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寶山石頭城,百餘戶納西人家聚居在一塊獨立的蘑菇狀岩石上,三面均是懸崖絕壁,猿猴也難攀爬上來。整個石頭城唯有南面一道天生石門可出入,關上城門就成了萬無一失的安全島。
化石村就是山寨老旭甸,位于滇南紅河州石屏縣城南48公裡處,因為前兩年有專家前來考證,說村民的房屋所用石材是化石,所以,現在大家習慣叫化石村;隻有當地人才稱之為老旭甸。村裡祖祖輩輩都是用這種樹葉石頭蓋房子,而這樣的石頭在這裡似乎取之不盡。
貴州水城縣營盤鄉紅德村,這裡最方便的是坐火車。距離紅德村最近的火車站是“茅草坪站”,兩個地方直線距離不到2公裡。但在兩個地方之間的,是一個被稱為“烏蒙大裂縫”的峽谷,村民又把這裡稱之為“斷頭路”,“因為村裡的路到這裡就斷了,走不通了,所以叫斷頭路。”2001年,紅德村搭起了第一根鐵索。自此,村裡人路過這條“斷頭路”時,直接坐溜索。除了搭溜索,村民們還有一個選擇,就是裂縫底部的一座竹竿橋。村民出行往往先從村子這邊下到谷底,通過竹竿橋,再爬上對岸。因為兩邊全是約90度的陡坡,這一下一上至少會花掉村民們至少2個小時的時間。
甘肅永昌縣折來寨村,一群長相與附近居民迥異的人:碧眼、深目、高鼻,甚至一頭金發,一身紅色皮膚。他們的祖先是傳說中神秘失蹤的“古羅馬軍團”。折來寨本是個不為人知的小村落,近年來卻引起了國内外媒體的熱切關注。澳大利亞學者戴維·哈裡斯提出,者來寨是古骊靬城遺址,而骊靬城則是西漢安置古羅馬戰俘之城。一石激起千層浪,國内學者經過研究史籍,紛紛發表文章,推斷出公元前53年的卡萊爾戰争中神秘失蹤的古羅馬第一軍團,在東移的過程中曾被匈奴收留,在後來的漢匈郅支城之戰時又被漢軍俘虜,最後由西漢政府安置在者來寨定居下來。
貴州省紫雲縣中洞苗寨,經國家旅遊局考證,是中國乃至全亞洲的“最後洞穴部落”,現在還有21戶人家住在洞裡。聊起在洞中生活的曆史,寨中老人說,“部落”是解放初為躲土匪逃進來的人家,後來太平了,當地政府曾勸洞中居民搬出去,但他們還是覺得洞中好,冬暖夏涼。
福建省甯德三都澳,浩瀚無垠的大海上,有一個村莊在漂動,仿佛一個浮在海面上的城市。自五湖四海的8000多人在這裡投下10多萬個網箱,搭起成片的木屋,形成全國最大的大黃魚養殖基地。漁戶相連,綿延數十公裡,三都澳也被稱為“東方威尼斯”。
位于海口市美蘭區東寨港至文昌市鋪前鎮一帶的海灣海底,是明萬曆年間(1605年)一次大地震使陸陷成海造成的,72個村莊垂直下降入海約3到4米。“海底村莊”遺址已成為奇特的水下景觀。如今在退潮時,在東西長10公裡、寬1公裡的淺海地帶,仍可見平坦的古耕地阡陌縱橫。
貴州的占裡村在普通的中國地圖上根本就找不到,因為它實在太小太偏僻了,面積不足16平方公裡。這個彈丸之地因一項令世人驚歎的“零紀錄”而名揚海外:人口自然增長率始終幾近為零。據統計,1950年占裡全村人口為720人,1998年為721人,僅增加1人。這一現象在人口普遍大幅度增長的年代裡,堪稱一大奇迹,因此占裡村被譽為是“中國人口文化第一村”。
在江西省婺源縣,有一個典型的徽派建築村莊,這個名叫菊徑的村莊非常獨特,吸引了成千上萬的攝影愛好者前來探訪。站在村對面公路旁山腰上,俯瞰村莊全景,就是一個大大的“圓”形。而且,人越往上走,越能感覺圓圓的村莊越顯神奇與獨特――崎岖公路環河,河環村中的石闆路,村中石闆路環抱村莊,路和路相圍,堪稱“中國最圓的村莊”。
在美麗的梅嶺山區腹地,有一個曾讓當地人談之色變的偏遠小山村——雷公壇自然村。從上世紀80年代到本世紀初期,該村有數十人被雷擊傷,村民僅剩8人,房屋也屢屢被破壞,人人談“雷”色變,村民們為了躲避雷擊紛紛外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