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鋒
中國青年報原社長兼總編輯徐祝慶走完了他78年的人生,在2021年年末和這個世界揮手告别。看到這個消息時,青鋒原本就想寫些什麼,但不知道從何寫起。直到看到業界大腕詹國樞在“碼字工匠老詹”公衆号發的有關文章,青鋒不得不寫些什麼。
說起來和中國青年報的幾位前社長、前總編輯還真的是有些緣分。除了徐祝慶社長外,中國青年報前社長佘世光、前總編輯王石,都是在有關會議上謀面,後來有了一定的交往。當時的他們雖然已經退休,但在青年報刊界則都已經是大名鼎鼎。但見面時,佘世光社長主動掏出印着“中國青年報前社長 佘世光”名片遞過來的情景,許多年後的今天,仍然曆曆在目。如今想來,那不是一個普通的遞名片的動作,而是人與人之間平等,每個人對他人保持尊重的言傳身教。
若幹年後,青鋒受聘到北京某周刊做執行主編。想要拜訪一下中國青年報的幾位前輩,就給其中的一個老師打了電話,約定第二天去拜訪他們。豈料想,第二天整個北京城已是白雪皚皚,地上積雪足有一尺多深。盡管那時自己擁有了摩托羅拉蜂窩手機,但不知道幾位老師家中電話,就硬着頭皮從石景山遊樂園坐地鐵奔向約定的中國青年報社。
出東直門地鐵站,走在通往中國青年報的路上,地面已經泥濘濕滑,年紀輕輕的自己都很難站穩。想到幾位前輩都是六十歲以上的老人,便想着給中國青年報新聞研究所的一位老師打電話,讓他告知幾位前輩不要出來,再約時間拜訪他們。誰知,接電話的老師告知,幾位前輩怕我有此擔心,已經告知他,他們已經在到報社的路上,讓我一定要等他們到來。聽到這裡,不由得兩眼濕潤。老一輩報人這種有約必赴,言而有信的精神,成了青鋒今後必須的遵循。
沒有想到,那次見面後沒有多久,王石總編輯和佘世光社長先後離世,再也沒有機會和他們謀面。若幹年後,當青鋒再到北京謀生的時候,到一位老師家中拜訪才知道,幾位前輩當年是從離中國青年報很遠的家屬院趕到報社相見的。至今每每想起當年,感動之餘,總有某種愧疚。
一直以來,每每和自己同事談到中國青年報的幾位前社長、前總編輯,青鋒都會忍不住給同事講一些他們的小故事。曾經入選過課本的《為了六十一個階級兄弟》的作者——王石總編輯,因為工作需要從總編輯的崗位上退了下來,一個記者寫了一篇稿件,發與不發,大家意見不統一。按照規定提交編委會讨論決定,雖然退下來但仍然可以參會的王石老師,會議結束走出會議室看到等在門口的當事記者,含着淚對記者說,稿件沒有通過。面對這樣一個前輩,任何一個當記者的,此時因為自己辛辛苦苦采訪來的稿件沒有通過而見諸報端,縱使有多大的怨氣,焉能不煙消雲散?焉能不從前總編眼裡看出他對每篇稿件的疼愛。
中國青年報原社長兼總編輯徐祝慶去世當天,中國青年報攝影記者賀延光發微博哀悼時如此評價徐祝慶:“您嚴肅又随和,認真又寬厚,您是一位能為下屬遮風擋雨的領導者,是一位有情懷有尊嚴有極高水平的新聞報人!”
是啊,但凡一個能夠被懷念的被人們不能忘記的報人,哪一個不是敢于擔當,有情懷,又有着新聞理想呢?
王石、佘世光、徐祝慶,他們一個一個離去,但他們身上留下的卻是一代報人永不磨滅的精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