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有學問#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這首詩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講的正是清明時節的場景。
遠在梁代,就有人記載:清明前兩天的寒食節,往往有“疾風甚雨”。若是趕上清明這天下雨,就有個專名“潑火雨”,而詩中用“紛紛”來形容那天的“潑火雨”,将凄迷和美麗的境界描寫得淋漓盡緻。
清明節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仲春和暮春之交,也是冬至後的108天,是個重要的祭祀節日。清明有天清氣明的意思,從這時開始,天氣清澈明朗,陽光明媚,百鳥啼鳴,柳綠桃紅,草木萌發,整個大地都活躍起來。
01 清明節的由來
最初清明隻是一個“節氣”。清朝《歲時百問》記載:“萬物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這個時節雨水增多,大地回春。人們會相約去郊遊玩耍,所以古代人過清明是很歡樂的。
那它是怎麼變“沉重”的呢?說來也巧,在清明前後還有兩個節日,分别是上巳節和寒食節。人們在上巳節祈願祛除災病,在寒食節掃墓祭奠先人。
按照當時的曆法來算,寒食節總是和清明的日子“撞上”,上巳節和它倆也比較相近。後來這三個日子逐漸融合起來,清明擔起重任,結合了三者的習俗:掃墓、插柳條、吃冷食、踏青……
02多種習俗過清明
清明節俗豐富,歸納起來是兩大節令傳統:一是禮敬祖先,慎終追遠;二是踏青郊遊、親近自然。
寒食
清明節的前一天是寒食節。
從曆史的實際來看,禁火冷食主要反映了中國古人改火習俗的遺迹。寒食食品包括寒食粥、寒食面、寒食漿、青精飯及饧等;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盤兔、棗餅、細稞等。
秋千
秋千,意即揪着皮繩而遷移。它的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為了避忌諱,改之為秋千。古時的秋千多用樹枝為架,再拴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闆的秋千。
蕩秋千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别是兒童所喜愛。
蹴鞠
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遊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
踏青
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習慣。
植樹
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
03 哀而不傷是清明
心理學專家研究發現,清明節會帶來積極面向新生活的希望感。人們通過掃墓寄托哀思,振作精神來進入新的生活。
中國民俗學家也表示:“踏青郊遊作為清明節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為了讓人們感受春天的生機勃勃,滿懷積極的生活态度。”
04 清明節詩詞
清明
王禹偁 〔宋代〕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清明夜
白居易 〔唐代〕
好風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獨繞回廊行複歇,遙聽弦管暗看花。
清明日對酒
高翥 〔宋代〕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日落狐狸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清明即事
孟浩然 〔唐代〕
帝裡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車聲上路合,柳色東城翠。花落草齊生,莺飛蝶雙戲。空堂坐相憶,酌茗聊代醉。
清明
黃庭堅 〔宋代〕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隻生愁。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餘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清明
杜牧 〔唐代〕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蘇堤清明即事
吳惟信 〔宋代〕
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莺。
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歐陽修 〔宋代〕
清明上巳西湖好,滿目繁華。争道誰家。綠柳朱輪走钿車。遊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嘩。路轉堤斜。直到城頭總是花。
你還知道哪些清明節習俗和古詩?
歡迎評論區裡說說~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