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是我國佛教的主要派别之一,主張修習禅定,故名禅宗。
而禅宗文化,就是以禅宗思想為基礎所發展起來的一種傳統文化。
那麼,禅宗文化的代表是誰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
一、達摩與慧可
達摩祖師,印度人氏,名菩提達摩。達摩自稱佛傳禅宗第二十八祖,達摩祖師來中國之初,谒見梁武帝,然而并不契機,遂至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人稱壁觀婆羅門。達摩祖師主要宣揚二入四行禅法,對中華文化起了很大的影響。達摩祖師是中國禅宗的始祖,故中國的禅宗又稱達摩宗。
慧可,又名僧可,号神光,是漢傳佛教禅宗的二祖。他少為儒生時,博覽群書,通達老莊易學。出家以後,精研三藏内典。年約四十歲時,遇天竺沙門菩提達摩在嵩洛遊化,因志求佛法,即立雪斷臂,禮他為師,終得達摩所傳心印。此後從祖師學習六年,盡得達摩衣缽真傳,是禅宗代表性人物之一。
二、神秀與慧能
神秀和尚,唐代高僧,為禅宗五祖弘忍弟子,禅宗北宗創始人。其少習經史,博學多聞。
五祖之門人中,以神秀為第一上首,稱‘秀上座’。五祖示寂後,神秀于北方振錫,故亦稱‘北秀’,被尊為北宗禅之祖。北宗主張以笃踐實履之精神修行禅法,講究“漸修”。北宗以長安、洛陽為中心,法運昌隆約一百年,門下俊秀輩出,但傳四、五世即告斷絕。
大鑒惠能因一偈著名的“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受五祖認可,受五祖衣缽,繼為第六祖。其後避難南方,住韶陽曹溪,大振禅風,是為南禅宗之祖。南宗弘揚“見性成佛,直指心傳”的頓教法門,講究與北宗“漸修”相對應的“頓悟”,以南、北二宗宗風之異,遂有“南頓北漸”之說。
三、懷讓與馬祖
南嶽懷讓從六祖蒙受心印,一生忠實繼承慧能衣缽,主張“心性本靜,佛性本有”,“覺悟不假外求”,強調“以無念為宗”和“心即是佛”,自稱“頓悟法門”,又叫“頓門”,其宗旨“淨心、自悟”四字。修行方法簡便,僧徒衆多,成為中國佛教禅宗正統。其門下的臨濟宗流傳時間長,影響大,在晚唐和宋代先後傳入朝鮮、日本。懷讓心傳由馬祖道一繼承。
四、百丈懷海
懷海和尚,馬祖道一的法嗣,馬祖門下三大士之一,開悟後,因住持百丈山,故世稱百丈懷海。
懷海的禅學思想,深得祖師惠能和馬祖道一的真傳,十分強調佛法就在各人心中,不假旁求;學佛就是要消除自心所受妄想的系縛,明心見性,也就是證得佛法。此外,懷海還是唐代著名的佛教改革家,自他于百丈山創建禅刹、訂立清規之後,禅宗始脫離禅僧寄住律寺之制。
五、青原行思
行思,又名青原行思,原是惠能大師門下首座,後弘法于吉安市青原山淨居寺,為六祖下弘傳最盛的兩大法嗣(另一法系為懷讓南嶽)之一,其後出雲門、曹洞、法眼三大宗支。
結束語:我國禅宗曆史淵源流長,在各個時期都出現過學養深厚的大德高僧,他們成為了禅宗及禅宗文化的代表,也使禅宗能夠曆經千年,至今不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