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當當當
一年一度的婦女節又雙叒(ruò)叕(zhuó)的來到了,
許多美少女都或多或少地對“婦女”一詞有些排斥,
改稱其為女神節,
殊不知,
國際勞動婦女節,全稱“聯合國婦女權益和國際和平日”,是在每年的3月8日為慶祝婦女在經濟、政治和社會等領域做出的重要貢獻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設立的節日。
敲黑闆,劃重點
“為慶祝婦女在經濟、政治和社會等領域做出的重要貢獻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設立的節日。”
所以廣大女性們,我們能過婦女節,完全是沾了部分巾帼的光!
有人說婦女是指年滿18歲的女青年,其實法律對此并沒有相關規定,可以說,所有女性在法律上都可以認為是“婦女”。
So 這應該是一個除母親節和情人節以外,為所有女性設立的紀念日!
其實最早的時候,婦女節并不是在3月8日這一天。
工業革命之後,工廠的大量出現,使女性們由家庭主婦轉為社會工作者。
剛開始女工們是非常激動的,竟然可以出門掙錢了!但是很快她們發現,自己不僅工作時間長,而且工資還低,于是,就有很多女性不幹了。
1857年3月8日,紐約的紡織業女工們開始遊行罷工,雖然并沒有什麼用......
1908年的3月8日,紐約街上已經有1.5萬的女工打出了“面包與玫瑰( We want bread and roses too)”的口号進行遊行。美國社會黨順應民心,1909年商議每年二月的最後一個周日是美國婦女節。
1910年,“第二國際”在丹麥哥本哈根舉辦了國際社會主義婦女代表大會,但由于哥本哈根婦女代表會議沒有規定國19世紀美國婦女的獨立标志際婦女節的具體日期。所以,1922年之前慶祝這個節日的活動随機性較強。
1911年3月19日,歐洲一些國家的無産階級婦女舉行了曆史上第一次慶祝國際婦女節的活動。于是,就你了,3月19日!
既然3月19日是天選之日,
那麼3月8日後來又是如何有機可乘的呢?
談及此,就不得不給大家介紹一位偉大的女性、創立國際勞動婦女節的主要提議者——克拉拉·蔡特金。
【克拉拉·蔡特金 國際社會主義婦女運動領袖之一,無産階級女權解放的靈魂人物。
1910年8月,在丹麥召開了國際社會主義者第二次婦女代表大會。會上倡議1911年的3月8日為第一個國際勞動婦女節。】
在1917年,俄國爆發了二月革命(公曆3月8日),為了紀念這次活動有很多女工的參與,蔡特金說服列甯将3月8日定為婦女節。(是的,大佬無處不在)
在德國1918年十一月革命中,女革命家盧森堡的生日3月5日變成了婦女節,不過這個日期僅存續3年便被更改了。
1921年9月,第二國際婦女代表在莫斯科開會,認為還是3月8日更有紀念意義,所以最後還是以共産主義之名,将日子定在了3月8日。
巧的是,今年的這一天還是農曆二月初二龍擡頭喲。
【龍擡頭,每年農曆二月初二,俗稱青龍節,傳說是龍擡頭的日子。所謂“龍擡頭”指的是經過冬眠,百蟲開始蘇醒。】
龍是鱗蟲之長,龍出則百蟲伏藏。
所以,農曆二月初二龍擡頭,是希望借龍威以懾服蠢蠢欲動的蟲子,目的在于祈求農業豐收與人畜平安。
人們認為龍是祥瑞之物,和風化雨的主宰,所以會舉行敬龍祈雨,放生,以求一年吉祥豐收。
在這一天民間還有剃龍頭的習俗。
“剃龍頭”:“二月二,龍擡頭,大人小孩要剃頭。” 兒童理發,叫剃“喜頭”,借龍擡頭之吉時,保佑孩童健康成長,長大後出人頭地;大人理發,辭舊迎新,希望帶來好運,新的一年順順利利。
另外,為了納吉,二月初二這天的食物也與“龍”相關。
面條被稱作:“龍須面”
“龍耳”、“龍角”
這一天,
面條不叫“面條”,稱作“龍須面”;
水餃稱作“龍耳”、“龍角”;
米飯稱作“龍子”;
煎餅烙成龍鱗狀,稱作“龍鱗餅”;
面條、馄饨一塊煮叫做“龍拿珠”;
吃豬頭稱作“食龍頭”;
吃蔥餅叫做“撕龍皮”。
一切均取與龍有關的象征與寓意。
今天,婦女節邂逅二月初二龍擡頭,大家想好要怎麼度過了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