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6日上午,随攝友圈來到風景如畫的寒山湖拍攝,由于寒山湖景區關閉。隻能在寒山湖旁邊的田芯村拍攝寒山湖。走進田芯村無意中看到一家豆腐皮作坊,原來田芯村手工制作的豆腐皮在天台縣比較有名,最興旺時期有三十餘家,目前隻有這一家繼續堅持這個村的創收“保留産業”。有幸拍攝下了一組手工制作豆腐皮的過程。
這位做了20多年豆腐皮的女主人,非常的熱情好客。
豆腐皮是大豆磨漿燒煮後,凝結幹制而成的豆制品。豆腐皮是從鍋中挑皮、捋直,将皮從中間粘起,成雙層半圓形,經過烘幹而制成的。
一間大約十幾個平方米的作坊内,女主人正在忙着制作當地人過年必備的食材:豆腐衣。作坊内一長排竈台上有16個大鐵鍋,鍋内熱氣騰騰的豆漿,散發出濃郁的豆香味。
豆腐衣,是普通老百姓餐桌上常見的美食之一。可别看這豆腐衣就是一張薄薄的皮兒,可它對于制作的技術要求可高了。
聽女主人介紹,先将大豆浸泡在水裡,待豆子完全浸透後,再将豆子拿到石磨上磨新鮮的豆漿,這樣的豆漿才能夠被用來制作豆腐衣。
竈頭裡柴火熊熊燃起,把豆漿倒進鍋裡,開始往竈頭裡添加柴火。
等這豆漿慢慢熱起來就要慢慢添加柴火了,火太小,豆腐衣容易化;火太大,豆腐衣容易滾破。
在加工豆腐衣時,鐵鍋内豆漿溫度保持70°~90°C,待豆漿表層結皮起皺時就可挑皮,動作迅速敏捷,一氣呵成。每5分鐘撈一張豆腐皮。
隻見女主人熟練地用小鏟子沿着鍋壁輕快地劃了一圈,豆腐衣的邊緣就跟鐵鍋分離了。
然後拿出一條細長的竹條從鍋中間穿過,一手竹條,一手竹簽抽出,擡起,一張白色的豆腐衣就從鍋中撈起,架在了鍋上方的竹架上,挂起來風幹就可以。
女主人說頭道豆漿撈豆腐衣是不加水的,出來的豆腐衣顔色跟豆子的顔色一樣,表層帶有油量,品質是最好的,一鍋豆漿一般也隻能撈百來張,二道豆漿撈出來的豆腐衣顔色紅。
一個鍋一般每隔5分鐘,再起一層油皮,重複操作,要時時留意鍋裡情況,這樣一站就是要一天,很辛苦!
幹這個每天要工作12到16個小時,才出幾百張豆腐皮,人不能離開,非常辛苦。
通常人們把“豆腐衣”和“豆腐皮”都叫“豆腐皮”,我們看到的這種“挑”成的豆腐皮,也叫“油皮”、“腐竹”、“豆腐衣”。另一種壓制成的豆腐皮,與豆腐近似,但較薄(比油皮則明顯較厚)、稍幹,有時還要加鹽,口味與豆腐有區别。但形狀、成分、口味、菜肴做法均有較大差别。
手工制作的豆腐皮口感比較好,豆香濃郁,顔色是正常的豆黃色甚至深一些。
風幹後的豆腐皮,再經過烘幹就制作成了。
女主人說,現在的年輕人都出門打工去了,對于手工制作豆腐皮不感興趣。希望這門傳統手工制作豆腐皮工藝,能夠得以保留傳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