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人世間周秉昆坐了多少年牢

人世間周秉昆坐了多少年牢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30 00:11:10

前段時間很火的電視劇《人世間》,周家三個孩子,老大周秉義、老二周蓉、老三周秉昆的人生故事,激起了全社會的熱議,尤其是那個最普通的老三周秉昆,激起了很多人的共鳴。為什麼小人物周秉昆備受關注?

也許正是因為,我們大多數人都是像周秉昆這樣的普通人。

人世間周秉昆坐了多少年牢(我們的孩子終将走向平凡)1

《人世間》劇照

人世間周秉昆坐了多少年牢(我們的孩子終将走向平凡)2

《人世間》劇照

這個家庭中三個孩子,折射出了很多家庭的人間真實。老大和老二都是高材生,工作後順利的成為省委公務員、大學教授。他們都是外人羨慕的對象,父母眼中“别人家的孩子”,而對周父來說,這兩個孩子就是周家的臉面。那個最拿出不出手的老三周秉昆,一個普通工人,娶了個帶着孩子和弟弟的鄭娟,做着最平凡的工作,卻總是在家庭最危急的時候,為父母撐起了這個家,照顧植物人母親、養大了姐姐的孩子、成為一家老小的那片天。

周秉昆是個再普通不過的孩子,在很多父母眼裡,各方面都不如哥哥姐姐,但是他用自己的擔當、責任、正直、不妥協、善良,綻放了一個普通人的人性之光。

羅曼羅蘭說過:世上隻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我們中有多少人,能保證自己像周秉昆一樣對生活始終保持熱愛。

我們的孩子,其中大部分,終究會成為茫茫人海中那個平凡的普通人,作為父母,我想我們與其去關注能不能接受孩子的平庸,不如思考我們能否教會孩子如何去面對普通的人生,并在平凡的生活中創造偉大?

1、普通 ≠ 無能,每個人都應該有“甘于平凡的勇氣”

著名兒童心理學家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一書中,談到每個人都有“追求優越”的目标,每個人生活的基本動力是為優越而奮鬥。一個厭學的孩子,也會用學習成績來進行自我評價,也曾經為成為一個成績優秀的學生而努力過。孩子的内心都會希望自己是一個有價值的個體,他們在生命的開始就在努力克服自卑,讓家長看到自己的能力,在不斷的超越中實現優越。

但是阿德勒認為,不正确的方式去追求優越,就會帶來負面的影響。

有些人無法接受普通的自己,在”特别優秀”的夢想受挫後便非常極端的轉為”特别差勁”。

這也許可以解釋,為什麼有的孩子,成績特别好,但是自我評價卻非常低。

有的人明明家境優越、受到非常好的教育,内心卻極度自卑。

這些孩子,往往都源自父母對孩子“平凡普通”的不接納。

被毀掉的神童

在上世界70年代,有個著名的神童甯鉑,在那個社會對人才的渴望空前高漲的年代,“多出人才,快出人才”成為了當年的呼聲。甯鉑就這樣在13歲的時候被中科大破格錄取,進入曾經聞名一時的中科大少年班,成為中國大學少年班第一人。

但是進入大學後的甯鉑卻說了這樣一句話: “倪叔叔,我是一條活魚,被摔死了賣了。”

“那些年我就是在壓抑自己的個性中度過的。‘神童’剝奪了我許多應該享有的生活和娛樂的權利”。

人世間周秉昆坐了多少年牢(我們的孩子終将走向平凡)3

人世間周秉昆坐了多少年牢(我們的孩子終将走向平凡)4

甯鉑與方毅副總理下棋

人世間周秉昆坐了多少年牢(我們的孩子終将走向平凡)5

人世間周秉昆坐了多少年牢(我們的孩子終将走向平凡)6

多年後,甯鉑在接受節目采訪時說道:“因為我們面對的是孩子,不是做生意,生意做賠了沒有關系,但孩子的人生卻不是,我們不能把他們當作實驗。”

他喜歡天文,想轉南京大學天文專業,但在少年班裡,有着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好學生都要去學習物理,他的要求被拒絕。

後來,甯鉑也曾先後三次嘗試過考研。1982年,他第一次報考研究生,卻在報名之後就決定放棄;第二次,他再次報名并完成了體檢,卻又在考前一個月宣布放棄。 最後一次,他拿着準考證來到考點,卻在走進考場前的最後一刻,決定逃跑。 甯鉑對外解釋為自己不需要考研,但他身邊的朋友卻認為,甯鉑隻是害怕失敗。

“他極度的自尊,又極度的自卑。”

回頭看,和甯鉑同屆少年班的學生們,有人成為了國外大學的教授,有人創建了自己的公司。比如清華紫光集團的總裁郭元林,德意志銀行中國區董事總經理高峰,以及曾經的百度總裁張亞勤,他們都是畢業于中科大78級少年班。

而曾經最耀眼的甯鉑,卻走上了另一條路。2003年,38歲的甯鉑決定出家。也許這是他擺脫過去的束縛,實現自救的方式。

活在當下,此時此刻

在《被讨厭的勇氣》一書中談到,如果把我們人生的遠大目标比作登山的山頂,那麼真正的人生則始于登上山頂的時候,之前的路程都是臨時的人生。

但是假如你沒能到達山頂的話,你的人生會如何呢?有時候我們會因為事故或疾病而無法到達山頂,登山活動很可能以失敗告終。在這種情況下,人生又是什麼呢,該如何繼續呢?

如果我們把人生看成一條線,我們會把大部分的時光當作通往那個終點的路上,大人總是希望孩子過線一樣的人生,上好大學,有好工作,擁有穩定的家庭,這樣的軌道才是幸福的人生,但是人生不可能是一條線。

那些實現了遠大目标的人,他們的成功是由一個個當下的此時此刻組成的,他們更享受當下舞動的刹那。夢想成為小提琴手的人也許總是看見眼前的樂曲,将注意力集中于這一首曲子,這一個小節、這一個音符上面。人生就像是一個瞬間不停旋轉起舞的連續的刹那。慕然回首時常常會驚覺:已經來到這裡了嗎?

心流,體驗幸福

前面提到,阿德勒認為,當我們不盯着目标,而隻是專注于當下此刻的體驗時,更容易體驗幸福和驚喜。這與心理學上的“心流”理論不謀而合。

“心流”是一種非常積極的生命體驗,最早是由美國心理學家米哈裡·契克森米哈賴提出,他認為心流是這樣一種狀态:當人們在全神貫注做一件事的時候,那種沉浸其中的忘我狀态。在心流狀态下,人會體驗到高度的興奮和充實感、成就感和幸福感。越接近心流狀态,精神越是專注,感受也更加強烈。

我們每個人都具備心流的能力。當你在投入玩遊戲通關時,你正在體驗心流,當你沉浸在一個工作項目而忘記了時間時,你也在體驗心流。

而當我們的孩子找到了内心熱愛,找到了自我價值時,他們就在向幸福靠近。真心的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夠獲得這樣的精神力量,去完成他們普通而不平凡的人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