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一共有56個民族,漢族是我國的主體民族。但是在曆史的長河中,無數的少數民族默默的融入進漢族中,成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子。你知道中國曆史上四次民族大融合是什麼時候嗎?下面一起去民族文化中看看吧!
春秋時期
在春秋時代,華夏民族主要居住在黃河流域,南到長江,北到長城一帶,東到大海,西到隴西。而在這片廣大的區域内,同樣也生活着其他民族,華夏民族統一稱呼這些異族為“戎狄”。 這些戎狄,經過春秋戰國五百年的長期演化,到了戰國末年仍保留活躍态勢的已經是寥寥無幾。
而在廣大長江以南的地區,同樣生活着兩隻比較強盛的民族,一個是楚,一個是越。雖然這兩個民族建立了楚國和吳越等諸侯國,但是在中原諸侯的心目中,他們仍然是“異族”, 楚族滅亡于秦統一中國之後,而越族滅亡時期稍微晚一點,曆史學家估計到了西漢末年,百越才融入到中原王朝之中。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
東漢末年以後遷居中原的匈奴、鮮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數民族,經過與漢族四百年左右的通婚雜居,相互學習。生産互補,至北朝末年,胡漢差異逐漸消失,實現了民族大融合。少數民族在語言、服飾、風俗習慣和民族心理等方面基本漢化,漢族吸收了胡服、胡食、胡樂等少數民族文化的優秀部分。少數民族接受漢化,實現封建化,封建化又促進某些民族間的融合,成為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一大特點。
五代及遼、金、元時期
五代十國時期,南方相對安定,經濟獲得較大發展。五代十國後期,後周逐漸強大,為後來結束分裂割據局面奠定了基礎。北宋時,同其并立的主要少數民族政權,有契丹族建立的遼,有取代遼的女真族建立的金,還有黨項族建立的夏。各民族政權間不斷進行戰争,同時也加強了經濟文化交流。宋元時期,各民族經濟交往頻繁,手工業、商業和城市經濟較前繁榮,中國同亞、歐、非各國聯系加強,文化科學技術達到了高度繁榮的水平。這一時期民族融合的特點,是在邊疆地區進行的,不僅少數民族融合于漢族,而且大量的漢族融合于少數民族。
清朝
清朝是由滿族人建立的,剛開始的時候,滿族對于漢族的防範特别的嚴,提出滿漢不能通婚,但是随着時間的推移,滿族逐漸漢化,學習漢族的文化,在新中國成立後,滿族之中還出現了不少谙熟漢族文化的國學大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首頁菜單欄内
,
2023-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