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斡爾族是中國的一個傳統少數民族之一,由于其人口較少所以一般人并不是很熟悉這個民族。達斡爾族也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更有着許多的民歌,你知道烏欽是什麼嗎?本期達斡爾族文化一起了解吧!
烏欽是達斡爾族古老的曲種。“烏欽”達斡爾語為“唱的詩”之意。流傳于内蒙古、黑龍江、新疆的達斡爾族聚居區。一人說唱,以唱為主,自拉四胡自唱。題材廣泛,有英雄史詩、愛情故事、寓言故事等。曲目短者者隻唱數分鐘,長者可連唱幾天幾夜。曲調多專曲專用。一般一曲到底。傳統曲目有《紹郎與岱夫》、《小兔求饒》、《雅裡西翁》等。
達斡爾族烏欽又作“烏春”,是達斡爾族的曲藝說書形式,形成并流行于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梅裡斯達斡爾族區、富拉爾基區、富裕縣和龍江縣,内蒙古自治區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呼倫貝爾盟、喜桂圖旗,以及新疆維吾爾族塔城地區等達斡爾族聚居地。
烏欽本是在清朝年間由達斡爾族文人用滿文創作并以吟誦調朗讀的叙事體詩歌,後來民間藝人口頭說唱表演這些作品,烏欽遂逐漸演變成含有“故事吟唱或故事說唱”之意的一個曲藝品種。
烏欽最初的演出多為徒口吟唱,後來出現了藝人采用“華昌斯”(四弦琴)自拉自唱的情形。演唱的曲調也豐富起來,除了原有的吟誦調外,也采用叙事歌曲調和小唱曲調表演。烏欽的節目内容豐富,有講唱民族英雄莫日根故事的,有反映愛情和婚姻生活的,有歌唱家鄉山水風光的,也有講述神話、童話和傳說故事的。
烏欽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地域文化特色,始終深受廣大達斡爾族人民的喜愛。但在新的曆史時期它的生存與發展遇到了嚴重的挑戰,處于瀕危狀态,非常需要采取相應手段加以扶持和保護。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曲藝經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