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生病發燒了,醫生都會開一個血常規檢查一次。
然而結果出來十幾二十項,
箭頭向上向下的跟天書一樣,
……
血常規是什麼?
到底應該怎麼看這個血常規報告單呢?
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
Q
什麼是血常規檢查?
血常規是指通過觀察血細胞的數量變化及形态分布從而判斷血液狀況及疾病的檢查,随着檢驗現代化、自動化的發展,現在的血常規檢驗是由機器檢測完成的。血常規檢查包括有紅細胞計數(RBC)、血紅蛋白(Hb)、白細胞(WBC)、白細胞分類計數及血小闆(PLT)等,通常可分為三大系統,即紅細胞系統、白細胞系統和血小闆系統。
一般血常規的檢查項目有20多項,如下圖。
Q
血常規檢查主要檢什麼?
01
紅細胞(Red Blood Cell,RBC)
也稱紅血球,是血液中數量最多的一種血細胞,是脊椎動物體内通過血液運送氧氣的最主要媒介,同時還具有免疫功能。紅細胞中含有血紅蛋白,因而使血液呈紅色。
02
白細胞(White Blood Cell,WBC)
白細胞是一類無色、球形、有核的血細胞。正常成人白細胞總數為(4.0~10.0)x 109/L,可因每日不同時間和機體不同的功能狀态而在一定範圍内變化。白細胞不是一個均一的細胞群,根據其形态、功能和來源部位可以分為三大類:粒細胞、單核細胞和淋巴細胞,其中粒細胞又可根據胞質中顆粒的染色性質不同,分為中性粒細胞、嗜酸粒細胞和嗜堿粒細胞三種 。
白細胞是人體與疾病鬥争的“衛士”。當病菌侵入人體體内時,白細胞能通過變形而穿過毛細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圍﹑吞噬。如果體内的白細胞的數量高于正常值,很可能是身體有了炎症。
03
血小闆(Platelet,PLT)
血小闆是從骨髓成熟的巨核細胞胞漿解脫落下來的小塊胞質。具有黏附、聚集、釋放、促凝及血塊收縮等功能,參與凝血與止血過程。在止血、傷口愈合、炎症反應、血栓形成及器官移植排斥等生理和病理過程中有重要作用。
Q
那麼血常規報告單該怎麼看?
01
細菌感染vs病毒感染?
如果有感染症狀,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的百分比明顯增多,那麼,就可能是細菌感染。
如果白細胞總數不升高或者降低,而淋巴細胞百分比相應升高,則有可能是病毒感染。
02
紅細胞增高OR降低
紅細胞增高可能是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嚴重脫水、缺氧、肺源性心髒病、先天性心髒病等;
紅細胞降低則可能是貧血、急性大量出血等。
03
血小闆增多OR降低
血小闆增多可能是原發性血小闆增多症、慢性白血病、骨髓纖維化、感染、炎症、惡性腫瘤、缺鐵性貧血、手術出血等;
血小闆降低可能是原發性血小闆減少性紫癜、紅斑狼瘡、彌漫性血管内凝血、血小闆破壞增多、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造血機能障礙、藥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脾功能亢進等。
04
C 反應蛋白(CRP)與細菌感染
當然,CRP隻是一定程度上反應感染的程度,具體判斷還需醫生結合臨床症狀和其他的指标。
供稿 | 檢驗科 李麗冰
編輯 | 周海青
佛山市第二人民醫院全媒體團隊出品
我就知道你“在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