年來,一直堕于野狐身中不能解脫。一次懷海大師開堂講法時,他化為人形前來聽法,經懷海大師點化,才明白不落因果為不昧因果,他才得以脫掉野狐之身重變為人身,野狐岩就是他脫身之所。
茶道故事
茶的使用,在中國最少有4700年的曆史。到唐代,茶文化伴随着茶禅的出現而确立。茶禅,又是伴随着《百丈清規》的誕生而形成。雖在《百丈清規》之前,佛教已經普遍出現飲茶的現象,但那不過僅僅是為了防困倦,作為靜思維的助修方法。《百丈清規》的建立,正式确定了茶在禅門的重要地位。
《百丈清規》的不少條文中,均提及茶在寺院中的使用方式、作用和意義。寺院法堂設有兩面鼓:東北角設“法鼓”,西北角設“茶鼓”。講座說法擂法鼓,集衆飲茶敲茶鼓。寺院中有“茶堂”設施,有“茶頭”執事,有供祖師的“奠茶”儀式,有坐香後的飲茶助修,有集體吃茶的“普茶”活動。院中還種植茶樹,采制茶葉,所有這一切都被視為佛事。更有百丈禅師的“吃茶,珍重,歇”禅門三訣,以茶悟道。
宋時,茶從中國的寺院傳到日本。臨濟宗禅師圓悟克勤手書“茶禅一味”四字真訣,由日本留學生帶回東瀛,被奉為國寶,代代相傳,直至今日。日本禅師榮西入宋時,将茶從中國帶回國種植。其後,日本茶道始祖千利休以禅宗思想為背景,将其發展成為日本茶道。吃茶之風由寺院傳至文人士大夫,最後普及到民間。在這一過程中,産生了日本“和敬清寂”的茶道理念。
高僧雲集
唐、宋、元、明、清都曾有許多高僧在此住持弘法。臨濟宗鼻祖黃檗禅師,沩仰宗鼻祖靈佑禅師也曾追随懷海大師在百丈寺參禅學佛。唐朝惟政,宋代有道恒、道震、智映、淨司;元代有大昕、德輝等;明代有明雪禅師;清代有雲堂、德清、石蘭等高僧都曾在此住持弘法。
【結束語】對于古時候的寺廟,流傳至今,總是讓人覺得有種神秘感與曆史感,帶個我們古老、樸素的韻味。
百丈山景色山清水秀,風景迷人是座難得一見的仙源靈境,适合志同道合的朋友們來欣賞。也許會發生一些屬于自己人生當中最為珍貴的故事,這也說不準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