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黔中第一奇迹”,紅崖古迹上是仡佬族文字?

“黔中第一奇迹”,紅崖古迹上是仡佬族文字?

知識 更新时间:2024-11-19 15:31:06

  紅崖古迹位于貴州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的曬甲山上,是“黔中第一奇迹”,其中的神秘天書是千古之謎,很多學者專家都被其吸引,掀起了多次破譯的熱潮。而現在有中說法,紅崖古迹上的文字是仡佬族的文字,這是真是假?本期的仡佬族文化帶你去了解。

  被譽為“黔中第一奇迹”的紅崖古迹,一直被文人學者稱為“神秘天書”、“絕世之謎”。近百年間,不斷有學者對其進行考察研究,掀起一次又一次的破譯熱潮。随着仡佬文字的發現和深入研究,有學者指出,用仡佬文與“紅崖天書”進行比對識讀,能解開不少疑團,更為進一步研究夜郎曆史、尋找夜郎王墓、掀開神秘夜郎的面紗提供了信息。

  在貴州省安順市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境内曬甲山附近的斷橋鄉龍爪村,至今流傳着這樣一首民謠:“紅岩對白岩,金銀十八擡,誰人識得破,雷打岩去擡秤來。”這首民謠暗含的意思是:曬甲山的紅岩對面有一堵白岩,紅岩裡面藏着十八擡金銀,而白岩裡則藏着一把大秤,倘若有誰能夠識破這紅岩上的“天書”,紅岩就會自行洞開,人們可以去對面的白岩裡取出大秤,到紅岩裡去取裡面藏的十八擡金銀。這個民謠雖然有些玄虛,可它卻直指“紅崖天書”為“藏寶圖”。那麼,這“藏寶圖”究竟如何能破解?

  “紅崖天書”的三次破譯高潮

  “紅崖天書”位于曬甲山西側岩壁上。在一塊長約100米、高3米的土紅色石壁上,分布有20餘個非镌非刻、非陰非陽、似隸非隸、似篆非篆、形若古文的圖畫符号,字迹紅豔似火,虬結怪誕。由于無人能識這些字符,更難解其意,因此這些字符被稱為“紅岩碑”、“諸葛碑”,曬甲山也常被人們稱為“紅岩山”。

  關于“紅崖天書”最早的文字記載始于公元1500年(明弘治十三年)。《貴州圖經新志》中記載:“紅岩山,在永甯州西北八十裡。近山間居民,間聞洞中有銅鼓聲,或岩上紅光如火,則是年必有瘴疠。世傳以為諸葛武侯駐兵息鼓之所。”

  公元1546年(明嘉靖二十五年),貴州普安州(今盤縣)詩人邵元善的詩提及“紅崖天書”的形貌,而且還對其做了有史以來的第一次破譯,從而掀起“紅崖天書”破譯的第一次高潮。邵元善認為,“紅崖天書”是三國時期諸葛亮南征時與當地少數民族結下的詛咒盟誓的石碑。

  清朝道光、光緒年間,由于民間收藏熱的興起,出現了“紅崖天書”破譯的第二次高潮。

  公元1901年(清光緒二十七年),永甯州團首羅光堂為了晉級,想要拓印一大批“紅崖天書”,以送給頂頭上司,便命令工匠用桐油拌石灰塗凸字面,使字變成陽文進行拓印,之後又命令工匠用錘鑽将桐油石灰鏟平,讓人參照還殘留的某些筆劃,随意亂刻上一些似文似圖的字,這樣就使“紅崖天書”的本來面目遭到了破壞。

  上世紀90年代,随着貴州安順地區行署發出百萬元懸賞破譯“紅崖天書”的消息,社會上掀起了第三次破譯高潮。

  但是,自明朝弘治初年至今500多年,雖然參與破解研究“紅崖天書”的專家學者給出了40餘種說法,但是,他們的破解都存在諸多破綻或難以讓人信服的地方,能夠得到絕大多數專家學者認可的破譯至今沒有出現。故有人認為“紅崖天書”的神秘性不亞于古埃及的金字塔、秘魯納斯卡地畫、巴比倫空中花園等世界奇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