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漾濞彜族中臘羅支系的喪葬習俗

漾濞彜族中臘羅支系的喪葬習俗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3 10:07:30

漾濞羅裡密彜族聶蘇支系羅武人婚嫁習俗

漾濞彜族中臘羅支系的喪葬習俗(漾濞羅裡密彜族聶蘇支系羅武人婚嫁習俗)1

楊登堂

聶蘇支系主要居住在漾濞縣内的西北部地區,自稱“佬武族”“羅武族”。主要聚居在漾濞富恒鄉的羅裡密村(羅裡密、灑高密、董家村)白荞村(支打拉、平地、莊房、鐵匠房)、和漾江鎮的抱河嶺村(立本、何家、上村、下村、箭杆)、荨麻箐村(恩龍、荨麻箐)、阿家村等地區。墓志記載漾江抱河嶺村的何姓彜族也是明代進入的,他們先在箭裡柏邑場定居,然後其中一支于萬曆年間遷到上村,以後發展成上下兩村。世居于此的羅武人隻有10000多人。約占全縣總人口的10%。羅裡密是“羅婺部落”族人的聚居地之一。羅裡密是羅武語的音譯,意為“虎來地”,即“老虎出沒的地方”之意。此地處漾濞的邊遠地帶,森林茂密,人煙稀少,在解放前經常有老虎出沒少見外人來此,故此得名。這個地圖上幾乎找不到的小山村,卻是彜族聶蘇支系羅武人的聚居地。羅裡密村子雖小,卻能自足。如今還可以看到留有曆史印迹的石碓、手磨、石臼、馬馱、還有色彩豔麗的聶蘇服飾和傳統的彜族畢摩文化。生生不息的火塘,傳承着羅武人代代不息的生命和血脈。刺繡是每個彜族女孩必備的一門手藝,而繡工是否精湛則是考量一個羅武女孩聰慧靈巧的重要标志。彜族刺繡圖案紛繁複雜,内容千變萬化,繡工細微精緻,彜家婚慶可稱之為彜繡藝術大荟萃,而新娘子的服飾往往是最豔麗的,上有諸多代表性的圖案,如串枝蓮、萬字扣等,象征子嗣綿延、生生不息,藝術家們稱彜族服飾是“穿在身上的曆史與文化”。

漾濞彜族中臘羅支系的喪葬習俗(漾濞羅裡密彜族聶蘇支系羅武人婚嫁習俗)2

這裡的彜族婚嫁有它的特殊文化價值,我們就從村裡的一對新人辦喜事來記錄整個過程:

在“提調”的指揮下,前來幫忙的鄉親們各司其職,有的宰豬殺羊,有的淘米做飯,準備接待前來做客的親朋好友。“提吊”(“總理”,根據主人的要求對相幫人員和有關事宜進行分工,全權指揮婚禮,在“提調”的指揮下,前來幫忙的鄉親們各司其職,有的宰豬殺羊,有的淘米做飯,準備接待前來做客的親朋好友。“提吊”廚師、“馬提吊”(押禮人,過去由于交通不便,接親所帶聘禮均靠馬幫運輸,馬提吊便是懂禮節,專門負責接親中往來禮物的運輸,交接嫁妝、聘禮等錢物,現結婚大多用車,但仍然作此稱呼)、記賬先生、管庫人、接親人員(由媒人、接親婆——娶親方的母親當此重任,若母親年邁體衰則有姐姐或嫂子代替,無姐無嫂的由嬸嬸代之);陪郎——無婚、與新郎年齡相仿的英俊小夥;陪娘——無婚、年輕漂亮的女子;馬班——馱運嫁妝)、鼓吹師傅(唢呐匠,吹唢呐在彜家人的傳統婚禮上是必不可少的,并伴随到婚禮的全過程,婚禮的前一天,唢呐匠便趕來,三天時間從早吹到晚,這唢呐也有講究,分大調和細調。大調一般兩個人,調子歡快明了,粗犷豪放多用于喜事;細調一般四人組成,調子細膩委婉,如傾如訴,帶有憂傷之感,多用于喪事,當然這細調與大調還與地方欣賞角度與主人的愛好有關,并無嚴格規定,隻是這唢呐調一般沒有現成的譜,師傅教徒弟均口授,吹起來卻從不走調,說來也怪哉!辦喜事無論大調,或細調,從中隻請一班,喪事卻不限,大多兩班以上。吹師傅們吹得越勤,說明結婚的主人家會事,待客周到、人氣旺、喜氣濃)、禮儀先生(教禮儀,講吉利語言,一般由德高望重,口才較好的長者擔任)。待事情結束,主人還得買厚禮一一到“三班六屋”家中答謝。

新娘子穿着豔麗的彜族刺繡婚服等待着迎親團的到來,女兒是父母的心頭肉,掌上珠,今天要出嫁了,從此離開從小長大的環境和親人,父母和新娘子皆難免悲從心中來,這種難言之悲傷,卻是人間至愛真情。這就是彜族婚嫁中普遍存在的“哭嫁”。

日頭漸漸爬高,在履行完“押禮”先生安排的周全禮數之後,新郎官開啟了新娘子的閨房。在伴郎伴娘的幫助下,新郎背起新娘離開了新娘的家,踏上了幸福、甜美的人生裡程。百年恩愛雙心結,千裡姻緣一線牽。新郎要全程背着新娘,随浩浩蕩蕩的迎親隊伍在唢呐聲中前進。

到村口不遠處,設有彜家攔路酒,彜家攔路酒不醉不歸。

遵照彜家傳統,新郎将新娘迎娶到村口要舉行一個祭拜儀式,儀式由畢摩主持,随着嗚-----嗚-------嗚三聲長号吹響及鳴炮聲,畢摩用彜語念祭語,頌吉語,祝福一對新人。新郎新娘在鑼鼓喧聲中祭拜喜神之後,迎親團才歡天喜地将一對新人迎入村裡。

新娘來到新家後,按習俗首先向祖公牌位上香,敬酒、敬茶、敬糖、煙等,爾後再依次祭拜天地,拜雙親,夫妻對拜,最後才啟喜門,入洞房。

羅武人婚俗喜歡用青松枝搭建青棚,席地遍撒青松毛葉以示待宴親朋好友的最高禮節。彜家用“青”喻“親”,“棚”喻“朋”,搭青棚就是迎親朋好友。

待棚内八席親朋坐齊後,随着總理一聲“上菜啰”的号令中,大号、小号、唢呐、鑼、鼓随之齊鳴。但見一個個跳菜高手,托舉盛滿佳肴的大紅漆托盤,有的頂在頭上,有的撐在肩頭,不時地變換着舞姿,邊舞邊跳,騰挪幾步,盤内湯水點滴不撒,是喟“美酒和唱啜,佳肴舉跳品”,使人贊歎不已。無不欽佩羅武人這種奇特的舞蹈式上菜絕藝。

在婚宴上,賓朋們邊觀賞“跳菜”表演,邊品享美味佳肴,直至夜晚。傳說中“大塊吃肉、大碗喝酒”,便是對彜家羅武人這種粗犷性格的真實寫照。

席上,有道菜被視為最高禮節,即“苦荞粑粑蘸蜂蜜”何謂,苦荞粑粑蘸蜂蜜,苦到嘴邊甜到心,苦荞粑粑在彜家生活食糧中占據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以前彜家出遠門,在火塘邊炕烤三、五個苦荞粑粑帶在身邊,就算備足了“盤纏”,其間十天半月不用生火,用餐時,隻需掰一塊粑粑佐一瓢溪水就能填飽肚子,又省時又省心。據《本草綱目》、《千金要方》及《中藥大辭典》記載,苦荞是世間罕見的藥食同源作物,被譽為“五谷之王”,集七大營養于一身,具有卓越的營養保健價值和非凡的食療功效。科學家稱之為“二十一世紀植物胰島素”、“天然黃金搭檔”.......。苦荞因味甘苦而得名,聰明的羅武人用苦荞加蜂蜜的方式來待客,且美其名曰:“苦荞粑粑蘸蜂蜜,苦到嘴邊甜到心裡”,實乃智慧食品,不再是粗糧雜食,而是饋贈佳禮,神仙食糧,“舊時百姓尋常糧,今入貴戚豪門宴”。

羅武人以自釀美酒待客為貴,自釀的酒喝着不打頭,喝多不傷胃,醉來如神仙,醒後不知醉。

羅裡密村盛産核桃,而核桃被譽為大自然的顱腦,是人類的終生營養健康關懷食品。羅武人常用核桃蘸蜂蜜待客,以示上佳禮與至愛關懷。

彜家的婚慶,真正的大戲在夜晚,“打歌”、“對調”是彜家必不可少的婚慶主題活動。正如彜家歌詞裡詠唱的“太陽不落腳就癢,不去打歌心會慌”、“打歌打到太陽出,隻見黃灰不見腳”.........。夜幕才降臨,身着盛裝的彜家青年男女就手牽手圍着熊熊篝火,在山寨頭人“噻,噻、夕夕噻!”的号令帶動下,瞬間,場上的人便齊刷刷火熱起來。人們邊唱邊跳邊舞,直至星空月沉、甚至通宵達旦。

羅武人稱自己的舞蹈為“路噜怎”,這種舞蹈不僅有嚴格的章法,還有明确的套路。最精彩的要數仿生舞,羅裡密地處深山,羅武人很了解各種動物的生活習性,緻使他們的仿生舞蹈維妙維肖,栩栩如生,譬如“洗臉腳步”、“瞎子看梅花”、“黃鼠狼掏蜂蜜”、“蚊子搓腳”等等,令人目不暇接,交口稱絕。

羅武人稱唱阙子為“獻曹母”,意為學漢族老大哥一樣對調子。阙子曲調基本一緻,調令卻有很多,如叙苦調、趕馬調、朝山調等不一而足。對調的方式随意比興,逢山對山,逢人對人,信手拈來,所謂“情到真處信口唱,心曲由來不需譜!”

婚禮上對調的人享有很高的禮遇,一般都安排在堂屋正中的火塘兩翼。每到深夜,這裡便成了賓朋集聚的中心,有圍觀的、有幫腔的,将火塘四周擁得水洩不通。

羅武人習慣整夜将火塘裡的火燒得旺旺的,預示新人家旺、業旺、财旺、人更旺。火塘邊也不能閑着,燒餌塊、燒洋芋、燒苦荞粑粑忙個不停,“轉轉酒”在人群中傳飲不歇,可謂“濕柴猛火燒洋芋,苦荞烈酒助歡歌!”

彜家婚俗對調方式男先女後,待男方唱十數句之後女方才接應,此後一唱一合,一問一答,你來我往,直至天亮。這裡撷取數言,以飨讀者:

小郎:“阿妹你家在何方?早起誰人幫掃地?晚上誰人來掌燈。”

小妹:“小郎哥,小妹家住在夷方,早起清風幫掃地,晚上月亮來點燈。”

小郎:“阿妹苦情哥不知,今夜有緣吱兩聲。”

小妹:“瓦剃特(煙鬥)裡熬稀飯,這般苦情郎不知?”

小郎:“走路要走人多的路,做人莫要虧自己。”

小妹:“喜鵲窩裡娃娃哭,阿妹我做人做到樹尖尖。”

彜族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正如羅武人隻是彜族大族群的一個支系,羅裡密也僅是彜族大家庭的一個縮影。我們通過羅裡密彜族聶蘇支系羅武人一個普通的婚禮過程來了解整個羅武人的婚嫁習俗。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