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蜈蚣百足,行不及蛇。家雞翼大,飛不如鳥。馬有千裡之程,無人不能自往。人有淩雲之志,非運不能騰達。文章蓋世,孔子尚困于陳邦。武略超群,太公垂釣于渭水。盜跖年長,不是善良之輩。顔回命短,實非兇惡之徒。堯舜至聖,卻生不肖之子。瞽叟頑呆,反生大聖之兒。張良原是布衣,箫何稱謂縣吏。晏子身無五尺,封為齊國首相。孔明居卧草廬,能作蜀漢軍師。韓信無縛雞之力,封為漢朝大将。
馮唐有安邦之志,到老半官無封。李廣有射虎之威,終身不第。楚王雖雄,難免烏江自刎;漢王雖弱,卻有河山萬裡。滿腹經綸,白發不第;才疏學淺,少年登科。有先富而後貧,有先貧而後富。蛟龍未遇,潛身于魚蝦之間。君子失時,拱手于小人之下。天不得時,日月無光;地不得時,草木不長。水不得時,風浪不平;人不得時,利運不通。 昔時,餘在洛陽,日投僧院,夜宿寒窯。布衣不能遮其體,淡粥不能充其饑。上人憎,下人厭,皆言餘之賤也。
餘曰:非吾賤也,乃時也運也命也。餘及第登科,官至極品,位列三公,有撻百僚之杖,有斬鄙吝之劍,出則壯士執鞭,入則佳人捧秧,思衣則有绫羅錦緞,思食則有山珍海味,上人寵,下人擁,人皆仰慕,皆言餘之貴也。餘曰:非吾貴也,乃時也運也命也。蓋人生在世,富貴不可捧,貧賤不可欺。此乃天地循環,終而複始者也。
《破窯賦》透出的是人生命運和天地自然變化循環的思想,文章以自己從凄慘到富貴的經曆,列舉了自古以來曆史上諸多名人經曆的各種命運和磨難,擺事實講道理,來說明這世界人生命運的起起落落。
《破窯賦》,又名《勸世章》,北宋大臣呂蒙正的作品,與明清時期成書的《增廣賢文》裡面的内容、形式都很接近,通俗易懂朗朗上口。
相傳當初是為教化太子而作此文的。呂蒙正曾三次入相,兼任太子的老師。當時太子(後來的宋真宗)青春年少,目中無人,沒有哪個太師敢當面教訓太子。呂蒙正決定寫一篇文章,來告誡太子。于是寫了這篇《破窯賦》。這篇文章,雖然内容短小,但是卻包含了無窮智慧,聰明的太子一下子就懂得其中的道理。據說太子讀過此文後,一改常态,常虛心向他人請教。
《破窯賦》正是提示人們天道無常和人情冷暖是人世間的常态,提示人們要接受現實和應對天地時空的變化。
《破窯賦》是呂蒙正的親身經曆,因此更能讓人相信文中字,字中意;字字珠玑,振聾發聩。語言樸實,口語化,朗朗上口,無晦澀之,讓人醍醐灌頂,茅塞頓開。呂蒙正出身貧寒,深刻體會窮人的苦難,所以讀書勤奮、工作勤奮、愛民勤奮。他年輕的時候,曾經和寇準一起在破窯讀書,體會了人間冷暖。後來做了宰相,更體會到人心的寵辱。
呂蒙正(公元944年一一公元1011年)字聖功,河南洛陽人,北宋初年宰相。公元977年(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丁醜科狀元。三次登上相位,封為許國公,授太子太師。為人質厚寬簡,素有重望,以正道自持,遇事敢言。每論時政,有不允者,必不強力推行。谥文穆,贈中書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