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門診經常會聽到患者咨詢以下幾種問題:
1、大夫,我的鼓膜穿孔十多年了,我都這麼大歲數了,還有必要修補上嗎?
2、大夫,我的鼓膜剛剛打架被人打破了,我是不是要立即手術修補上啊?
3、大夫,我的鼓膜穿孔三個月了也沒長上,是不是必須要手術了啊?
針對患者常常詢問的問題,杜杜寫了這篇科普,大家不妨看看!
一、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什麼是鼓膜?
鼓膜是位于外耳道底,中心微向内凹入、橢圓形、半透明的薄膜,它的身高大約9mm,寬度有8mm、但是注意啦它的厚度僅有0.1mm。鼓膜總面積為85mm²,有效振動面積為55mm²。就這小小的薄膜,它在聲音的空氣傳導中可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二、鼓膜穿孔指的是什麼?
鼓膜穿孔是一種常見的耳部疾病,指由炎症或外傷引起鼓膜破裂或缺損。常見的病因有感染、外傷、挖耳、火星濺入、小蟲飛入、燒傷、掌擊、颞骨縱行骨折、氣壓傷等引起。
三、鼓膜穿孔後有哪些臨床表現?
常表現為突然的耳痛、耳内出血、耳鳴、耳悶、聽力下降,氣壓傷時,可因氣壓作用使骨強烈震動而緻内耳受損,出現眩暈、惡心、混合型聽力損傷等。耳鏡檢查可見鼓膜多呈不規則裂隙狀穿孔,穿孔邊緣及耳道内有血迹或血痂。
四、鼓膜穿孔十多年了,還有必要修補上嗎?
鼓膜穿孔十多年了,屬于陳舊性穿孔,會對聽力有所影響造成聽力下降。分為兩種情況治療:
一種情況是如果自己覺得對生活沒有影響,也不願意接受手術治療的話,可以選擇保守治療,平時注意保護耳朵别進水,避免感染。但是對于需要佩戴助聽器的患者來說,穿孔會影響聲波的有效傳遞,導緻助聽效果不好,甚至無法使用常用的助聽器。
另一種情況是耳朵總是反複流膿、流水對患者日常生活和聽力都造成很大的影響,通過醫生的相關檢查,能夠确診中耳炎的類型,需要手術治療,但是需要在控制炎症,幹耳(耳朵不流膿流水)3個月以上經過醫生評估後,才能手術治療。術前還需要醫生進一步的檢查,确認中耳、乳突有無炎症及炎症程度,從而決定在修補鼓膜的同時,是否需要同期進行中耳和乳突的手術,進一步清理病變,探查聽骨鍊,進行聽力的重建。
五、我的鼓膜剛剛打架被人打破了,我是不是要立即手術修補上啊?
這種穿孔屬于外傷引起的鼓膜破裂穿孔,如果穿孔不大,病情不重,也沒有感染時一般可于3-4周内自愈。
六、鼓膜穿孔三個月了也沒長上,是不是必須要手術了啊?
如果穿孔較大而3個月内不能自愈的穿孔或并發感染者,則按中耳炎的治療方法進行治療,穿孔不愈者可擇期行鼓膜修補術。帶感染控制後可行鼓膜修補術。此期間一定要注意切忌耳朵進水,尤其是洗澡洗頭時一定把耳朵堵上,更不能遊泳。另外,盡量避免着涼,防止捏鼻子擤鼻涕,以及避免耳勺,棉簽掏耳,防止将外界病菌帶入耳道,引起感染。
耳外科及人工耳蝸手術團隊
耳外科及人工耳蝸手術團隊
耳科手術開展于建院之初,經過60餘年的發展,特别是2003年三級亞專科成立之後,形成了診療一體化技術體系。目前我科已常規開展各種疑難人工耳蝸植入術、鼓室體瘤切除術、膽脂瘤手術、人工聽骨植入術、各種類型中耳炎手術、面神經減壓術、腦脊液耳漏修補術、迷路瘘管修補術等。同時開展了諸多疑難危重症手術,如合并顱内病變的中耳乳突根治及病變清除、岩尖病變切除術、貫顱底占位病變切除、颞骨部分切除術、側顱底钛闆修複術等。
王甯宇主任率領的團隊十八年來專注于電子耳蝸植入有關臨床與基礎研究,在聾兒植入電子耳蝸後聲源定位能力研究方面居于國内較領先地位。近年來更有電子耳蝸手術專家曹克利教授和聽力學專家劉莎教授,國際著名聽力學家、聲源定位研究學者、美國愛荷華大學Rich Tyler教授,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 Mridula Sharma 教授加入了本團隊,形成了在電子耳蝸手術、圍手術期評估和管理、術後康複、基礎研究等方面技術較領先、項目齊全的專業團隊。近兩年已完成電子耳蝸植入手術近500例,幾乎涵蓋了所有疑難手術種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