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錫伯族曆史:開渠功臣圖伯特

錫伯族曆史:開渠功臣圖伯特

知識 更新时间:2025-04-24 20:49:20

  每個民族都會出現一些傑出的人物,而圖伯特就是一位錫伯族人民世代相傳的曆史人物。為什麼會讓錫伯族世代相傳呢?那是因為當時錫伯族墾荒種田缺少勞動力,所以圖伯特開渠引水讓錫伯族人不用那樣辛苦,能更快的開墾荒地。

  那麼,下面随小編一起來看一下錫伯族文化吧!

  圖伯特,伊犁錫伯營正藍旗(今察布查爾縣納達齊牛錄)人,清乾隆二十年(1755)五月出生于今遼甯省沈陽市北郊的錫伯村屯。

  乾隆二十九年(1764)農曆四月初,清政府決定從盛京所屬的沈陽、開原、義州、鳳城、錦州等15個城抽調錫伯族官兵1020名,連同家屬近4000人,遷移到新疆伊犁一帶駐防,以增強大西北的防務。當時年僅10歲的圖伯特也随軍西行,同父輩們一起去守衛祖國的西大門。

  圖伯特從18歲起應試成為披甲,因當差勤奮,努力學習,平時又注意研究曆史、地理,業餘時間還從事農耕,這樣,逐漸由領催、防禦、佐領、副總管升為錫伯營總管了。清喜慶七年(1802),圖伯特采納兵民的意見,排除同僚的非難,力主在綽合爾渠以南另行開渠并确定了在察布查爾山口南引伊犁河水、自崖上鑿渠的具體方案。

  當年農曆十月,正式動工開渠。各牛錄分編成兩個大隊,共400個勞動力,采取邊挖渠邊屯墾的辦法。這樣既解決了新開渠道試水的問題,又解決了渠工的口糧問題。總管圖伯特日夜不離工地,他白天指揮勞動,夜晚則率領部分辦事人員,用香火測量地形、釘樁,标明翌日開挖的路線。不分晝夜、不知疲勞地和大家共同戰鬥。錫伯族軍民在圖伯特的率領下,齊心協力,經過辛勤勞動,終于在喜慶十一年(1808),挖成了深一丈,渠底寬一丈二寸,渠面寬三丈,東西長二百餘裡的察布查爾大渠。

  大渠一經建成,很快就開墾出了78704畝土地,至今已開墾了20餘萬畝,使錫伯族軍民的生活大為改善。伊犁将軍松筠将圖伯特的功勞奏報清朝皇帝後,喜慶皇帝十分贊賞,于1890年,令其進京朝觐,并繪圖紫光閣。圖伯特進京時,帶去了察布查爾地區的十多種土壤樣土,向喜慶皇帝一一介紹各色土壤的性質、用途,以及如何發展錫伯族農業生産的遠景規劃。

  朝觐之後,圖伯特遵旨返回東北故鄉省親,向鄉親們彙報了在伊犁駐屯的情況。在返回伊犁的途中,授任為塔爾巴哈台領隊大臣。清道光三年(1823)圖伯特在錫伯營正黃旗(寨牛錄)的家裡逝世,享年69歲。

  為經紀念圖伯特倡導開渠的功績,錫伯族人民在察布查爾大渠龍口和納達齊牛錄等地,請準各建立一座“圖公祠”永志紀念。

  您可能還喜歡:

  毛南族民間最重要的節日:分龍節

  土族做工精細,巧奪天工的刺繡藝術

  令人歎為觀止羌族多聲部民歌

  多元化特征的羌族民間信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