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核談判最新消息?來源:人民日報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近日通過相關決議草案,使伊核協議前景面臨進一步考驗分析認為,作為聯合國核可的重要多邊協議,伊核協議是國際核不擴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維護中東地區的和平穩定至關重要,各方應避免“施壓與對抗”,緻力于維護和全面執行伊核協議 ,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伊核談判最新消息?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來源:人民日報
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近日通過相關決議草案,使伊核協議前景面臨進一步考驗。分析認為,作為聯合國核可的重要多邊協議,伊核協議是國際核不擴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維護中東地區的和平穩定至關重要,各方應避免“施壓與對抗”,緻力于維護和全面執行伊核協議。
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6月19日通過一項決議草案,要求伊朗和國際原子能機構全面合作,向該機構提供兩處地點的核查準入。伊朗外交部發言人穆薩維對此表示,伊朗一直和國際原子能機構保持“最高等級的合作”,出台這份決議是“完全無建設性和令人失望的”舉動。伊朗常駐維也納聯合國和其他國際組織代表加裡巴巴迪說,該決議既不可能讓伊朗基于毫無根據的指控開放通道,也不可能迫使伊朗改變自身立場。
一段時間以來,美國不斷加大對伊極限施壓政策,擴大對伊單邊制裁。作為回應,伊朗逐步減少履行伊核協議。分析認為,圍繞伊核問題的緊張局勢上升,根本原因在于美國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并對伊朗極限施壓的霸淩行徑。有關各方應保持冷靜克制,繼續支持國際原子能機構與伊朗通過建設性對話合作,妥善解決相關分歧。
6月15日至19日,為期5天的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在奧地利維也納舉行,其中伊核問題是會議的焦點議題。理事會是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決策機構,由13個指定理事國和22個選舉理事國組成,每年舉行5次例會。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本次理事會例會首次采取視頻會議方式舉行。
理事會審議了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格羅西提交的兩份伊核問題報告,一份是對伊履行協議義務情況的季度報告,指責伊繼續違反伊核協議關鍵核領域限制。另一份為伊朗履行保障監督義務情況的報告,指責伊仍拒絕向機構提供兩處地點的核查準入,稱這兩地有可能被用來存儲核物質,其中一處有可能幫助處理過鈾的轉化。
根據這兩份報告,法國、德國和英國聯手向理事會會議提交了一份對伊核準入問題的決議草案,結果以25票贊成、2票反對、7票棄權獲得通過。中國和俄羅斯投了反對票,南非、巴基斯坦、泰國等國投了棄權票。
伊朗駐國際原子能機構代表團此前曾回應有關指責,指出國際原子能機構依據以色列方面的虛假情報提出核查要求,伊朗沒有義務配合。
中國常駐維也納聯合國和其他國際組織代表王群大使在理事會上發言時強調,當前理事會各方在機構要求準入的合法性上仍有不同看法,機構有關報告作出的伊“拒絕”提供核查準入的結論尚存争議。伊方也多次表示願與該機構對話。在仍有外交解決空間的情況下,中方不認同秘書處就此問題向總幹事提交報告,也不認同其作出的結論。中方更不認同有關國家在存有争議的結論基礎上所提出的決議草案。
半島電視台評論稱,“這是國際原子能機構過去8年來通過的首個譴責伊朗政府的決議案,上一份措辭強硬的決議還要追溯到2012年。本屆理事會通過的決議不利于維護岌岌可危的伊核協議”。
“伊核協議仍然是維持國際安全的有效因素,應得到維護”
2015年7月,伊朗與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達成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根據協議,伊朗承諾限制其核計劃,國際社會解除對伊制裁。2018年5月,美國單方面退出協議,随後重啟并不斷加碼一系列對伊制裁措施。作為回應,伊朗自2019年5月起分階段中止履行伊核協議部分條款。
針對決議,伊朗外長紮裡夫在社交媒體發文稱,過去5年來,國際原子能機構在伊朗進行的核查次數超過該機構曆史上所有核查次數,伊朗在與國際原子能機構合作中保持完全透明。該機構的15份報告也表明,伊朗履行了承諾。“決議是歐洲三國(英國、法國、德國)完全屈服于美國的霸淩而無法履行其伊核協議内承諾的結果。”
伊朗此前多次表示,美國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給其他協議方履行承諾造成了許多障礙和困難,同時嚴重損害了伊朗的經濟利益,此前伊朗已分階段減少履行伊核協議承諾。如果其他協議方能夠重新履行伊核協議相應義務,伊朗也将重新履行其承諾。
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6月16日與到訪的紮裡夫舉行會談時說,美國對伊朗實施單方面制裁,企圖使用恐吓手段讓其他國家斷絕與伊朗的合法合作關系,這是對國際法“赤裸裸的踐踏”。拉夫羅夫強調:“盡管美國對伊核協議持破壞性立場,但伊核協議仍然是維持國際安全的有效因素,應得到維護。”
“美國單邊行為和極限施壓,是當前伊核危機的根源所在”
德國電視一台評論說,自美國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以來,歐盟竭力維護該協議免遭徹底破裂,以免在中東地區引發核軍備競賽。但由于美國對伊朗制裁力度持續加大,歐盟難以保證伊朗因遵守協議而獲益,伊核協議承諾給伊朗的經濟利益更是無法保障。評論稱,僅靠“模糊承諾”和“僞善呼籲”,緩解當前緊張局勢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今年1月,英國、法國、德國宣布啟動伊核協議争端解決機制,以迫使伊朗恢複履行協議。盡管三國聲稱此舉是為“挽救”伊核協議,但外界普遍認為,這是迫于美國壓力而做出的決定。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表示,歐盟方面不同意為解決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相關争端設置最後期限,從而避免将該問題提交至聯合國安理會。
美國對伊朗的極限施壓一直在加碼。今年5月底,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宣布美國将結束對伊朗多個民用核項目的制裁豁免。目前有包括來自俄羅斯、歐盟國家在内的外國企業參與伊朗核設施的工作項目,以确保所有核活動出于民用目的。分析認為,美方取消相關核項目制裁豁免,将進一步損害伊朗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同時對國際防擴散進程和國際社會維護伊核協議的努力帶來挑戰。
“歐洲三國提出的決議草案結果可能适得其反,不但無法化解伊核協議目前所面臨的僵局,而且會火上澆油,進一步激化矛盾。”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平等世界論壇主席日瓦丁·約萬諾維奇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美國單邊行為和極限施壓,是當前伊核危機的根源所在。”歐洲國家首先需要做的是敦促美國改弦更張,放棄單邊制裁和“長臂管轄”,回歸遵守伊核協議和安理會決議的正确軌道。
王群表示,中方對決議的通過深表遺憾,呼籲國際原子能機構和伊朗繼續通過對話合作,妥善解決核查準入問題,避免因此損害伊核協議,導緻伊核問題重陷“施壓與對抗”的惡性循環。他敦促有關各方應站在曆史正确的一邊,體現曆史擔當,保持冷靜克制,繼續支持國際原子能機構與伊通過建設性對話合作,妥善解決相關保障監督問題。“無論如何,伊核問題都不能再回到過去對抗的老路。”(任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