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意外噎死?作者:朱昌俊5月8日,陝西延安寶塔區新新雙語小學一名四年級學生師某某在學校吃飯時被食物噎到,後送醫搶救無效死亡媒體報道顯示,目前孩子家屬已向警方報案,警方介入後初步排除刑事案件的可能,而家屬認為學校沒有采取急救措施,錯失搶救時機,對師某某的死亡負有責任,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孩子意外噎死?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作者:朱昌俊
5月8日,陝西延安寶塔區新新雙語小學一名四年級學生師某某在學校吃飯時被食物噎到,後送醫搶救無效死亡。媒體報道顯示,目前孩子家屬已向警方報案,警方介入後初步排除刑事案件的可能,而家屬認為學校沒有采取急救措施,錯失搶救時機,對師某某的死亡負有責任。
10歲的孩子因在校就餐時被食物噎着而發生悲劇,這對家庭的打擊可想而知。同時,這也是一起超出了多數人日常生活經驗和認知的事。畢竟,因被噎而引發的風險,多隻見于嬰幼兒。但此事,是有“先例”的。如媒體報道顯示,2017年3月,上海一個小四年級學生(10歲)在學校教室内就餐時,突然跑到教室外飲水機旁邊倒地,即被送醫搶救。經診斷,學生氣管内發現一疑似肉丸的異物,經搶救無效死亡。
這類看似突破日常生活經驗的風險事件,有針對性的防範是很難的。但此類事件一再出現,無疑是對社會的一種提醒:作為學校,可以通過一些确定的安排,盡量将這種風險降到最低。比如,學校應該給予學生足夠的就餐時間。除此之外,正如此事中家長對學校的質疑一樣——學校是否因為無專業救護人員而導緻搶救不及時?
報道顯示,由原國家教育委員會、衛生部于1990年6月4日發布并實施的《學校衛生工作條例》中第三章第二十條明确,城市普通中小學、農村中心小學和普通中學設衛生室,按學生人數六百比一的比例配備專職衛生技術人員。然而,近30年過去,當前多數中小學依然缺乏專職校醫。
以一線城市廣州為例,有學者于2015年12月調研了1130所廣州市中小學的配備校醫情況,發現在應配備專職校醫的790所中小學中實際隻有335所配備了專職校醫,比例為42.4%,而按規定配足專職校醫的學校僅為1.95%。這起事件中,涉事學校在校生800餘名,教職工60餘名,按規定也是應該配備專職校醫的。
當然,在專職校醫配備之外,還有一個現實問題需要關注。那就是遇到像孩子吃飯噎着這類情況,如果學校有掌握急救技能的人員,也能夠降低風險。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發生在上海的那起同類事件中,上海相關部門提出的一個後續應對行動就是——研究制定公衆急救方案,加大對急救培訓的投入力度。目前有關這項行動的具體落實情況尚缺乏權威反饋,但方向上無疑是對的。
關于在校園内普及急救知識,是有明确規定的。去年印發的《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就提出,把學生健康知識、急救知識,特别是心肺複蘇納入考試内容,把健康知識、急救知識的掌握程度和體質健康測試情況作為學校學生評優評先、畢業考核和升學的重要指标。也就是說,不僅學校要有掌握急救技能的人,中小學生也要普及這項技能。目前這項行動到底落實得怎樣,相關部門有必要來一個摸底。
極端事件往往很難徹底預防,但我們通過一些完善的機制安排,可以對風險進行有效控制。比如孩子噎着了,若有及時專業的急救幹預,或能夠避免最壞的情況發生。因此,從公共意義上來看,這起事件除了厘清學校的責任問題,更要看到其背後對應的某種普遍性缺位和疏忽。而隻有這種狀況得到整體改善,學生所面對的安全意外風險,才能被降到最低。換言之,“常規”工作和機制越到位,“極端”和“意外”風險就越小。(朱昌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