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篇說《周易》的第十二卦,否,意思為塞,不通。卦象和卦意和“泰卦”完全相反。泰卦說的是天地萬物相交,相通,才有生機活力。才能各美其美,各利其利,是一種動态的平衡之美。而否卦說的完全相反,因為不能交通,天地萬物處于一種閉塞狀态,甚至是一片混亂。延伸到人類社會,就是昏君奸臣當道的亂世。
四時循環往複,人間治亂相替,否泰循環,這是一種規律,誰也無法抗争。作為管理者,隻能盡人力,聽天命,盡量保泰消否,讓太平多一點,亂世短一點。
文王當殷世之末,親見世道之否,所以卦辭說“否之匪人”;後來孔子居春秋之否,所以說“道之将行也與,命也;道之将廢也與,命也。”孟子居戰國之否,乃說“莫之為而為者,天也;莫之緻而至者,命也。”這裡說的都是“否之匪人”,意思就是天道使然,非人力所為。
那麼在這種亂世裡,君子當如何處之?文王說“君子貞”,意思就是君子守正處之。孔子的大象辭則有了延伸,“天地不交,否。君子以儉德辟難,不可榮以祿。”
“天地不交”說的是自然之象,本卦下卦是坤,為地;上卦是乾,為天。天上地下,各不相幹,自然否塞不通。君子在此時也空有一番經世濟民之志,無所用之。
“儉德辟難,不可榮以祿”,“儉”,儉約其德,收斂其道德之光。“辟難”,避小人之禍也。“不可榮以祿”,不可因其德而得祿。這句話意思是說:在亂世之中,要收斂道德,如果因德而得祿,小人忌之,會招來禍患。如果我能韬光養晦,收斂道德,不引起小人之忌,則或能避難。
可能正因為受孔子的這種“儉德辟難,不榮以祿”思想影響,中國的文人面對亂世多是逃避,才有了桃花源的向往吧。
在“否”卦,孔子的大象辭和文王卦辭已經有了明顯的不同。這種情況在許多卦裡都有體現,我們在學習時要注意這種情況。這也是學易時會感到前後不一緻的原因之一。
對于諸多解易著作,我最喜歡的就是王夫之。船山先生注易,雖有未盡之意,但先生堅貞卓絕之志,令人敬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