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占領100年

占領100年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8 18:15:19

三十年多前,一場巨變改變了整個歐洲形勢,甚至影響了全世界的格局,這就是“東歐劇變”。受到“東歐劇變”的影響,蘇聯的加盟國也意圖脫離蘇聯而獨立建國,最終,龐大的蘇聯轟然倒塌,從此,那個唯一敢與美國叫闆的國家也成為曆史。

蘇聯在東歐的衛星國發生巨變,直接動搖了蘇聯加盟國的穩定,他們相繼也走上獨立的步伐,而打開潘多拉魔盒的國家正是東歐小國立陶宛。

當然,在曆史上,東歐從來都是一個充滿紛争與變數的地區,政權的更疊、國家的消亡、局勢的沖突從來都不曾斷過。之所以如此,也是因為東歐是夾在傳統國際政治舞台中心的西歐和俄羅斯之間的地區,無可避免地遭遇東西方實力的激烈撕扯,而在不同力量的角逐之下,就注定了東歐的不穩定性。

在這種情況下,曆史上東歐從來沒有平靜過,就拿波蘭來說,曾經在300多年裡,先後被沙俄和普魯士等國家瓜分四次,每當西歐出現軍事強國或者東邊國家要進一步擴張,波蘭就不可避免地遭受蹂躏甚至滅國。其實,在之前也誕生過波蘭立陶宛聯邦這樣的強國,可是在各方力量的角逐之下,他們也最終難逃衰落的尴尬命運。

可見,東歐的地理位置就注定了他們必然成為東西兩方勢力的戰略緩沖帶,每當兩方勢力矛盾對立激化之時,遭殃的就是這個戰略緩沖帶。

當然,東歐國家多災多難的屬性也并非絕對是因為地理位置,還有很多主觀因素的存在,也就是這一地區的國家自己的問題,波蘭正是如此,處于敏感地帶的他們總是在作死的邊緣,不斷試探和挑釁給他們帶來的必然是災難。對于這種國家,其實并不值得同情,正所謂“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如果看清東歐地區的小國家的可惡嘴臉,就會情不自禁大喊一句“活該!”

其實,迷之操作的國家不隻是波蘭,還有立陶宛。

占領100年(100年内被吞并4次喪失90)1

立陶宛位于東歐北部,是波羅的海三國之一,與白俄羅斯,波蘭,拉脫維亞等為鄰。國土面積6.6萬平方公裡,與我國甯夏面積差不多,人口僅280萬,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小國。

可是,立陶宛的曆史相當久遠,曾經一度也是歐洲的一個強國,隻是處于東歐地帶,勢必面臨着東西兩方面的擠壓,在由盛轉衰之後,實力也不可避免地被削弱。

立陶宛最強盛時期是在16世紀中葉,當時,立陶宛與波蘭建立了波蘭立陶宛聯邦,國土廣闊,人口衆多,實力異常雄厚,可謂盛極一時,成為歐洲那時公認的強國。

歐洲國家都有恃強淩弱的基因,特别是在實力強勁時期,總會不斷擴張,毫不顧忌地對周邊鄰國進行侵犯和吞并。立陶宛也是如此,在16世紀後期,他們與西邊的德國較量一番,德國被打敗,成為手下敗将。這還沒完,他們與俄國更是糾纏不休,畢竟中歐緊挨着俄國的領地,随着立陶宛的強盛,對周邊國家的威脅随之而來。而立陶宛為了争奪東歐和北歐的霸權,對周邊國家更是毫不手軟,不斷地入侵和征讨,以此擴大地盤。這樣一來,俄國就成為當時立陶宛的主要對手。

有一點是不可否認的,那就是立陶宛人的強悍非比尋常,即便是被号稱戰争名族的俄國也難以阻擋他們的入侵,這也讓俄國損失慘重,失去了不小的勢力範圍,對此俄國極為忌憚。

同樣,歐洲國家是很記仇的,既然立陶宛在強盛時無所顧忌地侵犯俄國,俄國在實力不及時忍氣吞聲,但是他們記下了這筆賬,當實力反轉之時,就會毫不客氣的加倍奉還。

梁子已經結下,仇恨銘記在心!立陶宛衰落之際,俄國卻不斷強大,于是俄國就新仇舊恨一起報,對立陶宛一陣猛錘,直接讓立陶宛喪失了90%的領土和人口,差點就被全部吞并了!

與立陶宛結下梁子的不隻是俄國一個,還有德國。之前的屈辱,德國從未忘記,于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德國在短時間内占領立陶宛,也算是報了當年之仇。這是立陶宛第一次被吞并,直到1918年,立陶宛才正式恢複獨立。

随着二戰的爆發,西歐國家忙于抵抗德國,無力顧及其他。趁此機會,蘇聯直接入侵波羅的海沿岸三國,其中就包括立陶宛,這是立陶宛第二次被吞并。1940年立陶宛蘇維埃共和國成立,隻是迫于蘇聯的威懾力,他們沒有選擇的權利,隻能宣布并入蘇聯,成為蘇聯加盟共和國之一。

随着二戰的戰火的蔓延,1941年蘇聯與德國正式開戰,而德國實力占優,他們很快占領立陶宛,這是立陶宛第三次被吞并!

在二戰結束前夕,蘇聯已經掌握主動,于是他們卷土重來,重新收複被德國占領的土地,在1944年蘇聯再次占領立陶宛,這是立陶宛第四次被吞并!

可見,在不到100年的時間内,立陶宛反複被蘇德吞并四次,這真是立陶宛的悲哀!

二戰結束後,蘇聯一躍成為世界兩大霸主之一,周邊被蘇聯侵占的小國家也迫于蘇聯的淫威,不得不屈從蘇聯,隻是在他們内心,并不認可蘇聯的統治,于是他們始終都在尋找機會獨立。盡管如此,此時的立陶宛早無當年之勇,失去了大量的國土,隻剩下一塊彈丸之地,要想從勢力強勁的蘇聯裡面獨立,也隻能是癡心妄想,除非國際形勢發生巨大變化,不然他們不可能有機會。

可見,立陶宛雖然成為蘇聯的加盟國,實際上也是存在異心。在斯大林去世以後,蘇聯雖然依舊是世界霸主之一,但是随後幾十年與美國争雄已經導緻外強中幹的現狀,内部矛盾嚴重,經濟狀況糟糕,危機重重!在勃列日涅夫時代,蘇聯國力看似強盛,實際上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禍不單行,美國又不失時機地操控中東地區石油,直接造成國際石油價格急劇下跌,這讓十分依賴國内石油的蘇聯資源優勢徹底消失,國内經濟持續惡化,龐大的蘇聯搖搖欲墜。

感知到蘇聯的危機重重,波羅的海三國反而暗喜,因為他們察覺到獨立的機會已經到了。相比蘇聯經濟陷入困局,波羅的海三國的人均GDP達到了7000多美元,可以說這個水平遠遠超過了蘇聯國内所有加盟國,與相比發達的英法兩國也差距不大。所以,他們自認為經濟狀況良好,不願意與蘇聯一起在泥沼中掙紮。而且,此時蘇聯已經焦頭爛額,眼前的經濟困局讓他們難以找到破解之法,哪有那麼多精力再去幹涉這三個小國家呢!

危機已經出現,局勢變化一觸即發!1989年東歐八國發生顔色革命,對于這些衛星國政權變動,内憂外患的蘇聯已經是有心無力!眼見蘇聯對衛星國無動于衷,波羅的海三國就展開實際行動,在1989年8月23日,波羅的海三國舉行了“波羅的海之路”的示威活動。200多萬人參與遊行,他們高呼“脫離蘇聯”、“俄羅斯人從波羅的海滾出去”等口号,這直接拉開了波羅的海三國脫離蘇聯的序幕。

占領100年(100年内被吞并4次喪失90)2

1990年3月11日,身為蘇聯加盟國的立陶宛第一個正式向蘇聯政府要求獨立,這已然打開了蘇聯解體的潘多拉魔盒!

對于經濟發展勢頭良好的立陶宛的獨立要求,蘇聯當然是不同意,但是蘇聯并沒有采取強力的軍事措施,而是采取經濟制裁的手段。盡管經過74天的經濟封鎖,停止石油電力供應,也迫使立陶宛放棄了獨立的主張,但是這種措施已經讓蘇聯的中央權威喪失。

随着立陶宛開了獨立的口子,其他加盟國也蠢蠢欲動,眼見蘇聯隻是進行經濟封鎖,而非軍事打擊,其他的加盟國就覺得原來蘇聯已經虛弱到不能輕易調動軍事力量的地步,于是他們都躍躍欲試。可以說,這些加盟國害怕的都是蘇聯的強力軍事力量,而非經濟封鎖,既然蘇聯對立陶宛的獨立隻采取經濟手段,這些國家就無所畏懼了。

經濟封鎖使得立陶宛剛剛屈服,沒想到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又突然蹦了出來,他們宣布廢除與蘇聯合并的協議,進入了一個相對獨立的過渡過程,最終将實現獨立。這又讓蘇聯陷入了麻煩,也再次給立陶宛增添了一絲獨立的希望!

既然在立陶宛要求獨立時,蘇聯中央政府沒有采取強力出兵的策略,那麼其他加盟共和國紛紛效仿宣布獨立,離心力大增的之時,蘇共中央已經沒有出兵的理由,也失去法律和道義的基礎。一時間,各加盟共和國對中央的離心力大增,獨立的呼聲越來越大,軍隊和社會思想徹底陷入混亂。這種情況下,蘇聯已經無從着手,難以應對,加盟國的獨立已經成為大勢所趨,已經病入膏肓的蘇聯再也回天無力,隻能同意加盟國的獨立。

從立陶宛宣布獨立到蘇聯解體,僅僅用了一年的時間,這是蘇聯内部矛盾激化的結果,也是經濟狀況出現嚴重危機的必然結局。但是,在蘇聯解體這一曆史大劇中,立陶宛充當了内部誘因和催化劑的作用,正是立陶宛的率先獨立,才誘發了其他加盟國的獨立行動,最終才演變成無法控制的局面。

隻能說,蘇聯畢竟隻是一個聯盟,衆多國家組成一個聯盟隻是為了獲取更多利益,當蘇聯最終無法給加盟國帶來更多的利益時,分裂就不可避免!任何一個國家,都會更在意自己的利益,他們不可能為了其他國家或地區而讓自己的利益蒙受損失,一旦他們覺得自己是吃虧的一方時,他們就會拼盡全力脫離這個聯盟。立陶宛也是覺得自己經濟發展勢頭很好,而跟着蘇聯就是給其他加盟國無償輸血,這隻會拖累自己,而且,立陶宛是被蘇聯吞并的,這種仇恨不可能随着時間的流逝而消失,所以在蘇聯前景不妙之際,立陶宛毫不猶豫站了出來捅了蘇聯一刀。立陶宛這一刀雖然不是緻命的,但是影響力卻是空前的,這讓其他國家看到了還可以這樣操作,于是他們紛紛站到了蘇聯的對立面,一刀接着一刀的朝着蘇聯捅去。

正是立陶宛第一個選擇獨立,最終造成了蘇聯的解體,由于曆史的原因,他們與俄羅斯的仇恨依然存在,于是他們對國家的安全很是擔心,而他們認定他們的威脅肯定是來自東邊的俄羅斯,所以他們并沒有加入俄羅斯和其他國家共同創辦的獨立國家聯合體,而是不遺餘力地積極加入北約和歐盟,迅速融入到西方政治經濟體系當中,也把自己的國家安全交給了西方國家。

立陶宛注定是沒有安全感的,這與他們國家又弱又小有很大的關聯。作為一個小國,立陶宛是沒有能力應對來自外來的威脅,他們就隻能将國家安全交給别的大國,特别是立陶宛的威脅就是來自緊挨着自己的俄羅斯,這種情況下,立陶宛就隻能向西方國家靠攏,不惜一切代價去得到他們的信任。

于是,立陶宛的一系列反常舉動就并不奇怪了。

占領100年(100年内被吞并4次喪失90)3

重新獲得獨立之後,立陶宛急于擺脫來自俄羅斯的影響,于是全面倒向西方國家。

剛好,西方勢力也需要找到瓦解前蘇聯陣營的勢力,于是西方勢力就對立陶宛進行援助,以此拉攏東歐其他國家。立陶宛畢竟是一個小國,一定的資金援助就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而這種待遇哪是蘇聯所能提供的,于是立陶宛就徹底死心塌地跟着西方國家。

2004年3月29日,對立陶宛而言是個重要的日子,因為這一天北約正式接納了他們,而為了赢得北約其他成員國的信任,立陶宛就毫無底線地為北約東擴和歐盟的壯大搖旗呐喊,更是成為北約對抗俄羅斯的前沿陣地。當然,立陶宛的呐喊還是有一定的作用,在同年5月1日立陶宛加入歐盟,這讓他們在經濟上也更加緊密的融入到西方經濟體系當中。

立陶宛之所以格外地敵視俄羅斯,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第一,立陶宛與俄國是世仇,而被蘇聯吞并的經曆讓他們無比害怕。

不管立陶宛是在強盛時期還是在衰弱時期,他們最大的敵人都是來自東方的俄國,也是俄國讓他們失去了90%的土地,這對于立陶宛而言,絕對是刻骨銘心的。在他們心中,東方的威脅就是最大的威脅,他們永遠都不可能相信俄國會成為他們的朋友。

即便是蘇聯解體之後,立陶宛對于俄羅斯的忌憚也是異常強烈,他們總是擔心哪一天俄羅斯又将自己的吞并了!于是,他們隻能投靠西方國家,将自己的安全交給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組織。在他們看來,美國遠在大西洋另一邊,與他們距離遙遠,他們永遠不可能像家門口的俄羅斯一樣,對自己的領土心存觊觎,于是他們毫不猶豫選擇投靠美國,将自己的身家性命毫無保留地壓在美國這一方。

幾百年來,立陶宛真是怕了,他們太怕東方的威脅,這就使得他們的選擇格外極端,也徹底抛棄了過去!

第二,立陶宛并非西方國家原本勢力,而是後來加入者,唯有格外賣力才能赢得他們的信任!

作為中歐地區的小國,其文化底蘊與西歐有很大的不同,在加上這一區域離俄羅斯極為靠近,所以西歐國家也對他們心存防範。

在二戰之後,美國與蘇聯的争霸讓全世界陷入對立,西歐國家作為美國陣營的主力,自然是對蘇聯極為抵觸,他們都擔心蘇聯向西擴張。即便是在蘇聯解體之後,他們對蘇聯的衛星國和加盟國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信任。

立陶宛在獨立之後,與俄羅斯的關系也徹底到了頭,于是他們隻能投靠西方陣營,唯有西方陣營的庇護和撐腰,他們才有底氣面對來自俄羅斯的威脅。可是,西方國家卻并非絕對信任他們,為了遞上投名狀,立陶宛也隻能豁出去了,他們就視俄羅斯為洪荒巨獸,對俄羅斯的诋毀也無所不用其極。這也是立陶宛最讓人厭惡之處,為了利益可以翻臉無情!

正是對俄羅斯的敵意格外強烈,所以他們也對俄羅斯關系密切的國家也充滿了敵意,在他們看來“敵人的朋友也是敵人”,于是他們就像跳梁小醜一樣對距離遙遠又對其毫無威脅的中國進行诋毀,歸根到底就是他們認為任何國家都不應該與俄羅斯交往,隻要與俄羅斯交往就是和立陶宛為敵!當然,這隻是立陶宛自作多情,在中國看來,這個小國家完全不值得我們多看一眼!

為了更赢得美國的信任,立陶宛在外交方面也是緊跟美國的步伐,甘做美國的馬前卒,而這方面在派出軍隊方面就格外明顯,像美國軍隊到哪裡,如科索沃,伊拉克,阿富汗等地,都有立陶宛的軍隊的影子。立陶宛為了赢得美國的歡心,也真是夠拼的了!

所以,最近立陶宛對中國的叫嚣也是不那麼奇怪,而在美國眼裡,立陶宛也就這點兒作用了。

占領100年(100年内被吞并4次喪失90)4

很明顯,立陶宛始終很活躍,以前是為了得到西方國家的信任,現在可能更多是為了找存在感。在針對了俄羅斯以後,現在又時不時跳出來對中國的問題指手畫腳,還真把自己當根蔥!

就在前不久的5月22日,立陶宛外交部長對外宣布,已退出中國與中東歐國家跨區域合作的“17 1”機制。理由是該機制“分裂”了歐盟,并敦促其它國家一同退出。

隻能說,立陶宛是自己想退出就退出呗,為何要拉上歐盟呢!歐盟其他國家可沒有像立陶宛這般張揚的,更沒有這般不知天高地厚的!

其實,立陶宛選擇仇視中國,更是要退出“17 1”機制,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第一,立陶宛加入了北約和歐盟後,就站在反俄第一線,而中國與俄羅斯關系良好,立陶宛就肯定将矛頭指向中國!

作為前蘇聯的加盟國之一,立陶宛處于北約東擴前沿陣地上,對此,立陶宛不僅允許北約部隊入駐,而且每年都要參加以俄為假想敵的軍事演習,立陶宛就是以這種方式表達出對俄羅斯的強烈敵意。中國和俄羅斯關系良好,立陶宛必然想借着指責中國的方式來表達對西方國家的忠心,這也是小國謀生的一種方式,隻是立陶宛格外無恥,中國與歐盟的合作,可沒讓他們少獲利,到頭來他們卻跳起來“強硬反中”,實在是讓人看不下去。

第二,這與美國意圖遏制中國的國際政局大形勢有關。

當前的國際政局大形勢,是美國将中國當做了最強勁的競争對手,對此,美國幾乎是拉攏所有的盟友,全方位對中國施壓,隻為達到遏制中國、打壓中國、孤立中國的目的。拜登政府的國家策略果然非同凡響,而作為一個小國,立陶宛迫于美國的壓力隻能選擇站在美國一邊,與美國将矛頭對準中國,其實,這是立陶宛小國心态的表現。

第三,立陶宛在“17 1”上沒有得到太明顯的好處,于是他們就想放棄與中國合作,依靠歐盟搞發展。

成立于2012年的“17 1”論壇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一個組成部分,參加者除了中國之外,還包括中歐、巴爾幹以及波羅的海的17個國家,目的是推進各國間的投資和貿易,重點是基建項目。在今年2月份,立陶宛就提出“17 1”合作機制并未給他們帶來預期的好處,既然沒有好處,他們肯定想着退出。而他們更依賴于歐盟,于是他們指望着歐盟成員國團結起來,隻是現在歐盟各國,都面臨着财政壓力,想要不依賴中國去搞發展,還有不小的困難!

很明顯,立陶宛的這波操作還是與美國有直接關系,而美國的詭計早就被人們看穿,美國無非就是想利用立陶宛這個跳梁小醜來撬動中國與歐盟的關系,隻是這種方式難以得逞!中國對歐盟多國來說,是密切的經濟合作夥伴,僅憑立陶宛一個小國就想離間中國與歐盟的關系,簡直讓人笑掉大牙!

隻能說,立陶宛太不自量力,他們的這一舉動隻會把自己陷于中美俄三國的博弈之中,而小國最忌諱的就是在大國競争中盲目站隊,因為最終的結果往往是将自己給交待了。

中國古話有雲,“多個朋友多條路”。歐洲小國立陶宛卻自願放棄中國這個體量超大的朋友,簡直是腦袋被門擠了。既然他們他執意退出,那就送他四個字:好走不送!

占領100年(100年内被吞并4次喪失90)5

堅持原創,我是忠肝義膽嶽老三,歡迎關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