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之歌 來源 | 讀者(ID:duzheweixin)
生活在信息時代的人們,習慣了用手機微信溝通交流,在朋友圈展示自己的日常生活、喜怒哀樂。
大家也逐漸習慣了從朋友圈去認識一個人、評價一個人。
但随着時間的推移,不知你有沒有發現,身邊的一些人,漸漸消失在了朋友圈……
01
生活好不好,朋友圈“不一定”知道
記得之前,在一次高中同學聚會上,大家忽然讨論起了以前班上一個很優秀的女生。
恰好她那天有事沒來,于是有人提議翻翻她的朋友圈看看她的現狀。
幾個人先後點進她的朋友圈,都發現裡面的内容定格在了3年前。
一個同學悻悻地說:“大概是因為現在混得不好,沒臉面發朋友圈吧……”
聚會結束後,我偶然聯系到了她,便問:“你最近過得怎麼樣啊,為什麼我們都看不到你的朋友圈了?”
她馬上回到:“你們看不到,其實是因為我根本不發朋友圈呀!”
原來,她在國外順利讀完研究生後回國工作,之後又遇到了自己的另一半。
現在,她正一邊忙着工作職位的晉升,一邊籌備婚禮。雖然朋友圈裡一片空白,實則小日子過得風生水起。
一個人生活的好與不好,其實并不是朋友圈裡的一條狀态就能反映出來的。
同樣的,一個人生活幸不幸福,也并不是9張精修圖片就能判定的。
之前看過這樣一條新聞。
有一位95後的女孩,朋友圈裡全都是令人羨慕的美美的照片。
精緻的英式早餐、昂貴的化妝品、北歐風梳妝台……這種令人羨慕的完美生活讓她獲得了無數個贊。
然而在這一份精緻的背後,卻是赤裸裸的現實。
原來,女生斥巨資從網上買了許多拍照道具:大理石背景紙、幹花、咖啡豆、英文桌布、火烈鳥、盆栽......
把這些道具鋪在淩亂不堪的床上、書桌上,便制造出了“品質生活”的假象。
所謂的完美生活,隻不過是在淩亂宿舍裡的一場“秀”。
所以說,在朋友圈裡叱咤風雲的人,生活未必有那麼精彩;
在朋友圈銷聲匿迹的人,生活也未必有那麼糟糕。
02
你的感情,别人未必能懂
在綜藝節目《朋友請聽好》中,易烊千玺曾曝光了自己的朋友圈。
令人驚訝的是,他給自己的朋友圈設置了三天可見,還在高考那段時間把之前的朋友圈都删除了。
聊天中,謝娜偶然提起了易烊千玺不太發愛朋友圈的事,易烊千玺坦言:
“我的朋友圈就隻發風景,看到好看的好玩的也會分享。但我從來不會抒發自己的情緒。”
這句話引起了何炅老師的共鳴,他也說,自己已經不敢在朋友圈洩露情緒了。
從前,無論是喜悅還是悲傷,我們都喜歡在朋友圈裡大肆宣洩一番。
但如今,随着年齡的增長,我們的身份逐漸增加,朋友圈裡的人員日漸複雜,除了親人、同學之外,還有同事、領導、客戶,以及很多有過幾面之緣卻不那麼熟的“朋友”。
經常是遇到什麼事情,剛想要發一條朋友圈分享或者吐槽,想到朋友圈裡有那麼多人都會看到,就又默默地删除了。
魯迅曾在《而已集·小雜感》裡寫過,人類的悲歡并不相通。
有人說,成年人都在自己的朋友圈裡,慢慢戒掉了情緒。
因為到了一定年紀,我們都會明白,很少有人真正在意你,也很少有人真的懂你。
公司發了獎金,你買了一個新的包包犒勞自己,開心地拍照發了朋友圈,結果卻有人說你炫耀;
戀人準備了周年驚喜,你開心地在朋友圈曬出了合照,結果卻有人說你秀恩愛;
親人過世了,你深夜失眠,在朋友圈發了一些感傷的文字,結果卻有人說你矯情……
記得演員沙溢曾在一期綜藝節目中憂傷地說道:
“有一天晚上我翻看手機,發現除了我兒子給我發的信息,沒有任何人給我發信息。
以前總以為自己很重要,其實,每個人在别人心中都沒有那麼重要。”
與其把自己的悲傷暴露出來,等待别人安慰,不如自己慢慢消化,慢慢療愈。
因為,隻有在自己的世界裡,自己才是真正的主角。
03
朋友圈裡的人生,不是真正的人生
朋友圈對于每個人來說,都像是一個展示生活的舞台,誰都不想在舞台上表現得太差,于是大家發每一條内容的時候都要精心修飾,哪怕真實生活一團亂麻,朋友圈裡也一定要是歲月靜好。
殊不知這樣粉飾太平,對自己的生活來說,根本就沒有什麼意義。
曾在網上看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名來自澳大利亞的18歲網紅女孩發了一個視頻,并在視頻中表示,她決定要退出社交媒體。
這個女孩名叫O`Neil,從高中開始,她已經憑借自己發的美圖在網絡上擁有了無數粉絲。
社交軟件裡的她顔值超高,身材完美,過着讓所有人都羨慕的生活:每天四處旅行,和朋友購物,享受美食,住豪華的公寓……
一直到18歲,她在網上越來越出名,Instagram上已經有了50萬多粉絲,YouTube上關注她的人也超過了 25 萬。
但她在視頻中卻說,這一切都是虛假的:
“你們會喜歡這張照片,是因為我化了妝,卷了頭發,燙了衣服,戴上了難受的大項鍊……來來回回拍了 50 多遍才找到一張稍微滿意點的照片,然後修了半天圖,直到覺得你們會喜歡為止……”
“為了一張自拍,我需要在鏡頭前擺弄好幾個小時,然後再用不同的 app 修圖……”
“我們在社交媒體上盡力展示我們最完美的一面,但為了維持這種虛假的完美,需要付出成千上萬倍的辛苦。”
她還說:
“我一直都沉浸在别人對我的看法裡,我總覺得有多少人點贊,就有多少人愛我。
社交媒體上的我在無意間成了我唯一的身份,我現在都不知道,如果沒有社交媒體,我是誰了。”
所以,她決定停止自己的YouTube頻道更新,删除了Ins上2000多張照片,告别這虛假的完美,回到自己真實的生活中。
就像蔡康永曾在一個訪談裡說到的那樣:
“我們看一下自己的朋友圈就知道,為了要營造給别人看的櫥窗,我們壓抑了多少自己。”
在去年的社交網絡行業報告裡有這樣一個結論:“30.5%的用戶,發原創内容朋友圈的頻率都降低了。”
也就是說,身邊越來越多的人,都不再常常發朋友圈了。
其實,那是因為大家都認清了一個現實:“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系。”
04
在知乎上看到過這樣一個問題:“不太愛發朋友圈的人,到底是怎樣的一種人?”
有人答:“他一定過得很好,因為他想要分享的人大概就在身邊。”
也有人答:“他一定很成熟,因為他獨自消化了所有的情緒。”
蔡康永也在訪談中被問到了同樣的問題,他回答:
“我甯願相信,他們把大部分心力拿去對付真實的生活,我會恭喜他們找到了生活的重心。”
人性最大的一個弱點就是,太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
其實,人活一生,隻要認真做自己就好,不必過多僞裝,更不必生活在别人的目光裡。
希望每一個人都能明白,朋友圈本就是個人空間,發與不發都是自由。
分享是一種樂趣,但我們也擁有保持沉默的權利。
希望我們都能在生活中獲得真正的快樂,并不隻是在朋友圈裡“過得還不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