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上下五千年,無論是悠久的曆史還是複雜的文化,這些都是如今的中國重要組成部分。許多曾經的事物也随着時間在人們的口中變化,代代相傳也有了如今神奇的傳說。
那麼,本期廣州文化一起了解廣州五羊的傳說。
五羊傳說是一個關于古代廣州城的漢族神話傳說故事,是廣州市别名五羊城、羊城、穗城、市内若幹地名與許多本土品牌名稱的來源。唐詩中已經開始使用五羊稱呼廣州城,而傳說故事則可以追溯到晉代的記載,有數個略有差異的版本,明代以後基本定型。現今“五羊”、“羊城”已經成為了廣州市的代稱。一般認為五羊傳說表現了中原漢族先民開拓嶺南的曆史。2007年,五羊傳說入選廣州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
版本一:
周夷八年(公元前887年),廣州海天茫茫,遍地荒蕪,曾一度出現連年災荒,田野荒蕪,農業失收,民不聊生。一天,南海的天空上忽然仙樂缭繞,柔美悠揚。随後便又出現了五朵彩色祥雲,上有五位仙人,身穿五色彩衣,分别騎着五色仙羊。每隻羊都口銜着“一莖六出”的優良稻穗,降臨楚庭。
仙人把稻穗贈給了廣州人,并祝願此處五谷豐登,永無饑荒。祝罷仙人騎彩雲騰空飛逝。而五隻仙羊因依戀人間,便化為石頭留了下來,并一直保佑着廣州風調雨順。從此,廣州便成了嶺南最富庶的地方。這就是廣州有“五羊城”、“羊城”、“穗城”名稱的由來。
版本二:
五仙降臨的情形差不多,但傳說中的時間是南海人高固為楚威王相的時候,即戰國周顯王時期。而據《廣東通志》記載,五仙觀的觀址曆代曾多次遷建。宋代時在十賢坊(今北京路省财廳一帶),南宋後期至元代在古西湖畔(令教育路一帶)。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布政使趙嗣堅持将原五仙觀改作廣豐庫,于今惠福路坡山現址再建五仙觀。在今五仙觀的東側,還有一塊巨大的江砂岩似腳印狀的凹穴,稱為“仙人拇迹”(即仙人腳印)。
屈大鈞的《廣東新語》裡說:“穗石洞有一巨石,廣可四五大,上有拇迹,迹中碧水泓然,雖旱不竭,似有泉眼在其下,亦一異也。”明清兩代,這個“仙人拇迹”還先後以“穗石洞天”和“五仙霞洞”被列入羊城八景呢。廣州人在這一檔子事上的“求其”(随随便便兼漫不經心)和天真,令人莞爾。
五仙的坐騎為什麼是羊,而不是其他獅子老虎大象之類,有人做過研究,一直研究到原始社會時期,并且說可能是由廣州地區原始民族的圖騰崇拜而來。那時我國南方曾經存在過五支姜姓的部族,都以羊作為自己氏族的圖騰,用黃、紅、黑、白、紫五種顔色相區别,他們崇拜羊,認為羊是吉祥的象征,給他們帶來了幸福。
其中,又以在廣州地區從事原始農業的“黃羊”一支最為興盛,傳說他們最拿手的就是種水稻,還是高産的,由此過上了較好的生活。看來“黃羊”這一部族的人不僅培育良種水稻有一手,還捎帶着出偉大的作家——早在原始社會,他們就已經創作了這麼一個萬古流芳的流行小說了。
版本三:
相傳很久以前,有一年廣州大旱,莊稼顆粒無收,百姓無計可施,隻好日夜祈求天神降福,他們的虔誠終于感動了五位仙人。仙人們騎着毛色各異、口銜稻穗的五隻仙羊,飄然降臨此地。他們把谷穗贈給人們,祝願這裡“永無荒饑”。
說完就騰空而去,五隻仙羊則變成石頭留在人間。從此以後,這裡年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因為這個神奇的傳說,廣州被稱作“羊城”、“穗城”。今天,廣州越秀公園内有五羊雕像,是廣州最具象征意義的城徽。
【結束語】前段日子電影《萬萬沒想到》可以說是收獲了不少的粉絲,最後的大結局也是一隻青牛守護了那個小鎮。而對于廣州來說,五羊也如同城市的守護神一樣,這也是它們存在的意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