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入門ui小技巧

入門ui小技巧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8 00:50:16

我們經常和開發們打交道,也會經常聽到一些技術上的用語語(像什麼SDK、RT、結構化數據等等)。當時聽到這些時,你心裡肯定是黑人問号臉:他到底在講什麼???

入門ui小技巧(15個交互與UI必懂的技術用語)1

所以今天想說下我個人所遇到的一些技術用語,内容可能不太全面,但還是希望能給你帶來一些收獲。

目錄:

一、API與SDK

二、SKU與SPU

三、熱更新與冷更新

四、結構化與非結構化數據

五、數據兼容與功能兼容

六、聯調與封閉

七、RT與并發用戶數

八、基準

一、API與SDK

1.API:

應用程序編程接口,指兩個軟件/系統間的連接通道,以實現數據間的傳送與處理。

比如:

1.手機插上USB數據線 連接電腦,USB數據線插口就是一種API接口。

2. MacBook與iPhone之間傳輸圖片,‘隔空傳送’能力就是一種API接口

入門ui小技巧(15個交互與UI必懂的技術用語)2

特點:一種建立數據連接的通道

2.SDK:

軟件開發工具包,指集合了某些功能的虛拟安裝包,可以向其他公司對外提供使用(裡面的功能)。

比如:高德地圖團隊生成了一個‘地圖SDK’,一些小公司想直接使用高德地圖的功能,就可以通過這個‘地圖SDK’來完成。

入門ui小技巧(15個交互與UI必懂的技術用語)3

特點:能讓SDK使用方 節省大量的開發成本和人力資源,方便/快速調用。對于SDK制作方來說,能讓擴展現有的産品生态圈。

二、冷更新與熱更新

1.熱更新:

用戶一打開應用就會遇到的即時更新,不用重新下載 整個APP安裝包的更新方式。

比如:功能更新、遊戲補丁下載

入門ui小技巧(15個交互與UI必懂的技術用語)4

特點:能動态下發代碼。它可以使開發者在不發布新版本的情況下,發布功能和修複BUG。

2.冷更新:

用戶需要下載完整的APP安裝包,才可完成使用整個産品 的更新方式。

比如:版本叠代

入門ui小技巧(15個交互與UI必懂的技術用語)5

特點:開發者每次都要重新打包app,提交給應用商店/蘋果進行審核。審核通過後,用戶得下載/更新整個app所需要的流量。

三、SKU與SPU

1.SKU:

庫存量單位:即組成一個産品/信息的最小單位,相當于一種‘顆粒度’。

比如:一個圖層、一瓶小怡寶礦泉水、一種手機顔色

入門ui小技巧(15個交互與UI必懂的技術用語)6

特點:每一個SKU都是唯一的,用于辨識産品體系内的其他信息。

2.SPU:

标準産品單位:可以說是最小信息單位的集合。一個SPU相當于是N個SKU的編組。

比如:一個圖層編組、一種怡寶礦泉水、一部手機信息

入門ui小技巧(15個交互與UI必懂的技術用語)7

特點:一個SPU會包含多個SKU,該SPU在平台體系下也是唯一的。

四、結構化與非結構化數據

1.結構化數據:

固定格式、統一結構、有限長度等的 數據展示方式,且可以用一個‘二維關系表’來表示。

入門ui小技巧(15個交互與UI必懂的技術用語)8

什麼是‘二維關系表’?

就如同一個标準Excel表:以行為單位,每一行數據表示一個實體/一組信息,每一行數據的屬性是相同的(因為每一列對應一個特征)。

入門ui小技巧(15個交互與UI必懂的技術用語)9

特點:數據展示非常規範化

2.非結構化數據:

與上面相反,很難用統一的格式/結構來組織、且不能用二維關系表展示的數據。

比如:各種散落文本、圖片、視頻音頻、文檔、HTML等

入門ui小技巧(15個交互與UI必懂的技術用語)10

特點:信息展示比較零散

五、版本兼容

指新/老版本之間,在産品信息與能力上的協調或處理。一般體現在2個方面:數據兼容和功能兼容。

1.數據兼容:

指新/老兩個版本,在數據展示上的内容、格式、種類上是否一緻?

比如:

a.在日期展示上,老版本的數據格式是 ‘2020年5月1日’,而新版本上計劃是‘2020.05.01’。此時就需要新版本上線前,将所有日期的數據都統一(兼容)成新版本(小數點)的格式。

入門ui小技巧(15個交互與UI必懂的技術用語)11

b.注冊頁面,新版本上多了一個‘個性簽名’的字段,如果在老版本上沒有傳回這個字段,是否會引發一些問題?

2.功能兼容:

指新版本上新增的功能,在老版本上該如何進行處理?尤其會讓兩個版本的用戶産生交互行為

比如新版本上了‘語音通話’,而老版本卻沒有。此時新版本的用戶向老版本用戶發起‘語音通話’,老版本該如何處理(兼容)?

一般都是在提示用戶‘對方嘗試向你發起語音通話,當前版本不支持,快去更新吧~’

六、聯調與封版

1.聯調:

指的是數據接口上的走查。大家把做好的接口一起調試下,看下後台的數據格式是否正确、數據流是否正确等、會給什麼參數、返什麼内容。

2.封闆:

指測試完成後,準備将該階段的app安裝包提交至應用商店/App Store 進行審核上線。

封版後就不再允許提交或修改代碼,等到了下一個叠代版本再說(除了出現緊急bug之外)

沒錯,說的就是冷更新...

七、RT與并發用戶數

1.RT:

系統響應時間:指客戶端發出一個請求後,服務器開始接受、處理、返回請求結果時所經曆的時間。頁面加載的loading越久,RT就越長。

入門ui小技巧(15個交互與UI必懂的技術用語)12

響應時間包含:請求發送時間、網絡傳輸時間、服務器處理時間

2.并發用戶數:

同一時刻正在與服務器進行交互的在線用戶數量。

比如晚上9點,用微信‘掃一掃’ 識别二維碼。

正在掃描二維碼、處于識别過程的用戶總數,就屬于并發用戶數。因為他們此時和服務器正在産生交互(取幀識别)。

而識别成功或失敗的就不能算了。

入門ui小技巧(15個交互與UI必懂的技術用語)13

并發用戶數 有兩個常見的錯誤觀點:

1. 把并發用戶數量,理解為使用系統的全部用戶數量

2. 把用戶在線數量,理解為并發用戶數量

八、基準

促使開發做出技術決策的一種依據。即 為什麼選擇這麼做?

比如:微信掃一掃中的‘閃光燈’圖标,該何時出現,何時消失?

入門ui小技巧(15個交互與UI必懂的技術用語)14

這個基準就是:檢測手機攝像頭下的光線情況。當周邊光線幽暗時才出現‘閃光燈’圖标。(用戶需要時可以找到,不需要時可以看不見它)

再如:京東裡為何有微信支付,沒有支付寶?因為京東和騰訊有特别合作,所以你懂得~

- 總結 -

以上就是我個人在騰訊這邊遇到的一些技術用語(那些基礎的就沒必要說了,如toast提示、native頁面等)。

内容不太全面,都是個人愚見。但還是希望能給你帶來一些收獲,避免出現 ‘ 剛才開發說的詞是什麼意思?’的尴尬局面。

end

文章來自社區簽約作者: 和出此嚴(公衆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