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課堂問題行為,一般指發生在課堂上的,與課堂行為規範和教學要求不一緻,并影響正常課堂秩序及教學效率的課堂行為。這樣的行為不僅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而且常常引起課堂紀律問題,影響教學質量。根據學生行為表現的傾向,将課堂問題行為分兩類:一類是外向性,一類是内向性問題行為。外向性問題行為主要包括相互争吵、挑釁推撞等攻擊性行為;交頭接耳、高聲喧嘩等擾亂秩序的行為;做滑稽表演、口出怪調等故意惹人注意的行為;以及故意頂撞班幹部或教師、破壞課堂規則的盲目反抗權威的行為等等。内向性問題行為主要表現為在課堂上心不在焉、胡思亂想、做白日夢、發呆等注意渙散行為;害怕提問、抑郁孤僻、不與同學交往等退縮行為;胡塗亂寫、抄襲作業等不負責任的行為;遲到、早退、逃學等抗拒行為。因此,教師在課堂管理中不能隻根據行為的外部表現來判斷問題行為,不能隻控制外向性問題行為,對内向性問題行為也要認真防範,及時矯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