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全面認識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全面認識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6-29 02:43:41

全面認識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者:黎海波(中南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教授),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全面認識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全面認識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從知情)1

全面認識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作者:黎海波(中南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教授)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線,要求物質和精神(意識)兩個方面、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都要抓。其中,将宏觀的社會問題具體化為微觀的個體行為,是落實落細相關工作的關鍵。從微觀層面而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就是要從意識形态建設的角度形成正确的認同,以此來引導和規範個人言行,進而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關乎認同。我們黨在長期的實踐中将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與我國民族問題具體實際相結合,确立了以民族平等、民族團結、民族區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榮為主要内容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基本框架,形成了民族工作的一系列基本制度和政策,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确道路。從橫向來看,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産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國家意識、公民意識、法治意識,各民族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構成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内容。從縱向來看,認同的動态遞進又可分為認知、情感、意志和行為等維度。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一個知行合一的過程,包含知、情、意、行四個維度。其中知、情、意是社會個體心理活動的三個環節和步驟,行則是對知、情、意的實施和結果。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中華民族成員關于中華民族客觀實體、共有身份和社會規範等在知、情、意層面的心理體驗和主觀映象。知、情、意涉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行則涉及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知、情、意、行是可以相互促進和轉化的。同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為了推動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也會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認知維度上表現為社會個體對中華民族共同體的理性認知。認知是情感的基礎、行為的先導。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強調,我們遼闊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開拓的,我們悠久的曆史是各民族共同書寫的,我們燦爛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創造的,我們偉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四個共同”是對各民族共創中華的高度概括,是社會個體正确認知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基礎與核心,是牢固樹立正确的國家觀、曆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的基礎。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情感維度上表現為社會個體對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心理歸屬、情感依戀等方面的正向情感,是在中華民族共同體認知維度上産生的情感投射。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這“四個與共”,深刻反映了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錯雜居、經濟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親近、文化上兼收并蓄的曆史與現實,是社會個體在情感維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基礎與核心,有助于促進各民族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意志維度上表現為社會個體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共同奮鬥的自覺态度和堅定決心。社會個體對中華民族共同體的理性認知和正向情感的内在升華表現在意志維度,是調節和驅動個體把意識轉化成行為的動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是個體在意志維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基礎與核心,要以“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為目标引領,實現好各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維護好中華民族共同體整體利益。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行為維度上表現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外顯行為。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是個體在行為層面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基礎與核心。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社會個體行為維度上,表現為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

來源: 中國民族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