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揚名海内外:景德鎮四大名瓷

揚名海内外:景德鎮四大名瓷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06 22:52:59

  很多朋友都喜歡玩古董,也總喜歡把自己喜歡的古董收藏起來。今天,我們來說說景德鎮的四大名瓷,你知道它們分别是什麼嗎?分别為《粉彩瓷》、《玲珑瓷》、《顔色釉瓷》和《青花瓷器》。下面,讓小編來為大家做進一步的介紹江西文化吧。

  一、粉彩瓷

  粉彩亦稱軟彩,是瓷器的釉上裝飾,自清康熙晚期開始,到雍止、乾隆年代,益臻完善。其制法是:先在白胎瓷器上勾出圖案輪廓,再堆填色料,在攝氏七百多度的溫度下烘燒而成,顔色柔和,畫工細膩工整,有國畫風味。又有浮雕感,畫面充滿着濃郁的民族特色,有以中國曆史故事和神話為主的人物,有秀麗多彩的山水,有栩栩如生的花鳥翎毛,有工整對稱的幾何圖案等。

  康熙年間的粉彩制品很少,彩繪也簡單,圖案以花卉和雲龍為主。雍正時,粉彩瓷有了很大發展,制品胎薄透光,釉面白潤如玉,繪畫精緻,筆線纖細有力,極為精美。

  粉彩吸取了各類繪畫的技巧,使所要描繪的對象,無論人物、山水、花卉、鳥蟲都顯得質感強,明暗清晰,層次分明,具有立體感。器型除了盤、碗之外,尚有杯、碟、罐、壇、瓶、觚、壺等。圖案紋飾以花蝶為多,牡丹、月季、海棠、四季花也極為普遍,尚有蝙蝠和鹿等圖案。

  乾隆時的粉彩,有一個明顯的變化。往往在白瓷上加繪一種色地,如綠色、黃色、藍色、胭脂紅、紫色等,此時粉彩已不能與雍正時精細、瑩潤、鮮豔相比。嘉慶、道光時的粉彩,除繼承前人傳統外,沒有多大發展。當時的釉料較粗,色彩較濃鹹豐、同治時的粉彩畫面繁複,而繪畫卻簡單,彩料粗糙,釉層顯薄,色調較淡,為使色彩華麗,往往在粉彩上再描繪金彩。這些都是在鑒别時的依據。

  清代粉彩的器形主要有壺、瓶、樽、罐、盆、盤、洗、缸、盒等。乾隆年間,瓷器的器形比雍正時期更為繁多,别具一格的陳設品層出不窮。清代粉彩的紋飾品種除白釉地粉彩與色地粉彩外。

  精代粉彩的紋飾品種除白釉地粉彩與色地粉彩外,還有釉下青花或是琢器上下部分為色地,腹部為白地或色地開光的粉彩。彩繪圖案多以龍鳳、花卉、山水、人物、故事等這主題畫面,并以當時名畫家的繪畫為藍本,兼容西方繪畫技法。常見的花卉有月季、牡丹、玉蘭、薔薇、菊花、海棠等。

  清代粉彩瓷器的紀年款式一般為6字:“大清某某年制”,或4字“某某年制”字款。字型:順治、康熙時盛行楷書,雍正時楷書于多于篆書,乾隆時流行篆書,而到嘉慶以後又以楷書為主。格式有單圈、雙圈、無圈欄、雙邊正方形,雙邊長方形、青花書款為主流,乾隆後期多用紅字款。

  二、玲珑瓷

  青花玲珑瓷是在明宣德年間镂空工藝的基礎上創造和發展起來的,已有五百多年的曆史。它融青花技術之長,集镂雕藝術之妙,玲珑剔透,精巧細膩,具有清新明快之感。據記載,清代景德鎮禦窯廠制作的玲珑瓷就已具較高水平。

  但産量甚少,僅供宮廷使用瓷工用刀片在坯胎上镂成點點米粒狀,被人們稱為“米通”,又叫玲珑眼,再填入玲珑釉料,并配上青花裝飾,入窯燒制而成。它顯得靈巧、明徹、透剔,特别高雅秀潔。在清代,瓷工把青花和玲珑巧妙地結合一體,形成了人人喜愛的青花玲珑瓷。碧綠透明的玲珑和色呈翠蘭的青花互為襯托,相映生輝,給人以一種特殊的美感。

  玲珑瓷以玲珑剔透、晶瑩雅緻而蜚聲中外。如今青花玲珑不僅在日用中西餐茶具、酒具上普遍運用,而且已擴展到各種花瓶、花插、花缽、以及吊燈、壁燈、皮燈等各式燈具。“玲珑眼”的形狀也已從傳統的米粒狀發展到月牙狀、流線狀、圓珠狀、菱角狀、多角狀等多種規則、不規則的形狀。有時還與“半刀泥”相結合,組成各種圖案。

  “玲珑眼”的釉色也由原來的單一碧綠色發展為紅、黃、綠、藍交相輝映的“五彩玲珑”、更豐富和增強了玲珑瓷的表現力和藝術魅力新中國建立後,特别是改革開放以來,景德鎮的青花玲珑瓷制作工藝已有巨大的創新,它在裝飾的瓷型上越來越廣,裝飾的題材上越來越多,裝飾的部位已起了許多的變化,創立了青色玲珑青花、五彩玲珑等優質産品,使這傳統的名瓷更活潑隽秀,意趣盎然。

  三、顔色釉瓷

  色釉瓷又稱顔色釉瓷,是依靠釉水色彩的變化來裝飾瓷器的。通常在釉料之中調整各種微量元素的含量,就能達到改變釉色的目的,如銅紅、钴蘭、鐵黑、鉛綠等等。

  在釉料裡加上某種氧化金屬,經過焙燒以後,就會顯現出某種固有的色澤,影響色釉成色的主要是起着色劑作用的金屬氧化物,此外還與釉料的組成,料度大小,燒制溫度以及燒制氣氛有着密切的關系。

  人們說“自然界有什麼顔色,就可以燒制出什麼顔色的瓷器”。您如果參觀一下景德鎮的顔色釉瓷,就會相信此話不假。當然,有許多顔色釉的配料和燒制是十分困難的,如“祭紅釉”,就有千窯一寶之說。

  被人們譽為“人造寶石”的顔色釉瓷,蘊含豐厚,光彩照人。但千窯難得一寶、寸金窯燒寸金瓷。現在采用新的科學方法進行配料和控制窯溫,不僅提高了色釉的質量、找出了适合各種不同燒成條件的配方,還陸續創造了諸如紅燈芯釉、寶石紅、景紅、錳紅、鐵紅、火焰紅、钛黃、钛花、絡綠、綠郎窯、芒果、彩霞、紫羅蘭等100多種顔色釉和多種無光色釉。之後又成功研制出羽毛花釉、鳳凰衣釉、雨絲花釉、希土變色釉和彩虹釉等高溫色釉。

  異彩粉呈的顔色釉的價值不僅在其本身,更可貴的是為陶瓷藝術的發展創造了更多優美材質,促進了色釉彩、綜合彩、色釉瓷雕等多種陶瓷裝飾藝術形式和品類的孕育新生。

  一般來講,我們将顔色釉分如下幾個大類,如青釉、醬釉、黑釉、白釉、黃釉、綠釉、青白釉等等。其實每種顔色還可以再細分,如青釉就可以分成豆青、粉青、天青、梅子青等等近20多種。要注意的是顔色釉的劃分并不是根據肉眼對釉面顔色的判斷來确定的,比如宋代福建窯的一些青白釉,直觀看上去是白色的,但由于其所含各種微量元素的比例,決定了他仍是屬于青白釉。窯變釉和結晶釉色應納入色釉瓷範圍之内。

  單純以釉色來裝飾瓷器其實難度相當大,但是好的色釉器卻正是以它的單純、清麗、隽永而着稱于世。如宋代汝窯天青釉、官窯粉青釉、龍泉窯梅子青等等。中國陶瓷藝人在宋代所達到的制瓷成就是至今無人能及的,而宋器主要就是各種顔色釉瓷。這裡面除了工藝技術的因素之外,更重要的還是單純的色釉器符合中國傳統文化理念,符合中國人含蓄、内斂、儒雅的美學觀、道德觀。

  清代康、雍、乾三朝曾大力仿制各式單色宋器,并達到了相當高的水準。一些新創燒的色釉器也是有極高的藝術品味的。清唐英《陶成紀事碑》記載禦廠窯燒制的顔色釉就有35種之多。唐熙的郎窯紅,其紅如牛血,釉厚而潤澤。缸豆紅,又稱美人醉,特點在于紅釉面上散落着星星點點的綠苔。

  雍正朝的仿官釉、天青釉、天藍釉,釉色明淨清麗,優雅而華貴。乾隆窯器過多的裝飾反而使得制瓷藝術走入一種誤區,過份的誇張及渲染反映了當時皇室及國人的浮華、漂移的心态,這也正是大清帝國由盛轉衰的起點。

  四、青花瓷器

  景德鎮青花瓷,被人們稱為“人間瑰寶”。始創于元代,到明、清兩代為高峰。它用氧化钴料在坯胎上描繪紋樣,施釉後高溫一次燒成。它藍白相映,怡然成趣,晶瑩明快,美觀隽久。白釉青花一大城,花從釉裡透分明,使人賞心悅目。明人航海家鄭和七下西洋,每次都帶去大批青花瓷,與30多個國家進行交往。不少珍品現被收藏在英、美等國博物館。

  (青花海水龍紋盤,明弘治年制。高度4厘米,口徑20厘米,足徑12。5厘米。此盤撇口,淺式,圈足。盤心繪滿海水,中有一行龍。盤外也是海水龍紋。)明代初期(明洪武年間)明初洪武的青花瓷,造型粗重厚實,制作尚未脫盡元青花的粗犷風格。

  所見的大都是藍中見黑的色澤。多為碗類,還有少量大盤、菱口盞托、梅瓶、執壺、大罐等。但傳世較少。傳世品中,還有一種梅瓶,外繪雲龍紋,肩部有“春壽”兩字,這種梅瓶,傳世僅見三件,一件藏于上海博物館,一件藏于私人手中,另一件藏于日本在阪東洋陶瓷美術館,這三件作品制作十分精美是洪武青花中的上品。

  (乾隆青花加金纏枝花紋碗,高7。5厘米、口徑10厘米、足徑7厘米。碗敞口,弧壁,圈足。足内有青花雙圈“彩秀堂制”四字楷書堂名款。裡外均以青花金彩為飾。裡心繪一周環形蓮瓣,内繪荷塘蓮花,内壁金彩繪纏枝葉紋,内口沿繪錦紋,外口沿繪水波紋,外壁繪纏枝苜蓿花。

  此碗造型、紋飾及金彩描繪均仿永樂青花式樣,圖案裝飾精美。青花加金,給人以高貴典雅之感。)黃金時代(明永樂、宣德年間)明永樂、宣德時期,景德鎮官窯青花瓷器的燒造,進入了一個全盛時代,這一時代被譽為中國青花瓷器制作的“黃金時代”。

  在今天的古陶瓷研究、尤其是鑒賞領域,人們最重視、最受歡迎的作品就是明早期永樂、宣德的景德鎮官窯作品,有人甚至把永樂、宣德的青花名品同西方一些傑出的古典美術作品相提并論。有的作品一度創造過中國古美術品售價的最高紀錄。

  永樂、宣德官窯青花瓷器的卓着名聲,不是憑空而來的,而是以其胎質、釉層的精細肥厚、青花色澤的濃豔、紋飾多樣、線條優美和造型豐富等多方面特征構成的。

  因而被世人譽為中國青花瓷器燒造的“黃金時代”。而這個“黃金時代”的出現并不是偶然的。永樂初年,剛剛上台不久的新皇帝就派遣以太監為首的叔陶官,前往景德鎮禦器廠監督燒造陶瓷,以補充朝廷需要因而永樂年間的官瓷燒造更是精益求精,從青花瓷器看,永樂青花與洪武青花相比,更趨成熟,作品從洪武朝的素樸雄渾不斷地朝精美典雅風格演(乾隆花壽山福海紋花口瓶,高25.5厘米、口徑7.5厘米、足徑10.8厘米。

  瓶花口,瓜棱式頸,溜肩,圓腹下凸起弦紋一道,圈足微外撇。足内有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書款。頸部繪折枝花卉,腹繪一株桃樹,樹枝上結有數個壽桃,樹下繪山石、江芽海水紋,空間繪飛蝠,近底處繪變形如意頭和折枝蓮紋各一周。形體飽滿,構思奇巧,青花發色濃重,紋飾寓意“壽山福海”。

  用這類象征和諧音來表現吉祥的圖案,在乾隆青花中使用極為廣泛。)從外觀上看,元代和洪武似乎用的是兩種青料。再看永樂青花,它的青花色調、繪畫風格,與元青花有異曲同工之妙。究其原因:元青花與永樂青花都是采用同樣的進口的“蘇麻離青”繪制而成的。

  永樂、宣德青花之亮麗,早地明代就已令文人雅士傾倒,如明人王世祯《觚不觚錄》中記載:“畫當重宋而三十年忽重元人……,價驟增十倍;官器當重哥汝而十五年來忽重宣德,以至永樂、成化,價亦驟增十倍。”永樂青花之精美由此可見一斑。

  宣德時期的官窯青花瓷,由于大多數書有四字或六字朝代官印,因而面貌比永樂朝作品更為清晰,曆代文人對之述之尤詳,凡提到明代青花瓷器,世人多推宣德為第一,但由于永樂、宣德青花瓷器具有許多相同的特征,因而這兩朝的作品地曆史上曾有一段相當長時期難以區分,舊時國内古玩行業有“永宣不分家”之說。

  在當今世界各地的許多博物館、美術館和私人收藏家手中,藏有大批宣德青花瓷器,其數量遠遠超過永樂青花瓷,其中收藏量最豐富的是台灣故宮博物院,有兩千多件作品。此外如上海博物館、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收藏也十分豐富。

  另外,除國内一些大小博物館有收藏外,英國、美國、日本等國和香港、台灣等地的公私博物館、美術館、私人藏家,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藏。私人收藏中可能就以香港葛氏天民樓的收藏最為豐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