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明日亦是燕歸處

明日亦是燕歸處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30 17:51:57

明日亦是燕歸處(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時分)1

山東省滕州市西崗鎮農戶種植的山楂紅了。新華社發

明日亦是燕歸處(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時分)2

在山東省淄博市高青縣拍攝的成熟大豆。新華社發

明日亦是燕歸處(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時分)3

在雲南騰沖市曲石鎮公平村拍攝的成熟闆栗。新華社發

【節氣裡的韻味中國】

“暑退秋澄氣轉涼,日光夜色兩均長”。秋分時節,晝夜等長,寒暑均分,不偏不倚,秋天恰好走到了時節的正中央。天地間,殘暑消盡,寒涼未生。山野田頭,蟹肥菊黃,丹桂飄香。秋天的斑斓畫卷,正在人們的笑臉裡緩緩鋪展,潑墨點彩。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秋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秋分有三候,一候“雷始收聲”,雷自二月春分時節陽中發聲,八月秋分時節陰中收聲,曆時半年的“雷人”季節至此漸止。二候“蟄蟲坯戶”,秋分以後,雖尚未冬寒,但小蟲子已經封塞巢穴,提前告别殘秋,準備蟄伏。三候“水始涸”。王勃在《滕王閣序》中說:“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深秋時節,金風薦爽,積水消盡,寒潭清澈。傍晚時分,淡淡雲煙凝聚着重重暮霭,水天之間泛起盈盈紫光。

“吹來何處桂花香,恰今日、平分秋色。”四時八節,循環交替。秋分是秋季的中分點,具有“平分秋色”的獨特品性。“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秋分之分是陰陽之分、晝夜之分、寒暑之分,是古人校準度量衡的最佳時間選擇。古人選擇在春分、秋分這兩個重要節氣校準度量衡,意在順天時、正人道。同時,對世間均衡、公正的期盼,也浸潤在生活的細節裡。“秋分到,蛋兒俏”。秋分畫蛋、豎蛋、鬥蛋,是孩子們最快樂的童年時光。他們在五彩的畫筆裡,在平衡的尋覓中,在激烈的博弈中,感受童真之趣、自然之美。

“天光如水,月光如鏡,一片清輝皎潔”。深秋的月,澄澈、皎潔,讓人充滿無限遐想。自古以來,中國人就鐘愛明月、崇拜月亮。而月亮,也在人們的崇拜裡慢慢被神化,成為護佑大地的月神。“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為了表達對日、月的尊崇,春分時節,天子在朝陽初升之時祭祀太陽,到了秋分時節,太陽落下,秋月初升,天子對月祭拜,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對于普通百姓來說,秋分是他們望月賞月、慶祝團圓的佳節。這一天,人們邀朋喚友,共賞明月、禮敬月神,祈福美好生活。但賞月之時若無圓月,豈不很煞風景?為了與滿月相遇,人們就把賞月的時間逐漸移置到了八月十五中秋節。“中庭地白樹栖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天上月圓,人間團圓。望月思親,愁念綿綿。中秋時節,人們仰望天空,明月皎潔,祭拜祈福,許下團圓美好的生活願望。在山西澤州,至今沿襲着中秋祭月的古禮。每逢中秋,人們帶上早已備好的禮物,帶着兒女去看望長輩,共享天倫。還要邀上三五好友,舉杯言歡、吟詩頌月。到了晚上,碧宇澄澈,月色空明,人們虔誠祭拜“月婆婆”,祈願生活順遂安康。

“春種田苗夏耔耘,秋收大有民同欣。”秋分時節,大江南北,處處鋪展着豐收畫卷,2018年“中國農民豐收節”的設立正是對這一節氣内涵的最佳表達。秋分時節,金黃遍野,稻浪滾滾。為了感恩自然饋贈,人們送秋牛、祭土地神、組織秋社活動,熱熱鬧鬧慶祝秋成。作為古代的豐收節,秋社曆史悠久,漢代時已經出現,一直傳承至今。秋社時,人們做社集會,唱戲演劇,還要制作美味的社飯、秋菜,采摘新鮮的海棠、秋棗、葡萄等時令果品。在盡享豐收喜悅的同時,人們也不忘緬懷已故的親人。“玉宇風清,草木凋零,霜露興悲,報本情生”。秋分也是秋季祭祀祖先的重要時間節點。春祈秋報,感恩回饋。在萬物豐收的秋分時節,人們帶着田裡剛剛收獲的谷物,到墓地鏟除雜草、進獻祭拜,和祖先們一起享受豐收的歡愉。

“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時分”。時光如詩,四季輪轉。寒來暑往,春華秋實。秋分時節,瓜果飄香,稻谷歸倉。秋分是自然時節轉換的分界點,亦是付出與收獲的分界點。唯有早春之耕耘、盛夏之汗水,方有深秋之累累碩果。

(作者:邵鳳麗,單位:遼甯大學文學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