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羌人山裡漢』
簡介羌族,源于古羌,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一個有着3000年曆史的古老的民族,羌族人自稱“爾瑪”,意為“雲朵上的民族”。
自古羌族人就能歌善舞,勤勞樸實,熱情好客,粗狂豪邁,淳樸厚道。喝咂酒,唱羌歌,吹羌笛是羌族地區流行的一種娛樂節目,一種特殊的待客方式。羌笛作為羌族人生活、娛樂、待客的一種特殊樂器,它的身影無處不在。
羌笛在羌語中稱為 “其篥”、“幫”、“士布裡”等,是中國古老的單簧氣鳴樂器,因源出于少數民族古羌族中,故稱之“羌笛”,又因羌笛豎着吹奏,也被稱為“羌管”。
羌笛與竹笛、箫等制作方法和工藝上,相對羌笛制作要繁瑣一些。
羌笛笛身一般選用杆直、筒圓、節長、不易開裂的油竹制成而成,長約13~20厘米,粗如小指,兩管并列,以細線捆緊,管口直徑2厘米左右,吹嘴上端約3厘米處,有薄薄的竹簧片,鑲嵌于管頭。吹奏時,含入口中,使用羌族人民獨特的“鼓腮換氣法”吹奏,兩管同時發聲,音色柔和、悠揚婉轉,并帶有悲涼之感,宛如離歌。目前,常演奏的曲目有《折柳詞》、《思鄉曲》、《薩郎曲》等。
千百年來,羌笛去過大漠邊關,進駐詩詞歌賦,邁過唐、宋、元、明、清,見證中華曆史變遷。
那麼,羌笛,究竟為何物?下面,請跟随山民一起走進這古老單簧氣鳴樂器——羌笛的前世今生。
1.羌笛的曆史源遠流長
羌笛,這一古老而神秘的樂器,其曆史悠久。據記載,秦漢以前,遊牧于黃河、湟水一帶的羌人,便開始使用羊腿骨或鷹翅膀骨制笛。到公元前1世紀,後經西漢學者京房改造完善,在原(兩漢以前,羌笛隻有三、四個按孔)有基礎上加了一個最高音按孔,使其定型,并留傳至今。
東漢著名經學家馬融在《長笛賦》中這樣寫道:“近世雙笛從羌起,羌人伐竹未及已。龍鳴水中不見己,截竹吹之聲相似。剡其上孔通洞之,裁之當鞭便易持。易京君明隻音律,故本四孔加以一。君明所加孔出後,是謂商聲五音畢”。
詩中詳實地介紹了羌笛制作方法、樣式、音色、演變等。以此推斷,羌笛傳承至今,至少已有2000多年曆史。目前,主要流行在四川阿壩、北川和汶川等羌族人居住地。
2.羌笛是中華文化傳播的見證者
羌族不僅是華夏族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對中華民族曆史發展和文化傳承有着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從東漢到南北朝,從隧唐到宋、元、明,各代文人墨客的詩詞歌賦中都有關于羌笛的記載。
羌笛毅然成為曆代文人墨客筆下的“寵兒”。如:東漢馬融《長笛賦》中這樣記載:“近世雙笛從羌起,羌人伐竹未及已”;南北朝庾信《拟詠懷》悲曰:“胡笳落淚曲,羌笛斷腸歌”;宋代趙佶《眼兒媚·玉京曾憶昔繁華》歎道:“家山何處,忍聽羌笛,吹徹梅花”……
羌笛,更是邊塞詩裡的“常客”。如:王昌齡《從軍行》詩雲:“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裡愁”;王之煥《涼州詞》寫到:“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李處全《水調歌頭·微雨眼明處》中:“碧天如洗,何許羌笛月邊吹”……
羌笛,也是羌家兒女在喜慶豐收、過年過節常用的樂器,亦是羌家小夥子向姑娘表達愛情的一種方式。
羌笛,經過詩詞歌賦、文學作品、影視節目、娶嫁婚慶的渲染,被賦予了"憂愁、悲涼、落魄等特殊含義,也被古人賦予了“思鄉、思念"等情感。
3.羌笛的形狀與傳承
由于羌族沒有文字傳承,曆史文化除了靠羌族釋比口傳心授外,傳承渠道少之又少,導緻了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産沒有很好的傳承和發揚,有的更面臨着斷層和滅絕邊緣。
而羌笛一直延續古老的傳承方式——傳男不傳女原則,加之沒有樂譜,實行師承相傳方式進行口口傳承,枯燥難學,導緻了很多年輕人不願學,不肯學。羌笛傳承至今,正面臨着後繼乏人,令人堪憂。雖然早在2006年5月20日,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藝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但2008年,突如其來的5.12汶川特大地震席卷了整個汶川、北川、阿壩等地,許多文化傳承人失去了生命,許多生命被長埋在了廢墟,這場災難,給中國人民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 。
随着新時代步伐,羌族文化在黨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十年間,北川羌族自治縣拍攝了大量關于羌笛相關的演奏節目,如《羌禧》、《羌葬》等,受到廣泛關注和好評。各地通過召開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座談會、培訓班等方式,羌笛從盛到衰,從衰再到興,逐漸被年輕一代接受和喜愛,許多年輕人自覺肩負起曆史責任和重托,紛紛加入到羌族文化傳承隊伍中。
山民認為,羌笛這門古老技藝,不能隻尊崇老祖宗的傳承方式,要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除借助新興媒體大力推廣宣傳,擴大影響力。
羌笛更要像詩詞進校園、進社區一樣,将羌笛技藝傳播于學校和社區,依次來喚醒學生和廣大老百姓的文化情思,文化素養,共同來傳播、傳承,讓經典永流傳。
4.羌紅獵獵上碉樓,羌笛悠悠道古今
千百年來,羌族人民與其他兄弟民族一道融入在中華血脈中,同呼吸、共命運,用勤勞和智慧共同創造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曆史和燦爛的文化,共同捍衛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羌笛,從古代走向現代,從大漠邊關走進詩詞歌賦,從民間娛樂走上銀屏大幕,吹起曆史塵埃,一路嘹亮,一路悠揚、一路婉轉、一路蒼涼,一路铿锵,一路燦爛,見證了悠悠中華民族榮辱與心酸,見證了中華民族文化的璀璨和變遷。
羌笛,不是指尖逐漸消失的時光;不是青花瓷上暗淡的釉色;不是古道上漸行漸遠的駝鈴。
羌笛,是中華民族前進的見證者;是中華民族的活化石; 是中華民族曆史發展的最強音!
圖片:來自網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