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成本會計而言,标準成本法是再熟悉不過的成本分析工具了~它能以預先制定的标準成本為基礎,通過比較标準成本與實際成本,計算和分析成本間的差異,從而找出成本差異的動因,進一步對實施成本加以控制。
在标準成本法的實際應用中,我們通常會分5步走:
産品标準成本通常由直接材料标準成本、直接人工标準成本和制造費用标準成本構成。每一成本項目的标準成本應分為用量标準(包括單位産品消耗量、單位産品人工小時等)和價格标準(包括原材料單價、小時工資率、小時制造費用分配率等)。
在進行差異計算與動因分析時,我們會用到如下公式:
直接材料成本差異是指直接材料實際成本與标準成本之間的差額,這項差異可分解為直接材料價格差異和直接材料數量差異:
類似的,對于直接人工成本差異有:
對于制造費用差異有:
大家了解了計算的方法後,接下來我們通過一個實際案例,來看看如何将Python應用到标準成本法的分析中:
下表是某公司某月的預算損益和實際損益的對比,從表中我們可以看出營業利潤虧損6414是受以下因素的影響:
銷售額:正向影響15000
變動成本:負向影響17400
固定制造費用:負向影響4014
銷售額的增加是由于單價提高,那變動成本的差異原因又有哪些呢?我們可以通過Python來做一個簡單的成本差異分析模型。
1
将每件産品分項成本的标準價格、用量和平均實際價格、用量數據導入Pandas:
import pandas as pd
# 成本項目,實際用量,實際價格,标準用量,标準價格
data = [['直接材料-螺絲',6,4.5,6,7],
['直接材料-燈',3,44,5,31],
['直接材料-軸承',5,22,4,20.5],
['直接材料-齒輪',2,32,2,25.5],
['直接材料-鐵闆',6,24.5,7,26],
['直接材料-線',1,10,2,19],
['直接人工',10,36,9,28],
['變動制造費用-電',100,0.3,100,0.35],
['變動制造費用-水',50,0.6,70,0.5],
['變動制造費用-維修',2,20,2,10]]
df = pd.DataFrame(data,columns=['成本項目','實際用量','實際價格','标準用量','标準價格'])
df
2
計算每件産品的實際成本和标準成本,及兩者差異:
df['實際成本']=df['實際用量']*df[‘實際價格’]
df['标準成本']=df['标準用量']*df[‘标準價格’]
df['差異']=df['實際成本']-df[‘标準成本’]
df
3
變動成本差異分析核心公式:
歸納上述公式,我們發現共性:
基于上述公式構造差異分析函數:
df['價格差異']=df['實際用量']*(df[‘實際價格’]-df['标準價格'])
df['用量差異']=df['實際用量']-['标準用量']*df[‘标準價格’])
df
4
計算300件銷量下的成本差異總額:
df[['差異總額','價格差異總額','用量差異總額']]=df[['差異','差異','價格差異','用量差異']]*300
df
5
驗證彙總數據和損益表數據:
df[['差異總額','價格差異總額','用量差異總額']].sum()
通過成本差異分析,我們知道造成變動成本總差的17400元分别由哪些項目構成,并且能夠很清晰的看出,哪些價格差異在增加,從而進一步分析是市場原因還是采購成本的原因;還能分析出哪些用量差異在增加,從而進一步控制車間車本。
小夥伴們,你們學會了嗎?Python在管理會計中的應用非常廣喲!
END
©圖片版權歸财碼Python所有,如對版權有異議,請聯系後台議定處理。
本文由财碼Python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以上信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